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有三个标准,看看你能做到几个?

圣贤教育的目标,就是人人都变成君子,没有小人。那怎样才能达到君子的标准呢?在《论语.宪问》中,孔子他老人家向我们讲述了君子之道的三个标准,如果能够完全落实到现实生活中,那就是一个合格的君子了。原文如下: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君子之道,有三个标准,看看你能做到几个?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但他自己却都没有做到,其实他都做到了,孔子如果都做不到,那我们就更做不到了,只是因为他老人家谦虚,凡事力求尽善尽美,所以才说“我无能焉”,总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子贡很了解老师,所以说“夫子自道也”,老师说的其实就是他自己。

那这三个标准是什么呢?

君子之道,有三个标准,看看你能做到几个?

一、仁者不忧

什么是仁者呢?《孟子》中讲“仁者爱人”,有博爱之心,能够爱人如己,就是仁者。一个有爱心的人,就不会去伤害他人,并且会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人,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没有丝毫的自私自利之心。

为什么仁者无忧?就是因为仁者完全放下自私自利,做一切善事的时候,都没有带着名利之心,没有带着争强好胜之心,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没有忧虑烦恼。我们有些人虽然行善也很努力,也喜欢帮助别人,但之所以还有烦恼忧虑,就是因为没有彻底放下自私自利,在做善事的时候,还没有把名利放下,还想着要回报,还要跟人争强好胜,还要图个好名声,所以烦恼忧虑就随之而来了。

君子之道,有三个标准,看看你能做到几个?

二、知者不惑

“知”是智慧的意思,有智慧的人就不会有困惑。

智慧和我们平常讲的聪明不是一回事,有些人反应迅速、头脑灵敏,点子很多,想法很多,那叫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智慧,这种人还是会有困惑,还是会有很多看不透想不明白的事情。

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就丝毫没有困惑,世间的一切问题,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够完全知晓事实真相,没有任何不明白的东西,这在佛教讲就是“明心见性”,一切都通达无碍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在处理问题时,就非常果断,不会犹豫,一切都胸有成竹。

君子之道,有三个标准,看看你能做到几个?

三、勇者不惧

“不惧”,就是没有恐惧、忧虑。这里的勇,是君子之勇,不是匹夫之勇。《论语.季氏》中讲过:“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小人往往表现的也无所畏惧,但他不是因为有智慧,而是因为无知,所以天不怕地不怕。

真正有智慧的人,已经看破无常,看清楚了宇宙人生的一切事实真相,都看透了,连自己的身心都放下了,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忧虑、恐惧的了。所以他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多么可怕的环境,他都没有什么可怕的,照样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这就是君子之道的三个标准:大仁、大智、大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这是很高的境界。虽然孔子说他还没有做到,但那也只是站在他的境界上来说的,因为他的标准更高。这三条,其实他已经做到了,我们只要一心向他老人家学习,就已经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