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遗籍以慷慨——曹操的诗文

自从《三国演义》问世后,曹操的形象便脸谱化了。但实际上作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他,历史上的真实面目并非如此不堪。相反,曹操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投笔定乾坤。他不仅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其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可圈可点的。曹操的传世文献篇章从数量上来看,并不多,然而“但得流传不在多”(乾隆一人据说就写了四万多首诗,但是流传下来的有多少呢?多乎哉不多也。)曹操流传不多的篇章,精品却不少,因此曹操文学上的成就并不低。

览遗籍以慷慨——曹操的诗文

曹操戎马一生,自然以行军打仗为主,然而军旅生涯之余,曹操却也非常喜欢文学,“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序)因此创作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篇章。最能反映曹操文学才华的就是其所作的《步出夏门行》组诗,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写的颇为豪迈壮阔。诗言志,这正是诗人心情的反映。其时,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胜利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非惟如此,北征乌桓,实际上就平定了北方,正为曹操统一江南的计划奠定基础。而造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次年(208年,建安13年)。因此,此时就不仅仅是北征乌桓的胜利的喜悦,更有对未来的踌躇满志。所以曹操挥笔写下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千古名句。

览遗籍以慷慨——曹操的诗文

又《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不为过的,因为此时的曹操已经五十多岁了,确实踏入了人生的暮年。然而南征北战意气风发,更是激发了曹操的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甚至,曹操对于养生都有了很大的兴趣和信心,“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活了65岁左右,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算是比较高寿了。

览遗籍以慷慨——曹操的诗文

曹操虽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气,但是毕竟是行军打仗,更多的可能是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曹操对于战争有着切身的体验,其代表作《蒿里行》和《苦寒行》便是对战争的直接描绘。先看《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诗所写的是在汉末混乱的开端时代,曹操号召多路人马共讨董卓的情形。表面上同仇敌忾,实际上则是勾心斗角各自心怀鬼胎。“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混战之初,曹操对于汉朝廷还是颇有忠义之心的,对于各路诸侯的勾心斗角争名夺利是非常厌恶的,曹操还专门谴责了袁绍袁术的擅自废立称帝行为。最让人触目惊心的在于最后四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战争的残酷何等的触目惊心。

览遗籍以慷慨——曹操的诗文

又《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此诗写的是一次具体的打仗经过。战争的环境是严酷的,山路崎岖难行,时有豺狼熊虎出没。不仅如此,长久的作战,导致人困马乏,这里曹操没有故作姿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而是如实写出了自己内心的伤感和悲哀。

览遗籍以慷慨——曹操的诗文

曹操的诗歌写得好,文章写得也不错。说文章写得好,并不是说他像很多文人那样辞采华丽或者思想深刻,而在于其文章的风格正像其诗歌一样,语言朴实无华,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甚至没有雕琢的痕迹,非常具有朴素的美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非常出名的祭文《祀故太尉桥玄文》。桥玄是汉末的太尉,比曹操大四十多岁。但是桥玄独具慧眼,对于年轻的曹操有知遇之恩,甚至还把自己的家人托付给曹操。后来曹操在打败袁绍以后,途径故乡时专门凭吊桥玄,写下了这篇祭文。在这篇文章里,曹操同样没有虚浮的歌功颂德之言,反倒是提到了一件自己和桥玄之间的一件小事。

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去世)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不拿一只鸡一斗酒来祭祀我),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览遗籍以慷慨——曹操的诗文

在这里曹操提到了桥玄生前和自己开玩笑的话,便将自己和桥玄的深厚的友谊表现的极为自然而真实。这是曹操风格的体现。

曹操不仅自己雅好诗文,并且提携后辈,其子曹丕曹植亦有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曹操对于建安文学及建安七子的出现,也产生的重大的影响。曹操生于汉末到三国的过渡时期,其诗风也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风格。他不仅影响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风格,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晋文学家陆机对于曹操的政治和文学成就极为推崇,曾怀着深厚的感情写下《吊魏武帝文》来凭吊曹操:

悼穗帐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登爵台而群悲,眝美目其何望?既睎古以遗累,信简礼而薄葬。

彼裘绂于何有,贻尘谤于后王。嗟大恋之所存,故虽哲而不忘。览遗籍以慷慨,献兹文而凄伤。

览遗籍以慷慨——曹操的诗文

近两千年之后,诗人毛泽东到北戴河游泳,仍然想起曹操来,并赋词道:“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对曹操也是颇为赞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