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日,多點上線。
在經歷了一系列業務調整之後,一直到2017年年底,物美都是多點唯一的客戶。看上去,定位要做"萬億級交易平臺"的多點Dmall,似乎兩年時間,都只是在演繹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創業故事。
但就是花了大把的時間,在物美體系內試驗、測試、運作、優化,從北京物美,到華東物美,再到銀川新華百貨,從數字管道、智能購業務,到O2O到家業務,多點才真正把商超"從線下到線上"走通。
而在此之前,中國商超的數字化、線上線下一體化尚只有"從線上到線下"的樣本。
帶著經驗,走出物美體系的多點Dmall得到全國區域商超的接受、合作到被全面擁抱。按照多點方面提供的數據,到2019年底,多點會員數8500萬,月活1700萬,GMV260億元,合作商超108家,覆蓋13000家門店。
對比2015年300萬會員,2017年2300萬會員,可以看出,多點已經用5年近30倍的成長速率,完成從一家零售商"一畝三分田"的電商自留地,到全國區域商超聯盟平臺的蛻變。
一
加速
"多虧了多點到家業務,我們第一次真正把線上線下有效地融合了。"
甘肅新樂超市董事長李玲說,因為年前上線了多點到家業務,在春節疫情中,新樂超市上線到家服務,第一天就做了2000單。此後單量連續翻倍增漲。
"我都無法去想象,假如疫情期間沒有多點平臺的話,該怎樣為重慶有到家需求的老百姓服務。"
重慶百貨超市事業部副總經理謝潔說,因為去年1月開始接入多點,在線下有多點手機自由購、自助購等智能購工具,提供無接觸式服務,線上提供到家服務,使得整個重百的抗疫保供應對從容。
多點一個App,可以綜合到店、到家、直播帶貨、拼團等所有服務,對顧客是便利、安全。而因為數字化運營提升效率,在商品端、社區端的效益也得到提升。
因疫情感謝多點的比比皆是。歡樂買是一家以超市大賣場、便利店為主的中小區域零售商。年銷售規模在10億左右。業務發展主要在江蘇徐州及周邊縣市。
江蘇歡樂買總經理葉家驥也說,"幸虧有多點的到家業務,在去年10月份上線,到疫情爆發,歡樂買到家業務正好上線磨合了三四個月,使得疫情中的應對非常高效。其單量最高峰時曾達到單日單店1000多單。"
包括身處疫情防控一線的湖北中百倉儲,雖然抗疫保供擔子艱鉅,門店一度按政策要求時關時開,其線上到家業務佔比近期也增長明顯,從疫情前2.5%-3%的常態佔比,上升到了3%-5%。中百倉儲新事業部總經理何飛告訴《商業觀察家》,進入3月份以後,中百倉儲到家業務每週環比大概有30%-40%的增長。
疫情突襲,讓傳統商超保供穩價的民生價值被廣泛看見。而對線上到家服務、無接觸支付,更便利、更安全等疫情下激漲的新消費需求,傳統商超此次疫情能做到快速響應,尤為凸顯了傳統商超的價值。這在顧客口碑、市場效益,包括政府點贊,均可見一斑。
災難時期被檢驗的生存能力,讓曾飽受"落日黃昏"詬病的傳統商超行業煥新。葉家驥說,區域商超應該還有三五年的"好日子"。謝潔認為,可能都不用5年,會是世界向中國商超學習的轉折點。
數字化運營能力,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全渠道化經營,就是中國商超在此次疫情下凸顯的新的生存能力。這正是應對未來的武器。因為疫情,不過是加速度呈現了未來生活需求的形態。進而加速了商業進程。
但是,整個中國傳統商超行業,此前並不享受上述待遇。包括企業自身,近年來更多的是看到瓶頸。
2015年,多點創立時,當時整個商超行業的數字化還用詞"電商化",O2O是個不被大多數企業接受的新詞。但其時,有一個虧損的B2C電商網站是當時大多數傳統商超的標配。以中國連鎖百強企業為調查基數,82%的百強零售企業有開展電商業務,但超過八成的百強零售企業線上銷售比重非常低;佔58.7%的百強零售企業的網上商城維持在千萬元以內的年銷售規模。
中百倉儲、重慶百貨等也在其列。稍微有點資產的區域商超,開始電商都較早,但跌跌撞撞,一直都在找成功路徑。比如重慶百貨,2014年,重慶百貨集團公司重慶商社就做了"世紀購",當時重慶還是國內跨境電商首批試點城市,有近水樓臺也沒有做起來。
此後,零售商超開始一半自建一半平臺合作做電商。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後,商超門店反而成為一個相對成本較低的流量入口。這個時候,對線上各種平臺拋出的橄欖枝,商超有了戒備。
比如,謝潔坦言,最早包括自己在內的重百超市所有業務團隊都擔心,做線上到家會否讓線下顧客有流失。"剛開始對選擇和多點合作半信半疑,我們是不是就是給多點App導流?"
