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智庫報告:2015-2016年遼寧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

【題記】這是遼寧社會科學院“遼寧藍皮書”《2016年遼寧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綜合報告的摘要。2015年以來,遼寧經濟增速不斷減緩,下行壓力持續增強,困難挑戰明顯增多,呈現“總體放緩、緩中趨穩、穩中有難、難中有險”的基本態勢。2016年全省經濟運行將步入緩慢回升通道,經濟增速有望回升。按照國家和全省“十三五”規劃的基本思路統籌佈局2016年經濟工作,著力培育和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抓改革、調結構、拼創新、穩民生、控風險、促增長,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全書主編:曹曉峰、梁啟東。本報告由省信息中心課題組完成,執筆:於曉琳、姜健力。

一、當前遼寧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

2015年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甦弱於預期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雙重困難局面,遼寧經濟增速呈現不斷減緩態勢,下行壓力持續增強,艱難險阻明顯增多,全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任務十分繁重。當前遼寧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下行放緩、緩中趨穩、穩中有難、難中有險”。

(一)“下行放緩”

2015年以來,全省經濟增長速度比2014年繼續下滑,與全國的差距拉大至4個百分點,經濟增速放緩態勢明顯。但是各季度累計增速呈逐季小幅回升態勢,增速同比回落幅度逐季收窄,與全國同期差距逐季縮小,經濟增速趨穩態勢初現。前三季度,全省經濟增長2.7%,比上半年略回升0.1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升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3.5個百分點,連續6個季度累計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且差距擴大至4.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逐季趨穩,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降幅收窄,第三產業增速逐季提高。

(二)“緩中趨穩”

1、結構調整穩步推進。2015年以來,全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調整進程穩步推進。一是服務業發展速度較快,比重進一步提高。前三季度,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7.2%,增速快於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4.5個百分點,快於第二產業增速7.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所佔比重為46.2%,比上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二是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發展取得新突破,網上零售快速增長,與消費升級相關商品持續熱銷。前三季度,全省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48.4%,比上半年增速加快7.9個百分點。三是改建和技術改造投資保持增長,新興行業投資增長較快。前三季度,全省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完成投資增長2.0%,高於全省水平23.2個百分點,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6.7%,比上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省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13.6%,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0.3%,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投資增長0.9%。四是高耗能行業生產和投資比重均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所佔比重為34.4%,比上半年降低0.3個百分點。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中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所佔比重為28.2%,比上半年降低1.3個百分點。五是綜合能源消費量持續下降。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同期下降5.4%,降幅比上半年擴大0.2個百分點。在全省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4個行業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下降面為82.9%。

2、就業形勢平穩。在經濟增速的持續放緩的同時,全省就業形勢依然比較平穩。截至9月底,全省實名制就業66.6萬人,新增就業3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低於全年控制目標。截止10月底,全省新增就業35.8萬人,預計能夠完成全年計劃。

3、居民收入平穩。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情況下,居民收入增長始終保持總體平穩的態勢。前三季度,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7%,快於全省經濟增速3個百分點;雖然低於上年同期,但從各季度累計增速來看,回落幅度沒有擴大。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快於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速1.1個百分點,且與上年各季度累計增速相比,回落幅度逐季縮小。

4、物價漲幅平穩。2015年以來,全省物價保持穩定態勢。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其中9月份上漲1.8%,各月上漲幅度均保持在2%以下。

(三)“穩中有難”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遼寧經濟趨穩動力和下行壓力相持,新動力成長和傳統動力減弱對沖,影響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增多,遼寧經濟運行正面臨“五難”。

1、工業生產難逃低迷,企業經營困難重重。當前,遼寧工業下滑勢頭仍在持續,工業生產形勢愈加嚴峻。尤其是年初以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累計增速始終處於負增長態勢。其中,一季度降幅持續擴大,4月到8月降幅連續小幅收窄,初現企穩回升態勢,但進入9月,降幅又有所擴大,築底回升態勢不明朗。1~10月累計增速降至-6.0%,比1~9月降幅擴大0.6個百分點,比1~8月擴大0.9個百分點。其中,10月當月降幅擴大至-13.3%,為年初以來最大單月降幅。1~10月,全省工業用電量累計下降5.7%。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已連續41個月處於下降狀態。1~9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4.8%,虧損企業戶數增加22.6%,規模以上企業停產半停產率上升至7.8%。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著市場環境和要素供給的雙重壓力。在經濟下行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三角債問題普遍,承擔稅費、繳納社保等也加大了企業生產經營負擔。產能過剩矛盾日益突出,沒有形成有效的退出機制,很多“殭屍”企業被迫艱難維持,產能過剩調整步伐緩慢。

