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有三個標準,看看你能做到幾個?

聖賢教育的目標,就是人人都變成君子,沒有小人。那怎樣才能達到君子的標準呢?在《論語.憲問》中,孔子他老人家向我們講述了君子之道的三個標準,如果能夠完全落實到現實生活中,那就是一個合格的君子了。原文如下: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君子之道,有三個標準,看看你能做到幾個?

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但他自己卻都沒有做到,其實他都做到了,孔子如果都做不到,那我們就更做不到了,只是因為他老人家謙虛,凡事力求盡善盡美,所以才說“我無能焉”,總感覺自己做的還不夠好。子貢很瞭解老師,所以說“夫子自道也”,老師說的其實就是他自己。

那這三個標準是什麼呢?

君子之道,有三個標準,看看你能做到幾個?

一、仁者不憂

什麼是仁者呢?《孟子》中講“仁者愛人”,有博愛之心,能夠愛人如己,就是仁者。一個有愛心的人,就不會去傷害他人,並且會盡其所能地幫助他人,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沒有絲毫的自私自利之心。

為什麼仁者無憂?就是因為仁者完全放下自私自利,做一切善事的時候,都沒有帶著名利之心,沒有帶著爭強好勝之心,已經達到忘我的境界,所以沒有憂慮煩惱。我們有些人雖然行善也很努力,也喜歡幫助別人,但之所以還有煩惱憂慮,就是因為沒有徹底放下自私自利,在做善事的時候,還沒有把名利放下,還想著要回報,還要跟人爭強好勝,還要圖個好名聲,所以煩惱憂慮就隨之而來了。

君子之道,有三個標準,看看你能做到幾個?

二、知者不惑

“知”是智慧的意思,有智慧的人就不會有困惑。

智慧和我們平常講的聰明不是一回事,有些人反應迅速、頭腦靈敏,點子很多,想法很多,那叫世智辯聰,不是真正的智慧,這種人還是會有困惑,還是會有很多看不透想不明白的事情。

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就絲毫沒有困惑,世間的一切問題,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夠完全知曉事實真相,沒有任何不明白的東西,這在佛教講就是“明心見性”,一切都通達無礙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在處理問題時,就非常果斷,不會猶豫,一切都胸有成竹。

君子之道,有三個標準,看看你能做到幾個?

三、勇者不懼

“不懼”,就是沒有恐懼、憂慮。這裡的勇,是君子之勇,不是匹夫之勇。《論語.季氏》中講過:“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小人往往表現的也無所畏懼,但他不是因為有智慧,而是因為無知,所以天不怕地不怕。

真正有智慧的人,已經看破無常,看清楚了宇宙人生的一切事實真相,都看透了,連自己的身心都放下了,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憂慮、恐懼的了。所以他們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多麼可怕的環境,他都沒有什麼可怕的,照樣勇往直前,義無反顧。

這就是君子之道的三個標準:大仁、大智、大勇,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這是很高的境界。雖然孔子說他還沒有做到,但那也只是站在他的境界上來說的,因為他的標準更高。這三條,其實他已經做到了,我們只要一心向他老人家學習,就已經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