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亦英雄,英雄亦凡人

本以為疫情期間,每天的社區工作就是送菜、團購、打電話,但實際情況卻遠沒有這麼簡單。作為抗擊疫情的主陣地之一,社區工作更需要用“心”、用“情”去照顧到每一個居民,疫情期間的社區服務更需要有“溫度”。

凡人亦英雄,英雄亦凡人。都是身邊普普通通的同事,可危難來臨時,他們選擇了迎難而上……

身邊同事的故事感動著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支援武漢市疫情防控第四批工作組的喻妙,為了向他們致敬,她寫下了這篇戰“疫”日記。


4月1日 陰


“寒風中的交接會”


第一天下沉社區。


一大早,空氣中瀰漫著春日的霧氣,我懷著激動又忐忑的心情出發了,目標——武漢市洪山區關山街楓林上城社區。


四天前,我申請加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支援武漢市疫情防控第四批工作組。這四天裡,自己一方面沉浸在能為抗疫出一份力的自豪中,一方面又有面對兇險疫情的不安。


早上9點,大家進入小區,在室外集合。


每個人都把自己武裝起來,除了口罩看著稍微正規點,剩下的都是五花八門的帽子、眼鏡、手套,讓人忍俊不禁。


通過露出的眼睛,大家微笑地確認了眼神,算是彼此打了招呼。


“今天都‘武裝’地很到位嘛!”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郭新明走了過來,打趣地說。笑聲中,大家略顯緊張和侷促的情緒明顯放鬆下來。

戰“疫”日記湖北篇 | 凡人亦英雄,英雄亦凡人


戰“疫”日記湖北篇 | 凡人亦英雄,英雄亦凡人


郭廳長從3月1日起就進駐社區,已經帶過三批隊員,經驗比較豐富。在隨後的交接會上,他詳細講了三塊內容——工作職責、行動紀律和防護措施。


“每日工作結束,要進行全身酒精噴灑消毒……”尤其是對自我防護內容,他用自己的經驗反覆給大家講解強調每日防護須知。


本以為只是短暫的例行交接會,沒想到在春日料峭的寒風中,他整整講了一個小時。雖然我冷得一直在搓手,但心裡卻是溫暖的,真真切切感受到領導發自肺腑的關懷。“我希望結束戰鬥的時候,你們都是平平安安的。”


嗯,一定會的,請您放心!


“吃壞肚子的婆婆”和“虛驚一場的尋人記”


交接會結束後,我們第四批工作組組長陳再達對大家進行了詳細地分組和分工。


我和另外兩個小夥伴,被分在了第十四網格組,具體服務六棟樓的居民。


“走,我們一起去看下李尚梅婆婆,我走了後,你們多留心她的情況。”


跟隨著第三批組員王娟,我第一次深入居民樓,心裡還有些許緊張。看著王娟麻利地拿著紙巾開門、按電梯、敲門……我跟在後面快速記著“規範動作”。


“誰呀?”


“婆婆,是我,前兩天給您買藥的志願者,您還記得嗎?”


門開了,老人看起來歲數比較大,戴著高度近視眼鏡。


戰“疫”日記湖北篇 | 凡人亦英雄,英雄亦凡人


戰“疫”日記湖北篇 | 凡人亦英雄,英雄亦凡人


“婆婆,您就在裡面,不用出來了。我要走了,專門再來看看您”,怕老人聽不清,王娟提高了音量,放慢了語速。


“你……要走了?”在得到肯定答覆後,婆婆立刻流露出依依不捨的神情。


說起王娟和李婆婆的淵源,時間要回溯到3月23日。那天,李婆婆吃了過期的食品鬧肚子。她找到社區,希望能有人陪腿腳不便的她去買藥,正巧被王娟遇到。因為老人堅持要自己去,所以王娟只能攙扶著她,一老一少就這樣慢慢走在社區的小路上,映襯著初春暖陽,一路聊著家常……


“婆婆,以後過期的東西就不要再吃了啊!……這是我們新來的志願者,您有事情就找他們。”


“好好好……”婆婆點著頭,一再感謝我們,我們讓她進去休息,她還是堅持目送我們上了電梯。


回去的路上,談起最難忘的一件事情,王娟給我講了這樣一件小事。


剛到社區時,因為人員底數不清不準,郭廳長帶著下沉工作組想出一個“笨辦法”——“晚上數燈+白天‘掃樓’”。經過這樣地毯式的逐戶核對,社區人員狀況基本被掌握。隨後,工作組針對社區老弱病殘等重點幫扶人群,每日保持密切聯繫和關注。


一天,王娟按照慣例,給重點幫扶人員打電話,在打給36棟202室的兩位八十歲老人時,電話卻始終無法接通。她警惕起來,帶著組員孫朝,來到老人家門口按門鈴,沒響應。老人住二樓,兩個人又站在樓下大喊名字,也沒反應。


“我當時真的嚇壞了,真是怕老人出了什麼事。”王娟現在還心有餘悸。


實在沒辦法,她跑到了社區,聯繫社區人員查找老人子女電話,最終通過女兒才打通老人另一個沒登記的手機號。得知老人正平安在家看電視後,王娟終於舒了口氣。


我本以為疫情期間,每天的社區工作就是送菜、團購、打電話,原來遠沒有這麼簡單。作為抗擊疫情的主陣地之一,社區工作更需要用“心”、用“情”去照顧到每一個居民,疫情期間的社區服務更需要有“溫度”。


第一天的報到就給我這個“新人“紮紮實實上了一課。


“原來每個人都不簡單”


為了讓我們儘快進入角色,第三批的工作組成員李公正帶領我們“巡樓”。


“一進小區門,靠右手的兩棟,靠左手的四棟,都是我們十四網格負責的範圍…”他邊走邊說,手還沒閒著,用夾子撿著路上遺留的白色垃圾。


“你的腿怎麼了?”看著他走路略跛的樣子,我好奇問道。


“沒關係,就是小腿骨折沒癒合好,有點腫。”


“上次,社區來了兩大車愛心物資,近4噸的貨物,他和幾個組員一個小時就轉運卸完了,第二天腿就腫得快走不了路了。”旁邊組員“補刀”。


戰“疫”日記湖北篇 | 凡人亦英雄,英雄亦凡人


原來,過年前,他的小腿腓骨骨折,但得知省生態環境廳需要組建支援武漢市防疫工作組時,他默默報了名,並且連續參加了兩批。


隨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我慢慢了解到,組裡還有很多這樣的感人故事。


塗景平,不久前剛做完腎結石手術,雖然年逾五旬,但和年輕隊員一樣,搬運物資、排查登記都不在話下。前幾天傷口復發,疼痛難忍,只休息了2天,便又加入了下沉隊伍……這次他又再次申請加入工作組。


張焱,他的家離定點下沉社區較遠,需每天開車。但車窗壞了,關閉不了,每天早上只能迎著刺骨的寒風駕駛,可不管颳風下雨,他每天必定準時到達社區……這回他也再次申請加入工作組。


打聽了一下,第四批的12名隊員中,陳再達、陳飛等4人參加過兩批下沉活動;兩個孩子的母親——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的鄧亞雯,已參加了三批下沉活動……


凡人亦英雄,英雄亦凡人。


短短半天的報到時間,不斷聽到大家聊著前幾批下沉人員的感人事蹟。


原本他們只是我身邊普普通通的同事,可是危難來臨時,他們選擇了迎難而上……


也許世上本無英雄,只是有人選擇做了英雄。我真摯地對我心中的這些英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