從支柱產業來看,除了石化行業基本保持平穩以外,裝備製造業、冶金行業、農產品加工業均呈持續的負增長運行態勢。前三季度,全省石化行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5%,生產基本平穩;裝備製造業仍呈下滑態勢,部分企業訂單嚴重不足,增加值累計降幅進一步擴大至6.6%,尤其是汽車製造業已經呈現下降趨勢,對行業企穩回升影響較大;冶金行業繼續低位運行,產品低價格、經營低效益的局面持續,累計降幅達-5.6%,比1~8月擴大0.7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業下滑勢頭初步止住,降幅連續4個月收窄,1~9月累計增速為-6.5%,與1~8月持平,比上半年回升0.7個百分點。

2、投資增長難以為繼,房地產市場形勢嚴峻。2015年以來,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延續了上年四季度以來的負增長態勢,降幅在上半年有所收窄,但是下半年又呈持續擴大趨勢,下行壓力持續加大。1~10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降23.8%,降幅比1~9月擴大2.6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擴大10.5個百分點,與全國的差距擴大至34個百分點。其中,三次產業投資全面下降,第二產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非國有經濟投資下降幅度較大。我省民間投資比重已達73.6%,但是其投資領域多集中於傳統產業,投資乏力較為明顯,新興產業投資規模不足,短期內難以對全省投資形成有效支撐。全省項目建設存在較大困難,開復工率下降,新項目儲備不足,項目質量不高。投資需求增長難以為繼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自2014年8月房地產投資月度累計增速首次出現負增長以來,一直保持負增長態勢,且降幅迅速擴大。1~10月,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9.5%,比上年同期擴大16.9個百分點,與全國的差距擴大至30個百分點以上。同時,房地產市場形勢依然嚴峻。已開工建設的房地產項目,有許多處於停滯狀態。房地產去庫存化緩慢,存在區域性、結構性過剩。此外,上年同期基數“虛高”與當年投資“擠水分”的雙重影響,以及投資的統計口徑變化等因素,也是造成當前投資增速急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3、貿易形勢繼續惡化,進出口低迷難以扭轉。2015年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外部需求疲弱,國際競爭加劇,外貿低迷態勢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明顯扭轉。遼寧貿易形勢也繼續呈現下滑態勢,且大幅下降的局面未有明顯改善,同時呈現進出口雙雙下降,進口下降幅度大於出口的局面。1~10月,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下降16.6%,降幅大於全國7.9個百分點。其中,進口額下降19.8%,基本保持了年初以來20%左右的降幅,大於全國4.1個百分點;出口額下降13.5%,與全國的差距保持在10個百分點以上。

4、財政收入頹勢難改,收支矛盾不斷加劇。2015年以來,全省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延續了上年9月以來的負增長態勢,且下滑幅度明顯擴大。其中,二季度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但三季度又呈持續擴大趨勢。1~10月,全省財政收入下降31.2%,降幅比1~9月擴大3.8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擴大8.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幅度擴大至25.4個百分點,在全國各地中增速繼續居於末席。

5、改革效應作用還需時日,軟環境建設還需加強。受政府職能轉變還在探索過程中、配套政策措施不夠及時完善等因素影響,部分改革措施在實際運行中難於落地、難於深化、難見成效,改革紅利作用不夠。主要表現在: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不高,部分審批權限不清晰,一站式審批授權不足,下放權限承接差造成權力“真空”,後續服務脫節造成企業“東南飛”,信息交流和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監督體系不完善,處罰機制不健全,出現懶政、怠政。由於缺乏激勵機制而“不願”作為;擔心承擔風險而“不敢”作為;工作能力不夠而“不會”作為的“不作為”現象較多。全省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滯後,政府承諾存在不兌現或兌現不及時的情況,二三線城市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金融體系和環境建設相對落後,金融生態環境的巨大差異直接導致了企業面臨更高的金融成本。