但是,上線多點到家業務1年之後,重百超市跟蹤老會員的數據發現,顧客購買頻次不減反增。
"顧客進店頻次原來一般一個月3到4次左右,做到家後,除了線下頻次沒有改變之外,現在線上基本上是一個月在兩次左右。老會員的整體購買從三四次到了五次六次。"
同時,原來重百缺乏線上渠道,有到家需求的顧客就有流失。現在,多點用一個App,讓顧客既可以進店自由購、自助購,也可以選擇到家。因為便利,能滿足顧客需求,線下黏性反而更強。線上也成為增量。
重百超市過去一年,線下門店客流保持了2個點的正增長。
另一方面是客群的變化。重百超市多年的主力客群在30歲-55歲。和多點合作以後,重百超市發現其主力客群從原來的30歲下移到23歲-24歲的年輕客群。且能夠看到重百超市客單價穩步提升。現在重百超市客單價到了103元。這或意味著,通過多點,重慶當地一些優質客群,在重新或者說更多地迴歸到重百的購買平臺。
第三方面,多點在改變門店傳統的團購業務。團購業務基本上是每家商超一塊很大的業務。重百應用多點的兩個工具——福利券、電子券,讓門店的團購業務便利化。企業福利發放便利,也實現團購業務到家化、自選化。
同樣,中百倉儲提供的側面數據也反饋出,多點能給商超帶來新的年輕用戶,或是多點能留存一些新的年輕用戶。一個數據是,多點會員平均年齡,比中百倉儲原有會員系統平均年齡大概要年輕十歲左右。
二
平臺
多點的定位開初就是做平臺。實際上,要給傳統商超做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線上平臺很多,比多點早、比多點大的平臺都有。
多點後來居上,尤其在區域商超領域闢出陣營,最近兩年合作商超簽約數大跨步提升。《商業觀察家》採訪了一些合作商超,基本上回復一致,是多點平臺的差異性。
用謝潔的話說,"多點不僅僅是一個平臺。"
無論是京東到家,還是美團、餓了麼,尤其是後兩者,在大多數多點合作的商超夥伴看來,更多是一個銷售平臺。銷售平臺是各憑本事做銷售,好壞參差不齊。
2018年營收達100億的重慶百貨超市,到家業務上線最早的平臺並不是多點。但目前,多點到家業務的比重佔了90%。
多點Dmall不僅僅關注線上銷售,還有線下銷售——通過改變線下,數據化運營,去提高商超整體銷售。實體門店最難改造的部分,恰恰是供應鏈效率。
數據化運營包含會員端、商品端、供應鏈端等,銷售平臺只有連接、共享等基本動作,而多點是在落地數字化業務之前,先幫助商超改變運營方式和思維、行為。
"銷售平臺不會教我們怎麼去選品,不會告訴我們怎麼做數字化運營。"
比如,有些平臺也有一系列數據化服務,但更多是會給商超回傳會員數據,但是會員數據怎麼分析,怎麼用,都要商超自己摸索,而多點前期基本是"手把手傳授"。
葉家驥回顧與多點的簽約過程發現,多點提出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超市",打動了歡樂買。
在多點之前,其他到家平臺,偶爾也會來歡樂買做一些促銷活動。對這些平臺,葉家驥稱,這些是純粹性的打折促銷,增加銷售都是暫時的,看上去收穫更多的是平臺,為其拉流量,對歡樂買的提升、內部管理、基礎管理等都缺乏幫助。葉認為,短期的銷量拉昇沒有太大作用。
10億體量規模的歡樂買的決策,是區域商超數字化路徑的縮影。對線上業務,商超基本都認同是必然趨勢。歡樂買過去也探索過很多次,包括開設過網上商城等,但始終不成功。
10億體量規模的區域商超,基本聚焦低線單個城市運營,市場總盤不大。線上到家業務這種新需求不會馬上規模體現,由此企業自建成本承壓期相對長一些。
同時,三四線城市聚集人才的能力也不能與一線城市媲比,導致數字化運營能力就要差一些。而在三四線城市做線上業務,沒有地理空間限制,相對不依賴門店選址,其架構成本、門檻其實更高,履約成本也很高,比線下要高。小體量的區域商超,抗風險能力、趟坑的能力是相對不足的,靠一己之力在一個城市,或區域,獨立來推一個線上新東西,就需要大量投入。
