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雖然已經過了很久,但作為開年大戲的臺劇 ,仍後勁十足,吸引著很多後續的影迷,也讓看過的人久久回味。簡直上頭。

劇情一輪又一輪的反轉,隨著這個莫比烏斯環運行軌跡層層推進,觀眾終於迎來了《想見你》“童養媳”式大結局的官宣時的激動還歷歷在目,意難平。

重重疑惑,因因果果。一切強行拆除之後,這個精妙的莫比烏斯環才終於斷開。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失卻之後才知珍惜”的超深苦情,以複雜燒腦的故事線,穿插清新羞澀校園三角噢不四角戀,結合“誰是兇手?歡迎走進心理變態”的懸疑兇殺案。


用網友的評論來說:

初看《想見你》以為是電視劇版《我的少女時代》;

往下看你會發現,它其實是《不能說的秘密》+《情書》;

再往下看,你會發現它是《少年的你》、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這樣一部集多種題材於一身的劇,男女通吃老少咸宜,能滿足多種不同的觀影人群,加之製作走心,臺劇《想見你》自然能成為爆款。


但讓這部電視劇一下戳到我心裡更深一層,讓人共情的,是 迴歸自己生活,觀眾卻罵的很慘的臨近末尾的幾集。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每個人都想做黃雨萱

因為陳韻如是討人厭的


她的敏感不安

她的樣子 她的語言

都閃閃躲躲 顫顫巍巍


不想讓人接近的陳韻如

不好聊 不好相處

超級陰沉 超級討厭


在群居動物的世界

獨處是異類

在平庸的一團和氣裡

“不一樣”是原罪


能做黃雨萱為什麼還要當陳韻如呢

陳韻如也這麼覺得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每個人都想當“黃雨萱”

可不是每個人都是“黃雨萱”


或者說

每個“黃雨萱”

內心也或多或少的有那麼一些“陳韻如”

這才是真實的我們

現實生活中內心的多個自我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誰說外向才是健康的性格

誰說開心才是正常的情緒

明明

選擇不笑是我們的權利

選擇喜歡我們喜歡的東西

在不打擾到別人的前提下

選擇用我們自己舒服的方式生活

都是

每個人該有的自由

可這些本來可以有的選擇

總在“大家都”和“看起來”裡

被忽視了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這個奇怪的女孩

這個覺得自己不被愛著的

“不可愛”的陳韻如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她會日復一日的,把被子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把醉酒的媽媽扶到房間休息,喊弟弟起床,給弟弟洗衣服買早餐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她會聽著伍佰的歌陶醉的用青澀的聲音跟著哼唱,忘形到連有人進店都渾然不覺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看到喜歡的男生會不知道怎麼辦的撇過頭,看東看西卻不敢看對方眼睛。

以及,用一本正經的語氣說“好笑的話”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會在日記裡寫出詩一樣的文字,人群裡只是沉默不語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這個別人故事裡的配角

在自己的故事裡本也可愛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如果真的要我說覺得陳韻如做錯了什麼

我覺得她最大的失誤是沒有看見那個

喜歡著真實的她的莫俊傑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這個笑的很燦爛的男孩

這個覺得自己奇怪的人


他似乎是那個被溫柔相待過的“陳韻如”

敏感的心 卻那麼溫暖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似乎莫俊傑的存在

是在告訴我們

人群中會有誰

看到獨一無二的你

懂得你的可愛


敏感的你 害羞的你 不善言辭的你 悲傷的你

都值得被愛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至於最後兩人有沒有在一起

在影片的結尾似乎是個留白

對於觀眾來說答案總是肯定的

但對於陳韻如來說

這個結果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是否在過程中

與自己和解


如果陳韻如無法真正的接受自己

無論是怎樣言語

她都會懷疑

怎樣的愛

都會弄丟


人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這也是編劇在

黃雨萱和王詮勝的愛情故事背後

想要給我們講述的

陳韻如的故事

在所謂的愛情故事背後

想要和我們探討的

成長之中的關於 的問題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多少個“陳韻如”

