你如何看待全国多地叫停门诊输液?

村哥VLOG


因噎废食的典型啊,我一朋友在厦门得了急性脓性扁桃体炎,在第二医院就诊,由于不能输液只给开了口服的沙星,疼的要死要活的,去了校医院又输了3天沙星还是美没好,医生建议他去旁边的小诊所里拿点头孢来换一种消炎药继续输液。

由于对小诊所和校医院实在是不放心,于是回家在山东输了2天环丙沙星和替硝错,终于能吃饭了......

如果我是厦门人生这个病,要不就去自己觉得不靠谱的小医院开点消炎药,要不就耗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去住院。简直是矫枉过正啊!

但话说回来,医院的门诊输液好歹还有病例记录,患者还知道输液输的是什么东西,医生也基本不会乱开药,而私人诊所呢,我敢说,感冒用药大部分都是三素(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所以,先把外面的诊所那些输液停了再说吧!


千麦保


自从新医改以来,全国各地三甲医院都开始停止门诊输液,这是医改的新要求,也是符合医学规律的正确的导向。

“能吃药就不打针”,这其实是医学常识,但由于种种原因,确实存在滥输液的现象,无论什么病,先吊两针再说。现在出台政策,强制停止,虽然难免有一刀切之嫌,但总的趋势是好的,无论是对于医院、医生还是患者,都是极为有利的事情。

1、对于三甲公立医院来讲,医药零利润,过多的输液,肯定会造成过多的支出,医院药占比上升,盈利能力下降,所以,大型的公立医院一般是支持停止门诊输液的。

2、对于医保局来讲,那更是好事。在费用支出方面,输液肯定是比吃药要贵的多,以往有门诊输液,一些老年特种病的费用一下就用完了,现在开口服药,节余很大。

3、对于医生来讲,省去了很多口舌,又避免了门诊输液造成的风险,可以顺利通过药占比的考核。以往有些病人一来就要求输液,怎么劝都不听,现在只要直接告诉他说没有。

4、对于病人来讲,节省了门诊的费用,也避免了门诊输液所召来的风险和不利。

但是需要正确的引导,毕竟群众的需求与政策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病人的固有观念一时难以改变。

综上所述停止门诊输液,利国利民。怕就怕的人都跑到社区诊所、私人诊所去,那就与政策初衷相违背的。


呼吸科笔墨医生


【春雷医生谈:门诊输液被叫停】

门诊输液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也让有关部门制订门诊输液的规章制度煞费苦心。

如果真的取消门诊输液,我是双手赞同的!

但是,门诊输液取消也是要分情况的。

首先,儿科门诊是不能取消输液的,但是应该严格监管

儿科门诊每年都是输液大户。毕竟,儿童的抵抗力还是不足,与成人比较其疾病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弱的。因此,儿科门诊输液不能完全取消,否则就会对部分患儿的疾病诊治延误时机。

但是,儿科门诊又不能完全的开放。比如流感。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病情的轻重缓急来选择是否需要输液。并不能所有的都要输液治疗。也就是说,符合输液的应该有一个标准。

其次,成人门诊输液应该大部分叫停。但是,对于一些慢性病,完全不需要住院输液的,可以开放门诊输液规则,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接受门诊输液治疗。

比如,对于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期患者。很多时候都无需要住院治疗。

毕竟现在住院的严格限制,导致医院床位资源严重紧缺。导致很多需要住院的患者不能及时住院。并不需要非得住院治疗的,还占用着医院床位资源。

所以,医保应该制订和出台相关政策。避免一些不需要住院的患者,完全可以门诊输液治疗。

最后,门诊输液取消的重要一个重要作用:对抗生素的严格限制和管控。

现在很多患者到医院,主动要求医生给输液治疗。以为输液治疗比口服药物效果好,治疗效果来的快。但是,完全忽视了输液导致的身体生理损伤。

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毕竟很多人的疾病都是和感染炎症相关。人们对抗生素也是趋之如骛。都把抗生素信为神一样的药物。

门诊取消输液,会对抗生素的监管起到很大的作用。


春雷医生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严格控制门诊输液。输液只是给药途径之一,能口服给药的尽量口服;只能肌注给药的才肌注给药;只能静脉给药的便要输液。

2.严格控制滥用抗生素,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以防产生耐药性。

3,严格控制滥用输液补充氨基酸,白旦白等。(这些,都能在日常平衡飲食中得到补足)。

4.禁止门诊输液不可取,在特殊情况下应灵活采用,例如:①突然出现大量急性胃肠炎病人(特别是夏季),轻度失水者可口服补液,但中度失水者(又伴呕吐),最好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输液等等,这时开展门诊输液可减轻病房压力;②有的老弱病残者不能进食,又没有住院的必要,也可在门诊输液(支持疗法)。③乡村基层医生,城市社区医生为了方便病人,在严格控制药物能得到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应该允许门诊输液,甚至开设家庭病床,上门输液。

