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能否给点要不要考研的建议?要不要跨专业考研?

把手伸向天国


提请题主注意的是,建议类的提问,各个答主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和认识经验给你的建议,实际抉择在于一个自我认知改造-改造完成-做好决定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理性、不偏激、不情绪化。就答主自己来说:


1. 答主是本科某西北985航空专业,当时本科一度想考本专业的研究生,也没放弃工作,但在找工作时发现:行业、岗位薪资差异巨大,本专业既去不了高薪岗位,也去不了理想的城市,遂决定工作;


2.本科毕业工作后,钱少活多离家远,公司小福利少不稳定,远在异乡那种买不起房又处在收入底层的压力,迫使答主工作的第一年就计划了跨考计算机读研,通过读研换学校、换专业,从而硕士毕业再应届、再就业到自己想去的行业和城市。(工作的行业和岗位非常小众,跳槽几无可能)


3.答主决心考研后,办理了停薪留职(再次感谢公司领导的宽厚仁爱),从9月15到12月底考研初试,一直在工作地的某大学考研自习室自习,期间不断感慨还咋校园能够很近去自习室、图书馆自习的同学,你能想象,在北方夜里下雨或下雪了我一个人晚上10点自习完还得自我鼓励、寒风雨雪中一手撑伞一手握紧自行车把手,骑到住处睡在站都站不直的出租屋里的感受吗?


4.功夫不负有心人,答主考上了北京某top3高校,读研期间收货很大,校级荣誉、奖学金、科研论文、腾讯实习、班长职务等等,使得自身简历也算拿得出手能去收几个offer。


总结:跨考要趁早,下决定要趁着;跨考并不难,答主只凭着论坛找到的专业课真题自学3门专业课跨考上的;现在不行动,毕业后后悔来不及,现实很残酷的。


ps:最近答主和舍友搞了个毕业论文查重服务,自己亲身验证过,淘宝店铺叫学长帮信息技术工作室,有需要多多支持哈。


谢华伦


我就是跨专业考研的炮灰

首先肯定是不建议跨专业考研的,倒不是因为你的知识储备或者学习能力会比那些本专业的差,我主要说的是一个心态问题,是的,作为一个过来人,不得不讲考研心态十分重要,如果跨专业的话到了九十月份极其容易奔溃,特别是遇上某些学校换专业书。

但如果你的本科专业真的不好(像我本人),那就千万要坚定好你所选的跨考专业,不能复习专业课到中途发现自己不感兴趣或是太难想要换,那就基本宣告考研失败了,所跨专业一定要提前了解,最可行的一个方法就是看看上一届的学长学姐考了啥,看看周围同学考了啥,有时候人云亦云也未必不行,毕竟前人走过起码说明有成功的可能而且还有经验可以借鉴

这里呢,可以推荐一下上学吧APP,跨专业是很难的,如果你确定要跨就要提前开始,利用这款app多刷刷题,里面还提供了大量的真题,正好也节省了你找资料的时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研除了考知识,还考你的心态和你搜集资料的能力


皮考考


现在很多2021考研人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考研,很多人会疑惑考研有没有用?再花费几年的时间在学校里到底值不值得?话不多说,看看下面的数据。

►全国13.5%的本科生选择了毕业后读研

由上图可以看出,医学专业的读研率达到了四分之一,比率相对来说较高,而管理学只有8.3%。综合来看,本科生有13.5%选择了毕业后读研。

►全国有近三成的考研学生是选择了跨专业考研

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管理学换专业读研的比例还是蛮大的,而医学就非常的少。

►为什么要跨考读研呢?

管理学:本科已经足够,读研意义不大

很巧的一点是,管理学考研比例最低,而跨考比例最高,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学专业不太“受人待见”?

有一个说法叫“管理无学”,大概意思是说,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稍微有点勉强。学管理学的小伙伴梁雪说:“要我说管理无学,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儿极端,但我觉得读个本科已经足够了。”

确实,管理学定位比较模糊,因为研究对象无处不在,而导致没有研究对象。很多人学这个专业开始就很困惑,不知道将来能做些什么?

这也是很多人对管理学的普遍看法。可其实管理学也有其优势——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

医学:选择继续深造,实有几分无奈

从图来看,医学生考研比例最高,跨考比例最低,这样看来读医学的小伙伴对本专业很是死心塌地嘛?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般来讲,报考研究生主要有两种情况:

对本学科的认可,想继续深造

对本科学历的就业选择不满意,觉得再读的话工作机会更好

而医学生考研大多属于第二种情况。据学医的小杜说,“基本所有的三甲医院都是非博士不要(除非有本地户口),但是相应的社区医院招聘则条件会低很多。如果只是想去个社区医院,可能本科学位就足够。可苦读了这么多年,谁甘心呢?”

至于为什么跨专业考研的人那么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医学生课业非常繁重,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更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早上去实习,下午没事就不去医院在教室或者宿舍复习。考本专业已经非常辛苦了,根本没有精力去跨专业考。

工学:参与项目是主流,考证也是不错选择

工学生的考研比例以及跨考比例都不算高。

读通信工程的工科生小蔡说:“工科生更多是倾向于就业,很多人在大三甚至是大二就开始实习了。大家普遍认为,项目经验是最重要的。而读研的人基本都是在大一就规划好了,因为要先找准导师。对于工科生而言,研究生导师对之后的影响非常之大。”

确实,因为工科生除了读研之外,还可以选择去考一些专业资格证,这些都含金量非常之高,有些证。从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而言,考证比考研更加受人青睐。

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找工作

较低的读研比例,和较高的跨考比例,可能让很多外专业的人很意外。

本科读经济的世军笑着说:“其实很多人都被学科名骗了,感觉经济学就是教你怎么赚钱的,其实经济学是理论性更强的学科”。“大多数读了本科恍然大悟的人,都会选择直接工作。不过外专业考我们研究生的比较多,你要真想读经济学的研究生,压力很大的。”

文学:本科就业没烦恼,虽与专业相关性不大

读研比例比历史低,跨考比例比历史高,或许是因为比历史学好找工作吧。

读汉语言文学的小乐说:“其实文科虽然听着挺鸡肋的,但找起工作来也不难。很多公司文职都有很多需求,只要不眼高手低,找到一份相对心仪的工作其实难度不算太高。”

当然,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考公务员这条路。毕竟他们的学业较为轻松,公考对他们而言也比对其他专业友好很多。

目的——就业才是读研硬指标

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以上提到的那么多专业,是否考研?是否跨专业考研?围绕这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都是——就业。

下图是同年就业率较高的十个专业以及其收入情况

可以看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收入非常可观。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也是毕业半年后收入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所在学科考研比例都比较低。

而总体排名较为靠后的包括英语、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这也正是那些跨专业考研比例较高的专业人群。

在对专业的选择上,选择本科时不仅考虑就业前景,还会考虑兴趣等方面的。而到了研究生的时候,更多的关注点都落在了就业上。

由此可见,随着大学生社会化的逐渐加深,就业这个现实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同学们的考虑。

因此,多从就业角度切入专业,少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我们毕业后找工作或者读研都会有很大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