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农村上坟的风俗你知道多少?

新大风歌


清明节上坟全国各地忌讳大不相同,就拿我们本地风俗习惯忌讳来说:


1: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是祭祀,将携带的供品、纸钱等祭在亲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
2: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辈,兄辈、自己、儿孙以此类推。拜祭完毕后,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3: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
4:清明节忌穿到大红大紫鲜亮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
5:我们当地习俗清明节“上单不上双”清明节遇见是双数的日期,就需要提前一天上坟扫墓。
6:一般来说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前完成扫墓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霉运
7: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大小便,应该庄庄严肃穆。
8: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忘亲朋好友,因为清明节是祭奠去世的故人,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不吉利。
9:清明节前忌买鞋,岂不知鞋与邪同音,故而清明节不买鞋

10非自家人最好不要陪同前去扫墓拜祭,比如女朋友陪男朋友,或同事等。
11:怀孕妇女不宜祭拜
通常来说怀孕妇女是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的,除了风俗外,因长途奔波对妇女和胎儿来说都是不好。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先祖,缅怀亲人的传统习俗,教育子孙后辈孝敬父母长辈。同时清明祭祖也是咱们中华民族追思祖先的一种传统美德。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以为帮助到你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f0aa834bb6f467c8e315e78a6bce6e1\

小勇自媒体


关于清明节扫墓,风俗要看是什么地方,在中国农村,一地一风俗还真的很不一样。

有些地方清明节是要带贡品(鸡鸭肉),上去贡的,但是有些地方则不用,直接清扫干净,烧东西就可以了。

我给大家说说我们这里的清明节是什么风俗吧,如有不全请大家纠正。



一;扫墓祭拜的时间

我们这里属于全州,灌阳区域,墓葬方式基本属于大葬(就是一旦埋下去,如果没有天塌下来的事情,不会再去动了)。

关于祭拜,我们这里一年一般两回,第一是清明节前后这段时间。如果是新坟(三年之内的)要提前做,开春之后或者元宵之后就要扫墓了,在清明节前做完。如果是老坟(三年以上的)就比较随意了,一般清明节前半个月,到谷雨节气之前都可以扫墓。

还有一回就是大年三十那天,我们这里都要拿热酒热肉,香烛,钱纸去到坟上面祭拜,称之为“封岁”。



二;扫墓的流程

我们这里扫墓气氛还是比较浓郁,一般家庭成员都会回去,或者是派代表回去。

清明扫墓一般要提前在镇上面买好东西,清明节前后镇上面基本上,整条街都是卖这些东西的。

主要买香烛,烧纸,金银财宝,还有坟上面的挂件,假花,这些年开始流行家电,衣服等等的豪华东西,买好鞭炮,一般要比较大盘一点的那种(买短的鞭炮你会感觉没有面子),这里面开始就是冲天炮(烟花的那种),买好东西之后就回去。

到家里面大家一起出发,出发前带好锄头,镰刀,铲子,主要是到坟上面修剪一下坟头和周围的杂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有几家人就砍几根树枝,把一些纸和买来的挂件挂上去,把假花插好。用一些钱纸放在坟头,用石头和泥巴压住,剩下的就开始烧香,蜡烛,纸钱,边烧边说一些话,生前纪念的话,祈求保佑的话,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烧东西还分大手边和小手边,一般坟墓埋的是男的左边就是大手边,右边就是小手边,你是她的大方子孙就在左边烧,小方子孙就在右边烧。如果坟墓埋的是女的,那就是右边为大手边,左边是小手边。烧下去的东西据说他们会收到。烧完之后就开始打鞭炮,放冲天炮,放完之后就可以了走了。

这几年不知道是我们这里的人经济条件好了,还是怎么的,反正买这些祭祖的东西特别舍得买,一般都会买几百块钱,稍微舍得一点的都是上千块的,清明节一过坟墓上都是万紫千红的,比较漂亮。所以如果你回去扫墓,还是稍微多买点东西吧,要不然大家都论堆的烧,你一片一片的烧,会感觉不好意思哦!

我们这里正常的扫墓是不用带肉类和就去祭拜的,只有过年“封岁”的时候才要带肉类和酒祭拜。



三,注意事项

1、做清明扫墓最好不要穿高跟鞋和非常短的衣服裤子。第一山区路比较难走,蚊虫也比较多,路边树枝和草比较多容易划伤皮肤。

2、烧完东西和鞭炮确认没有火源之后才离开,以免发生火灾。

3、祭拜完离开坟墓的时候不要回头,老人家交代的,听说回头会看到东西,已故的人认为你舍不得他。

4、不要带太小的小孩去坟上,首先不方便,再说他们看见的东西和大人不一样的。



三,近些年清明扫墓开始变质

以前清明扫墓,只是比较注重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对祖先的缅怀,家族的人一起讨论一下接下来的事情。

近些年开始出现比较不太好的事情,大家开始攀比,就拿买烧的这些东西来说,本来根据自己的情况,买一些东西去祭拜一下老人家,就可以了。现在大家相互之间开始比发展,比资产,比烧的东西谁的多,谁的贵。所以这些年回去扫墓的成本逐年增加,年轻的一代开始借口不再回去了,希望理性扫墓祭拜,不要盲目的攀比和浪费。


