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战“贫”,河北怀安县北庄堡村干部群众齐心使劲

当前,既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也已经吹响,河北省怀安县北庄堡村坚持防疫、脱贫“两手抓,两手硬”,注重发动群众力量,形成“党员带头,干部在前,群众协力”的战斗阵型,实现了两场硬仗一起打、战“疫”战“贫”两不误。

1

“我是党员,我参加”

村口检查站每天都有3位穿着整齐划一、戴着红袖章的值班人员,早上6点半,他们就准时到岗,开始一天的卡点防控工作。他们一丝不苟地对进出人员进行测温、登记,对来往运送蔬果、农资的车辆进行检查、消毒。村里人说他们是保卫村庄的“前方战士”,“因为他们认真,所以大伙才安全”。值班人员中间年纪最大的姜河大爷近 70岁了,经常一站就是大半天,在岗时一直站得笔挺、精神抖擞,用他的话说:“邻村的车都经过咱村口,进出的车多、人多,不能放松。”姜大爷是第一个自愿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的,刚开始村干部担心他年纪大吃不消,但他坚决地说:“没事!我是党员,我参加。”

疫情爆发后,按照县乡部署,北庄堡村第一时间响应,成立了村级疫情防控指挥部,面向全村召集志愿者。党员积极带头,村民踊跃参与,一支近30人的抗击疫情队伍迅速成立,开始进入全面防控阶段。村支书董义彪担任总指挥,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村民志愿者分成4个小组,分工负责排查登记、卡点值守、消毒保洁、宣传引导等工作。春节假期还没结束,第一书记韩惟灏就赶回村里,与干部、群众一起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当看到村里防控物资短缺时,他又多方联系,为村里协调医用口罩、测温计等防控物资,解决燃眉之急。

沧海横流显本色,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的战“疫”志愿者,还有许许多多识大体、顾大局的朴实农民,让我们不仅看到一支队伍的力量,更能看到一片土地的希望。

2

“叔叔,我也要为武汉加油!”

“大伙不着急,排好队,别挨那么近,一个一个来捐。”村干部武金云刚在村里的“为村”数字平台上发布了为抗击疫情募捐的消息,“村友圈”很快就传开了,男女老少都纷纷来到村委会捐款。有拄着拐杖一颠一颠走来的老大娘,有年过七旬、胸前还别着“八一”徽章的退伍老兵,有平时在外打工但受疫情影响还留在家的小青年,还有攥着一小沓零钱一路小跑过来的小女孩。“1块、2块……一共22块,”这个名叫武珈亦的小女孩一张张地数着手上的零钱:“这些是我自个攒的,叔叔,我也要为武汉加油!”

众志成城,共度时艰,在这场全民战“疫”中,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是见证者和参与者,所看到的、经历的都终将变成记忆。当孩子们的记忆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它将会塑造出一代人的命运。我们为孩子们埋下什么样的种子,也就为这方水土、这个国家“种”下了什么样的未来。

3

“干部带头当好村里产业的店小二”

“我们村种的小黄瓜上市了,不打农药,施有机肥,口感特好,能买些吗?”

“放心放心,一定保证品质。”

“价格不能再低了,一分价钱一分货。”

… …

一大清早,第一书记韩惟灏就开始联系超市、饭店、蔬菜市场,到处兜售村里刚长成熟的小黄瓜。“当了快两年村里的推销员,卖菜能力还是有进步的”,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劳动”成果:“农民要增收,关键还是种出来的能卖个好价钱。能多要一分是一分,都是农民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

受疫情的影响,近期外地蔬菜经纪人到田间收购较困难。非常时期,北庄堡全村上下都动员起来,带“菜”主动跑市场。包村县领导冷张君了解到村里蔬菜近期上市,很关心销售情况,帮助对接了京津冀地区蔬菜供销平台。村支书董义彪、支委武有林当起了“快递员”,开车给县城里的超市、小区送菜。驻村工作队建起了村里的微店,帮助销售农特产品。还有村民主动当主播,给村里老乡“带货”。而另一头,大棚里,农户们更是干得热火朝天,为了完成订单,正紧锣密鼓地采摘、分拣、包装、送运。

过去的北庄堡是个贫困村,随着精准扶贫的实施,村庄培育了设施蔬菜、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特别是设施蔬菜,逐渐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帮助当地农户实现持续增收。

“村里这几年产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咱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村支书董义彪如是说。完善蔬菜园区的配套建设,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建立健全村级电商平台,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让村民稳定增收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一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持久战,北庄堡人在战斗。

越是艰险越向前。历史证明,灾难压不垮这个在风险挑战中愈加坚韧的国家,困难难不倒自强不息的英雄的人民。只要党员群众戮力同心、坚定信心,战“疫”战“贫”,我们能赢!


战“疫”战“贫”,河北怀安县北庄堡村干部群众齐心使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