在沒有尊重 感受不到愛的“中國式家庭教育”裡

在看起來小題大做 卻無處可逃的校園暴力的包圍中

也許都不需要一個出格的心理變態出現

“陳韻如”們就足以被殺死


言語 從來都不只是言語


在不公的評價 和不穩定關係的推搡裡

搖搖欲墜的少年之心

多麼無力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很喜歡穿越裡的一種設定,自帶光環的主人公總是能改變原本混亂不堪的環境,讓身處的周遭一切變好起來。一顆金子般的心,永遠正直、善良、坦蕩。比如範閒(《慶餘年》)

比如黃雨萱


陽光 開朗 直率

不拘小節 大大咧咧

有好像能處理一切的能力

讓人喜歡


也是在她的視角下

我們才看到

媽媽的權衡和付出

弟弟小心思的善良


所以一切都是陳韻如的懦弱

無理取鬧嗎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李子維喜歡上的

是二十七歲黃雨萱


那個時候的她

已經足夠成熟

有能力理解這個世界

能感受到善

也能直面惡

有能力保護自己

有勇氣解決問題

所以她看起來才那麼遊刃有餘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而十七歲的陳韻如

她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就是環繞著她的狹小的一切

她沒有辦法站在什麼高度看清全貌

或者說比起事實

真正傷害她的

是感受


在她的感受裡

父母疼愛弟弟不關心自己

團體中自己無法自洽不被需要

別人目光投來的都是惡意的揣度

闖入她生活的光亮 萌生的期待

卻叫她立即體會了希望破滅的絕望


她沒有形成自我

卻在扮演別人的過程中受傷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重男輕女的離異家庭裡的陳韻如

奶奶獨自養大的耳朵失聰的莫俊傑

重組家庭中不被認可的缺乏正確教育的謝芝齊

還有過分焦慮的母親管束下的不愛笑的王詮勝


這些劇中對其 有所介紹的角色

真正影響他們性格和命運的

不是家庭的完整與否或經濟條件的高低

而是他們的感受

在正在認識世界與世界建立聯繫的少年時期

能否感受到被肯定被尊重

能否感受到愛


能愛自己

才能愛別人

能感受到愛

才有能給予愛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所有“矯情的”悲劇

在旁人納悶“至於嗎”之前

明明都可以可以被阻止


對於很多事情我們都是無力的

但我們可以做的

是做自己 也尊重別人


或許這樣一個穿越的奇幻的故事

也正是想試圖用戲劇的過程

讓我們看到

這悲劇 被解救的可能


有了這樣的用心

這個“戀愛劇”

就註定和其他的包裹在不同套路下

換湯不換藥的無腦戀愛劇不同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作為豆瓣9.2高分國產劇

有評論說:“從它開始,國產劇有了超越韓劇的可能。”


並非覺得這部電視劇是無可挑剔,它仍有許多“電視劇該有的” 拖沓橋段以及一些可以更好的地方。

但希望這個爆款是一個開始,能讓我們的影視製作者從中感悟發現,觀眾的智商是可以相信的


希望能有更多這樣,劇本過硬內容走心的好作品被拍出來。而不是變著花樣愚弄觀眾的低齡無腦化的套路,用自以為是的判斷塞給消費者糟粕,等著撈金。


這輪在國際媒體投資製作下,於臺灣興起的影視劇的文藝復興,能給大陸的影視市場帶來多少波瀾呢?


不知道

不過就像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一樣

我相信好的東西是會被看見的


《想見你》——那個住在每個人心裡的“陳韻如”


btw.如果有下一部

黃雨萱可以因為一首伍佰老師的Last Dance

回到過去救了1998年自殺的陳韻如

那是不是可以讓誰順便去救一下

2010年只有過“藍色初戀”的王詮勝呢


藍色的耳機裡會是一首什麼歌

能不能帶他回到“不管我喜歡誰,都不再奇怪”的那個“不一樣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