乡村哑妹


清明节,在我们家乡的习俗是,早上趁圩备办鞭炮,冥纸钱,香烛,糯米,买2斤猪肉。然后回家杀一只熟鸡,猪肉和鸡一齐煮熟,煲熟的糯米饭搓成5个饭团,装好两盘,一盘鸡和猪肉,一盘糯米饭,一个装有烧酒的酒壶,5个小酒杯。用一把铁铲担,装入一担箩筐里,一头鸡一头糯米饭,出发,首先到老屋厅烧纸。

山村的坟墓,准确的说是“草山坟”,不是水坭和砖石修建的,原生态,每年要除草。各姓氏族的列祖列宗,基本埋葬在山岗上。拜太公太婆,同时约几个兄弟叔伯,拿锄头,钩刀,铁铲等工具一齐上山。到太公坟墓,有人除草修荒,有人陪新土,有人插犁头旗,有人摆出熟鸡,糯米饭,烧酒等祭品,宴酒二次,大家一起跪拜。每人都许一个愿,愿太公神灵保佑身体健康,种田地的五谷丰收,风调雨顺,养猪的日大八百夜大千斤,工作的升职加薪,生仔女读书聪明怜利,后生少男少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做生意的,货如轮转,财源滚滚。拜祭完毕,在坟头上铺一张纸钱,用一团新坭土压稳。

拜完这一处太公山接着又出发去拜另一个太公山或者太婆山,一天可以拜六至七个山。肚饿了,太公吃,我们也吃,边拜边吃,吃糯米饭,吃猪瘦肉,吃鸡红。山荒潮湿,每年拜山,脚上总是被山蜞叮咬,过后又痒又痛。


岑升广


还没有到清明节,我家已经扫完墓了,说来,几年没有回家了,也已经好几年没有扫墓了。

上坟祭祖,别人家我不知道,我就只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今年的清明节不是明天嘛,也就是4月4日,但是我家在3月底就完成上坟祭祖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了,就买些水果、饼干,备好酒水,买纸和香烛,还有鞭炮,对了,还有最重要的“刀头”,我家这边是这样称呼的,刀头,就是猪肉,方方正正的猪肉,肥的多,瘦的少,有棱有角,上锅煮好,用个中号碗装好,纸给撕好,放在背篓里,挨个挨个烧纸。

至于日子的选择,我自己也不太懂,只是爸妈一说,直接跟着去,最大的用处就是纸烧好了,作揖,内心祷告,祈祷祖宗保佑他的后辈学习好,考上好大学;出身社会的,找个好工作;该结婚了的,嫁个好人家或是娶个好媳妇诸如此类的。当然,作揖时,内心要虔诚,心无杂念,庄重而严肃,不能嬉笑。

每一年上坟祭祖,都差不多是这样,还有在烧纸时有所讲究,这个因人而异吧,不同的地方,还是有所不同的,反正该烧纸的不会遗漏一个,我家需要祭祖的不算很多,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烧就是了。


迷茫的人生意


在我们这里,清明节是踏青赏春的日子。而上坟是在寒食节这天。

清明节的前二天在我们这里叫一百五。这天是给祖坟添土,修坟,更换新的坟头顶的日子。

具体是在这天的太阳出来之前。必须将坟上的枯草清除干净。并推来新土,扬在坟上。并更换新的带青草的坟头顶。

清明节前一天。叫寒食节。

这天的下午,带上供品和酒水。用古铜钱印过的草纸,叫烧纸。到祖宗的坟前祭奠先人,并烧送纸钱。还会燃放用白纸做的土鞭或礼炮。

而清明节这天是不上坟祭祖的。

清明节是铲青,踏青赏春的日子。现在叫踏青旅游。还是己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看望父母的日子。

在我们这里,寒食节和清明节不是一回事。是分开的。

含意不同。


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强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家乡美丽的河北张家口,这里的人们生活简单,朴实。2020年国家的政策就是鼓励大家无火祭祀,用花束代替。

传统上我们还是烧香,纸钱,买一些蛋糕点心,水果,酒类等。最重要的是清明祭祀需要给填土,每年也只有清明需要给坟上填土,一般就是每人提一两筐就可以这个没有特别要求!




89小青年


在我们这里清明上坟的禁忌是孕妇和婴儿是不能去的。


六姐弟返乡


清明上坟祭祖风俗每个区域有所不同,说说我们通城这边的祭祖活动吧。

若遇上接族谱祭祖大型活动,那可是相当壮观,人山人海。由族长宣讲民规族约等等,这也是保持我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民间活动。然后由族中有威望的前辈们领队祭祖上坟,人群排成一条长龙可延绵几个山头!中午几百甚至千人一起聚餐,甚是热闹!





隽秀情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1][2][3][4]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



乡野牧童


我们这是满族乡,有些习俗还是有些满族的规矩的,清明节到了,烧纸,压纸,就是把纸合成三角,挺厚的一卷,压在坟头上,清明节主要是压纸。还有的人家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剪成长条,绑一起,用木棍挑着 插在坟头上,说是交佛头,就是摇钱树吧,现在有赶时尚的买花插在坟头上,无论怎么样,也都是对先人的一种祭祀,一种缅怀,用这样的方法,寄托哀思,不忘已故的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