(四)“難中有險”

遼寧經濟發展面臨一系列嚴峻複雜的問題,尤其是經濟下滑過程中暴露出的風險較多。從目前來看,雖然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局部風險增多。通縮風險苗頭已經顯現,尤其是金融風險、財政風險以及社會風險等相互交織轉化,複雜性和嚴重程度有可能超出預期,需要特別關注和警惕。

1、警惕通縮風險苗頭出現。工業生產價格(PPI)長期負增長且降幅偏大,居民消費價格(CPI)低水平微幅下行,反映需求疲軟仍沒有改觀。特別是去年一季度以來,我省出現了地區生產總值(GDP)季度累計名義增長率(按當年價格計算)低於實際增長率(按可比價格計算)的現象,進入2015年二季度,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季度名義增長率不僅低於實際增長率,而且呈現為負增長,反映通貨膨脹水平的GDP平減指數為負,表明我省通貨緊縮的風險苗頭已經顯現。同時,自2013年3季度起,我省GDP季度累計名義增長率一直低於全國名義增長率,也表明我省經濟運行的整體質量不如全國平均水平。

2、警惕房地產市場風險加大。自2014年以來,全省房地產行業陷入低迷,市場持續出現量價齊跌、庫存高企的困境,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不斷攀升。部分地區供過於求,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容易引發開發商資金鍊斷裂。雖然推進城鎮化建設對房地產是利好因素,但由於遼寧本身長期積累的超前建設等問題,加上全國樓市低迷,房地產市場風險短期內有增無減。而且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也是引發其他一系列風險的根源所在。

3、警惕地方債務風險增加。截止2014年底,全省政府性債務餘額為10563億元。目前來看,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全省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增長較快。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省多年累積的政府性債務已有1萬多億元。二是部分地方和行業債務負擔較重,其中有較大一部分市級、縣級、鄉鎮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高於100%。三是政府性債務對土地出讓收入依賴程度較高。四是融資平臺風險隱患嚴重。有些地方政府和單位鑽融資平臺管理的漏洞,進行違規融資、違規擔保。同時,多種因素疊加造成財政收入負增長,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省財政收入增速很難有大幅提升,財政收支面臨一定的壓力,對還債能力也產生了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2015、2016兩年也是國內信託、債券和地方政府性債務還本付息高峰期,金融風險暴露的概率加大。

4、警惕潛在金融風險增強。實體經濟壓力進一步向金融體系傳遞,與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業和地方融資平臺相關聯的金融風險增多。

5、警惕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增加。國際經驗表明,當經濟發展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後,不僅經濟問題會更加複雜,政治、社會問題也會更加突出。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之後,人們就會對公平、正義提出更高要求,相應的政治訴求也會不斷增加。過去長期存在但並不突出的收入差距問題、腐敗問題、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社會信用缺失問題等,都有可能成為引發社會動盪的誘因。同時,改革將對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和權益產生不同程度的衝擊。一旦社會穩定局面不能得到有效維持,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就會中斷,增長就會受到較大影響。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職工數量大、下崗人員多、就業壓力大、地方財政困難、城市貧困人口龐大、社會保障資金缺口突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更加突出。特別是隨著經濟持續下行,居民收入增速也在減緩,能否通過自身發展使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儘快大幅度提高,能否明顯縮小與發達地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仍將是遼寧未來發展必須面對並著力解決的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

二、2015年遼寧經濟走勢基本判斷

從全省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全年經濟運行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隨著全國及全省穩增長政策效應的不斷釋放,2015年第四季度遼寧經濟延續當前“緩中略升、逐季回調”的發展態勢。同時,2014年全年經濟增速“前高後低”的走勢,也為2015年經濟增速逐季回升創造了條件。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在3.0%左右,2015年處於“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運行的谷底。