因此,相對自身長期承壓,大投入來做線上業務,選擇平臺方式切入是更匹配大多數商超企業的路徑。區域商超也基本都看到了這點。
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商超企業認同,一些線上平臺單獨來看線上業務都做的很好。但線上企業一旦往下走,又是一道嶄新的命題,依然有必須要去突破的瓶頸——即線下商超的痛點在哪、從線下邁到線上的坎到底是什麼。
"這個瓶頸,多點是完全搞明白了。因為張文中博士從做線下開始到線上,做了多點。多點以物美為試驗場,已經走通了這條路。它已經能夠去輸出。"
葉家驥的心態是很多商超數字化的真實寫照:在邳州,歡樂買兩家大賣場門店,其線下銷售額超過同城的大潤發。但線上到家訂單量,歡樂買相比大潤發有差距。葉家驥認為,除了1家門店3月份剛上線,運行時間短,後期有拉平的機會,更大原因出在歡樂買自身。這也是歡樂買選擇多點的原因。
"多點並不是一個純線上業務,更看重後續門店管理,包括對於商品的週轉提升。"
歡樂買對顧客到店購買變化跟蹤統計顯示,顧客進店單次購買的商品件數在減少。這反映歡樂買在商品經營上或有一些偏差。
這不是新增一個渠道能解決的問題。實體店面臨著更多來自線上的挑戰,實體店本身的經營變化很關鍵。經營能力、員工老化,顧客選擇更多,都導致商品經營與顧客需求產生偏差。商場能否跟上顧客的變化?大賣場對年輕顧客的吸引力在下降,那怎麼能夠把客流拉回來,還在於怎麼調整商品結構,跟上顧客變化增加他喜歡的商品,怎麼情景化展示。
挑戰實際更多是來自商超自身。葉家驥稱,從多點的設計來看,作為工具問題倒是不大,商超本身的問題更多。"關鍵還是商品。怎麼保證不售罄、不缺貨,給到更合理的價格,這都是供應鏈的問題。"
比如庫存結構,進銷存,不做好會影響線上銷售業務。線下生鮮標準化做不好,線上也很難做,是相互促進。
某種意義上來講,選擇平臺合作,商超數字化路徑成本最低。和多點合作的商超,前期投入極少,複用門店人員、複用原有場地、設施。商超總部招少量工作人員即可,少量的一些PDA、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資產嫁接,就可以開展業務;門店端的自助收銀等設備,自由購核銷設備都由多點免費提供;多點只收取少量的平臺扣點。到家業務多點的佣金也只有5個點,相對大多數平臺都是低的。而多點App的拉新、促銷等業務推廣目前也以多點投入為主,商超只要支付內部員工用工成本和小比重的促銷費用。
基本上,和多點合作的商超,目前做線上到家業務獨立核算,均表示略有盈利。且線上到家業務整體毛利,優於線下。
其次,還有一些區別,何飛認為,其它平臺目前不會有多點對商超夥伴的高關注度。
中百倉儲的感覺是,多個大型電商平臺和商超的業務合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比較鬆散"——
"他們不會提供很多業務支持,和業務運營經驗。包括他們自身對線下商超的運營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講並不強。"
"一些線上到家平臺,可能整個華中地區就一兩個人負責,一兩個月可能只會來一次。跟你報一些數據,他們只是執行全國一刀切政策,照顧不到商家的個性化需求。有時候站在實際業務角度提出些需求,可能半年都無法被響應。"
而多點,是自上而下地對商超合作伙伴給予高關注度。"多點有門店駐點工作人員,提供實時響應、業務互動。基本上每一兩個月,雙方高層會有一次對接。"
在《商業觀察家》的採訪中,多點業務團隊的響應度、專業度,及服務態度,是頻繁被提及的受商超認可的要素。
大部分區域商超並沒有太多線上運營經驗,早期更依賴線上平臺給予運營支持。而業務運營逐步深入以後,商超則需要平臺結合自身實際狀況,做相關配合推進。
其次,就是平臺的專注度導致的業務專業度差異。類似大型餐飲外賣平臺,給區域商超的感覺是其業務邏輯、操作,乃至細到客服、意向流程等各方面,大都偏從餐飲角度出發,導致與商超的對接服務顯得不嚴謹,缺乏對商超實際需求的照顧。
