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和东,西厂

整个明朝,特务统治的恐怖氛围一直盘踞在中原大地上,死于锦衣卫和东厂,西厂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不计其数。这种无节制的滥杀滥捕虽然很大程度上压制了社会各阶层的反抗,但却使社会活力极大降低,百官,民众与皇帝离心离德,甚至有人说明朝不是亡于“流寇”,而是厂卫。

锦衣卫最早由朱元璋设立。新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监视,于1382年,改仪鸾司为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成为他加强集团统治的重要手段。锦衣卫因穿橘红色服装,骑马,又被称为缇骑。明初只有数百人,到明中后期发展至十几万人之众。锦衣卫首领称为指挥使,由朱元璋的亲信武将担任。作为皇帝的私人警察部队,锦衣卫除拥有侍卫职权外,还有巡查,刑讯,处决犯人,不必经过司法机构和正常司法程序。朱元璋的目的就是监视群臣,杜绝营私舞弊,结党乱政。然而锦衣卫的校官们为了表功,往往捕风捉影,滥杀无辜,制造冤案,逐渐形成一种通过构陷他人作为自己晋升跳板的风气。公关1387年,朱元璋认为自己的政权已十分牢固,不在需要一种特殊机构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因此下令废除了锦衣卫。

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国内政局尚不稳定,因为恢复锦衣卫,继续作为巩固自己政权的工具。公元1420年,朱棣又另设东厂,由宦官统率。从此厂卫相连,形成严密的特务网。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后来居上,逐渐由平级变为上下级,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的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锦衣卫和东,西厂


成化十三年(1477),明宪宗朱见深设立西厂,由太监汪直统领。之后刘瑾设立内行厂,自领之,比东西厂尤为酷烈。1510年,随着刘瑾被诛,西厂和内行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永远的在历史上消失了。

锦衣卫和东,西厂


纵观整个明朝,西厂存在时间不长,而锦衣卫和东厂则存至明亡。这些特务网络常常被宦官利用,成为擅权专政,打击异己的有力武器,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围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