我上世纪七十年代,下放在大队合作医疗卫生站,对三个患“肠伤寒”的病人,就是设家庭病床隔离,上门输液加口服药物,一个月治愈的。这样旣方便病人,又减轻上级医院的压力。供参考之。



桂花芳香77105282


关于全国多地叫停输液一事,我认为是当地卫管部门的一种偏激做法。谈不到它的对与错,更不值得社会去效仿,去弧扬,去倡导。输液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血管给药更直接,更快速,疗效更显著。可是现在的医院由于受利益驱使,不分患者病情,只要进医院,各种仪器检查.化验应有尽有,尔后就是输液治疗。大病小病都难逃法网,甚至不榨干你的押金都休想出院……。长此以往民怨沸腾,社会反响很大,也引起了国家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煞煞这种医疗乱象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但如果不分病情轻重,管理上一刀切取消输液,那又会犯了左倾错误。简单一例,如果小孩高烧,物理降温或是片剂都不能制止高烧,那么小孩很快就会得肺炎,那是很危险的。所以一定要根据病症因病施治,以免酿成大错,给孩子和家庭留下不应有的遗憾。白医天使们,救死扶伤本身就是人道主义的集中体現。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一切向钱看的大背景之下,也要看一下艳阳高照之下的朗朗乾坤。


追风异族A


个人感觉早应该叫停,现在也为时已晚一些了。本人在校期间专业是中西医结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去医院,只要有一点发烧就肯定输液,有句话叫是药三分毒,无论西药还是中药,这句话都应对!我之前跟我身旁的朋友都提过这件事,小孩子不要有一点不舒服就跑去输液,你在治疗病毒,细菌,岂不知细菌和病毒,也在随着你的药性而进化,升级!现在医院还有一些猫腻,第一次输液的孩子,是第一次!第一次就给你用非常好的抗生素,那么第二次再来输液,这个第一次的抗生素已经不奏效了,就只能换更高一个级别的,当然,价格也高!这样的现象几乎每个医院都有!

从西方医学角度分析此事,西医最初观点是治表,比如肿瘤切除,哪里有病变切除哪里,在一定程度上给病人解除了痛苦,但是很多患者由于肿瘤扩散,全身病变,各器官相继衰竭,这种情况已无力回天,所以在西药成分里面大多是以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者一些天然产物提制而成,也正是为了解决病质表面。门诊停止输液自然西药用量也就没那么多了!

再从中医角度分析此事,中国古代医学有句话叫上医治未病,什么意思呢?就是顶尖的医术高手是不让疾病发生,防患于未然!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像扁鹊,华佗他们也可以用麻沸散给病人开刀。只是并不提倡,如果这样做了,那肯定也会把疾病的根本发病原因给医好!中药看似一些树根,树叶,但是搭配在一起的药效可不能低估。其实现在民间流传的很多秘方可以治疗一些大病,但并未被推广出来,希望你后慢慢被大家知道吧。打个比方,你像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一般的头疼脑热,只要对症下药很快就见效,而且没有西药的化学毒素残留体内!通过这次的门诊停止输液,希望大家都能把传承几千年的中医文化重视起来,尤其是祖国的花朵们!


暮青惜文


国家本身就应该早一点,禁止门诊输液,就是住院了,输液也应该慎用,除非危重病人,我几十年了,都是坚持少吃药,不输液,除非感冒发烧,烧的太厉害了,肌肉注射两次就好,一般感冒的情况下两三天不好,口服两天九九感冒灵就完全好了。不像有些人感冒了,不打吊瓶就不会好.。输液吃药,次数多了,自身没有免疫力了,当然容易感冒也不容易好。


随缘5287414194878


限制输液,这个政策,我是赞成的,我们输液过多,造成了很多副反应及耐药性,对人民健康影响较大。世卫组织对于治疗用药原则,能不用药就不用药,能少用药就不多用,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我们以前是尽量多输液,输液变成了第一选择。

2015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输液在中国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的。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是30%。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院内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间。

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因为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医疗纠纷也很多。

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这是一个利国利了的好政策,我们要支持,要理解,对于有些病不输液了,可能要慢一些,凡病治逾都有一个过程,欲速则不达。如一个感冒,总要个3-5天,需要一个周期,不必那么着急。








诊博士


输液是治疗急危重病的一种方法,如果输液行政化,会耽误危重病的治疗,甚重则危及生命,口服药对重症患者,无效,而且延误治疗最佳时间,疗程很长,对肝肾负担更严重,盲目的控制,对危重患者造成生命危险,让人民自己选择才是最佳选项,让医生告知,轻症口服用药,重症患者自己选择是否输液。


医路通张国昌西医诊所1874354855


输液实际并没有某些人宣传的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滥用。叫停门诊输液是一种多方面考虑的结果,但并不是最好的结果。门诊输液的停止意味着大量需要输液的病人涌入住院部,加重住院部的负荷。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好处,比如如果发生输液反应,我们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减少了往返医院的时间)和更好的团队及设备来应对,这样可以降低损失。个人认为应该灵活掌握,不应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