商超企業大都是在業務推進一段時間後,發現多點的份額漸漸佔主。以中百倉儲為例,多點平臺的到家業務佔到80%-90%。
看重和多點的關係,選擇和多點合作是因為商超自身有很多基礎能力要補齊。
作為國內商超零售領跑者,物美向很多區域零售商敞開門店、倉庫等運營數據。"物美很開放,我們看到了一些真實的東西。這些東西是你跟跟其它平臺合作看不到的。"有的商超告訴《商業觀察家》,跟物美高管交流後,看到物美的示範效果,多點的推介確實產生了效果。
重要的是,多點有"區域唯一"的合作策略——一個區域城市,只選擇一家合作伙伴。這讓區域零售商不擔心後期競品出現。為更深層次的"區域聯盟"打下了基礎。"區域唯一"政策,讓區域商超感覺更安心,和過去大型平臺撒網式的合作不同。
三
數字化
基於多點Dmall平臺,很多商超企業都更想要的是多點的後端服務——商品、供應鏈系統。
多點的招商系統,不但能服務商超線上,還能提升商超線下效益。
歡樂買在與多點簽訂合作時,同步購買了Dmall OS系統。將在下個月啟動。葉家驥稱,在年前已完成基礎調研工作。歡樂買也將步入全面擁抱多點的深入合作階段。
年內,重百數字化進程也會加速。謝潔告訴《商業觀察家》,年內重百計劃將會員發展到800萬至1000萬。謝潔說,和多點的合作至今1年零3個月,不管是思維方式,運作模式還是效果來看,變化蠻大。
去年,重百跟多點的合作主要在收銀前臺和O2O,在C端更多,今年重百計劃深入到B端、商品端合作。核心希望推動後端供應鏈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數字化運營改造。可預期今年全年增長可觀。
在商品端,在門店的貨架管理、陳列管理、自動補貨,Dmall OS系統數字化運營,提高門店商品端的貨架效益。通過自動補貨減少缺貨,減少銷售損失。
比如原來重百新世紀超市的招商系統做法比較傳統,每年的合同約著供應商來談一下,供應商基本以當地為主,現在重新搭建多點的招商系統,重百通過在線方式,就能招募全國各地的供應商進行合作。
在門店端,重百已經在啟動計劃應用多點手機工作臺,做到任務到人、考核到人、激勵到人。考核實時反饋。
物流端,重百超市今年會在物流倉儲數字化升級上做投入,及投入建設社區服務點、提貨站。給顧客提供更立體、多元化的服務網絡——商品的到家、到店,及社區便民服務。
更短時效到門店,從而整合供應商配送,入倉,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效率。
原來,重百號稱有1500萬會員。但會員沒有辦法去"打標籤"——有會員,但公司並不知道怎麼能夠聯動、喚醒。和多點合作以後,重百有了550萬數字化會員——也就是重百能知道顧客的購買偏好、購買習慣等。
藉助多點的用戶數據,及運營指導,重百真正玩起了"會員運營"。重百可以根據會員需求,做精準化、數字化會員運營。比如重百超市每個月1、2、3號是其母嬰會員日,專門針對重百一部分的母嬰會員需求,做母嬰用品的專享服務。促銷更精準,降低了促銷成本。也能精準找到要強化黏度的會員。
2017年年中開始與多點接觸的中百倉儲,何飛透露,今年中百倉儲也是計劃"全面擁抱多點"。包括Dmall OS、多點Max—一站式移動進貨平臺等創新項目,涉及到供應鏈、商品等各方面,各業務線會深入對接。新的線上創新項目,比如線上社區團購、售卡、次日達等業務,及多點自有的創新業務,比如"一碼到底"——通過個人專屬二維碼進行營銷及團隊管理的技術應用,陸續會應用到中百倉儲。
"短期來看,銷售的價值更大。但通過數字化的思路來升級會員系統,倒逼商超做品類管理、生鮮標準化、門店虛庫存問題等整個供應鏈效率做改革,價值更大,更為長效。"
何飛深有體會的是,多點在改變中百倉儲整個業務團隊,店員、及管理團隊對線上業務的認知、思維、能力。包括他自己的成長在內。
