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增加研发投入 最高可获300万元补助

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财政厅和四川省税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四川省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的通知》规定,企业研发投入增量超过50万元(含)至100万元(含)的部分,四川省财政按3%给予补助;超过1亿元的部分,按0.3%给予补助,单个企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据悉,这是四川省首次出台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对企业不设门槛,只要满足研发投入增量要求即可申报。

川企增加研发投入 最高可获300万元补助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科技厅联合发布的《2018年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四川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737.1亿元,比上年增加99.2亿元,首次突破700亿元大关,增长15.6%,增速比上年高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总量排全国第8位。2018年四川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的比值) 为 1.81%,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投入强度排全国第13位。

“我省研发投入结构继续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企业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的拉动作用突出。”四川省统计局社科处处长李力引用上述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称:2018年,全省各类企业研发经费支出 425.8 亿元,增长19.6%,增速较全国高8.1个百分点,连续3年保持快速增长;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的比例达到57.8%,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为70.4%。

不过,李力同时坦承:目前四川省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的比重不够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型大企业数量偏少。2018年四川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投入比例刚刚超过50%,而全国平均水平超过70%。全省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低于 0.6%的市(州)多达11个。

对于企业投入不足的原因,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正模分析认为;“目前四川引进的产业大都是加工企业,比如一个富士康就是最大的加工厂,这样的企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既无动力,也无压力投入研发。”

“研发投入说起容易做起难,研发从投入到中试,再到试产,最后到产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风险很大,何况大多数企业拿不出太多的钱。虽然也有不少企业愿意转型升级,但对研发投入客观上有个逐步增长的过程。”成都一家企业老总表示。

另有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称:“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注册在四川省境内的企业,只要从事的是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税率都可从25%减少到15%。这样,大家也就少了这个投入研发的动力。”

补助全程实行网上申报  

根据《通知》,后补助额度采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增量超过50万元(含)至100万元(含)的部分,四川省财政按3%给予补助。比例随增量增加而递减,超过1亿元的部分,按0.3%给予补助。最终补助额度即为分段计算额度的总和,单个企业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此次补助对企业不设门槛,只要满足研发投入增量要求即可申报;此次补助全程实行网上申报,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所有申报工作。

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知》一方面对过去已有相关政策进行了集成,另一方面也出台了一批新的高含金量政策。如《意见》同时将加大对区域性公共创新平台或基地的支持力度,最高就给予1000万元的奖励性后补助支持。

从2018年的情况看,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10亿元的地区有9个,分别为成都、绵阳、德阳、宜宾、乐山、攀枝花、泸州、自贡和南充,这9个地区投入的研发经费占全省的93.5%。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有3个,分别是绵阳、德阳和成都。

“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出台《通知》也是为了调动市 (州) 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称,《通知》明确将实施促进市(州)研发投入增长计划,对市(州)新获批的高新区、创新型城市等给予分类支持;同时强化研发经费投入考核,对年度研发投入强度增速排名前三的市(州)给予倾斜支持。

为推动金融机构支持研发创新,《通知》提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贴息,根据中小企业已取得用于实施中试熟化或放大试验的银行贷款规模和同期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确定贷款贴息金额,支持额度最高100万元。

此外,为进一步释放国有企业的创新潜力,《通知》提出将试行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作为上缴利润抵扣项等支持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