比如原來傳統商超都想做好品類管理,都想做好生鮮標準化,但大部分推的相對困難。現在通過線上會倒逼著企業重新聚焦。比如,此前生鮮標準化難推,一部分要考慮生鮮散賣更符合顧客習慣,但標準化陳列減少了人員打理,減少損耗,門店處於矛盾中。"線上來了之後,為了便於揀貨,生鮮標準化就變成必推的一個驅動力了。"
數字化運營,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效果目前在物美身上最為明顯。以物美為試驗田,Dmall OS系統在過去5年時間裡充分被驗證。
過去的24年,物美會員數800多萬,線上線下打通之後,物美北京地區超過2400萬會員。兩年的增長是過去24年的兩倍。
比如自動補貨。傳統企業做法是靠營業員判斷,查詢過往銷售,預估後期補貨量,下單,供應商排期,倉庫送貨。這一操作鏈條長,控制節點多,人為因素干擾大。通過Dmall OS系統,可以實現系統實時在線管控,全自動補貨,減少人工操作出錯概率,提高商品週轉。
傳統超市員工管控考核過往很難實時到人,多點手機工作臺可以將人效按時效考核。同時基於Dmall OS系統,商超可以更精準地將數據共享供應商,提升銷售。
在多點對物美的改造案例中,經常被提及的是北京聯想橋店。經過數字化改造,從北京地區虧損的前三名躍升北京門店業績上游。
而聯想橋店的改造情況對全國物美來講已經很普遍了。北京物美超市事業部總監鄭伊翔告訴《商業觀察家》,除了人臉識別等個別功能在一些門店還沒有上線,多點的技術項目基本覆蓋物美門店。
再以北京物美學清路為例,基於多點後臺數據,原來八九千平米的賣場,改造完以後超市經營面積縮小了一半,sku從近2萬個優化到1.1萬個,但是售罄率是原來的一倍。把以前的無效、多是聯營的項目減掉,更加突出生鮮蔬果,巧克力、紅酒,後者意圖吸引學清路附近更多的年輕客群進店,也把單品品效做更高。壓縮熟食區域,擴大了基礎加工區域。
還有北京物美一家老店三里河店,也十分有特色。該店總共有三層,根據多點數據改造後,原來沒有招商區,現在招商區有吃的,也有面包、時尚果茶、飲料都有,也有便民服務措施,賣場區突出北京傳統品牌做了"北京一條街",展示北京特產。
原先物美的門店調整,對顧客的需求範圍取值是比較粗曠的,但現在因為有多點的數據推送,能知道和細到每一個小分類。超市在商品的選擇和配置上就更精準。
數字化帶來的效果目前已普遍改變物美的日常運營。從2018年以後,特別是從2019年開始,多點對物美的賦能逐步深入到後端,會員、營銷、商品、供應鏈、物流端全面改造。目前,物美已經能夠基於多點系統支持,在補貨、分單、庫存盤點等幾乎所有門店工作上,都能應用數據任務推送模式,精準到人的時效,沒有無效人員浪費。
數據到人,這是多點帶給物美數字化的效果。包括商超的日常工作在發生變化。傳統超市對庫存的要求是很高的。異常庫存以前都靠人工去檢查,到貨架位上去檢查。現在不需要。多點根據系統,用任務模式推送給店員。效率提高。
包括門店和倉庫的對接,此前溝通成本比較高,一些門店倉庫存載量有限,現在手機工作平臺,門店店長手機會實時同步物流信息,比如提前顯示明天到貨情況——貨量、噸位、託位數,門店可提前安排出卸貨區、週轉區。提高週轉效率。
數字化節約運營成本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北京物美大店的電子化會員達到75%,這意味著傳統超市的印刷海報成本可以大幅減少,物美可以電子化信息推送顧客。物美基本很少印刷傳統海報了,僅保留很小部分照顧傳統社區年齡偏大客戶群。
站在多點5週年的時點看過去,從商超門店上線多點的智能購等終端,由多點提供消費數據,到多點建立雙方信息交互,進行雙方交叉數據驗證;到商超整體採用多點所有的系統,區域商超"全面擁抱多點"的深水改革期正到來。
而通過和多點的合作,商超能看到數字化運營、線上線下一體化,這些過往模糊的概念,正一步一步地被髮掘,被做到,被完成。
閱讀更多 科技客評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