從產業看,受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的有利影響,預計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將在4.5%左右。預計全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將能夠擺脫負增長態勢,預計遼寧工業增加值降幅將逐步收窄,但全年實現正增長仍有一定難度。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將回升至-4.5%左右。隨著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加大,第三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將有所提高,但短期內提高幅度不會太大。預計第三產業增速將保持快於整體經濟增長的態勢,增速將在7.5%左右,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將在44%左右。

從需求看,預計遼寧投資降幅將有所收窄,但擺脫負增長的難度很大。預計投資降幅將收窄至15%以內。消費市場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在8%左右。預計出口額在年底實現正增長的難度較大。預計全年CPI同比漲幅將在1.4%左右。

從收入看,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長壓力仍然較大。預計全年遼寧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擺脫負增長的可能性甚微。預計全年降幅有望回升至25%以內。預計全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將繼續超過經濟增速,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將在7.0%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將在8.0%左右。

三、2016年遼寧經濟發展趨勢展望

展望2016年,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複雜,全省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存。其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較多,但是積極因素和新的動力正在集聚。

(一)全省經濟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不少

從國際來看,全球增長依然處在溫和狀態,預計2016年將回升至3.6%,高於2015年預計增速0.5個百分點。在發達經濟體,儘管通縮壓力依然存在,但產出增長普遍加速,失業普遍下降,預計2015年和2016年的增長率將小幅上升,2016年增速將達到2.2%。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雖有所減弱,但其在世界產出中所佔比例不斷提高,在世界增長中仍將佔最大份額,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在2016年將有所回升。

從國內來看,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運行態勢總體是好的,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新的增長點和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形成。宏觀調控政策仍具有較大空間,各項改革將陸續釋放紅利。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戰略部署及其逐步實施對於全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在2016年將進一步顯現。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全國“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議,以及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各項措施將為遼寧經濟在2016年企穩回升創造有利條件,為遼寧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老工業基地迎頭趕上乃至全面振興創造更好的宏觀環境。

從省內來看,一是國家層面政策利好繼續加大。自國務院2014年8月印發《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以來,中央各部門和央企積極響應和落實中央政策部署,將進一步加大對遼寧的政策傾斜和投入力度。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國家戰略同步實施,必將使遼寧的發展潛力和優勢得到充分釋放。特別是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將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全面振興提供根本動力和保障。二是隨著省內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等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到位,全省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將會更加充足,新的增長動力將會更快形成。三是全省出臺的加速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全省製造業強省建設,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新興業態發展等政策措施,將進一步促進全省工業經濟的企穩回升。四是信息消費的發展、網絡銷售模式的推廣、城鄉居民就業平穩等將促進全省消費需求的增長。五是全省加快實施開放驅動戰略,加速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去等,為全省外貿恢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動力支持。六是全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創新創業發展,為加快經濟發展動力轉換提供有利條件。七是加快實施市場驅動戰略,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全省發展環境。八是在經濟增速下滑的同時,全省民生尚未受到太大影響,民生穩定反過來有利於支撐全省經濟的增長。此外,近兩年經濟數據“擠水分”成效顯著,為經濟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二)遼寧經濟面臨的挑戰仍然有增無減

從國際來看,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生產力低迷,世界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更為明顯,IMF幾度下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幾乎所有國家都在近期下調經濟增長率。據IMF在10月的最新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1%,比2014年低0.3個百分點,比2015年7月的預測值低0.2個百分點,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低。一些發達經濟體面臨投資水平低、金融監管薄弱及人口結構變化等問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活動預計將連續第五年放緩,尤其是一些大型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石油出口國,面臨需求減弱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流向新興市場的資本減少、新興市場貨幣面臨壓力以及金融波動加劇,許多新興市場在危機後的信貸和投資高漲中正在進行調整,下行風險上升。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仍然面臨較多風險。金融市場波動加劇會給發達經濟體的金融穩定性帶來挑戰,從而通過金融條件收緊和資本流動逆轉等渠道,對新興市場造成顯著的溢出影響。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全球增長慢於預期、全球金融條件將收緊,會對低收入國家的前景產生不利影響。隨著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前景減弱,全球需求將進一步下降,通脹持續低於目標水平的現象可能變得更加根深蒂固。

從國內來看,經濟發展處於“三期疊加”的特殊發展時期,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各種條件發生深刻變化。需求持續收縮與供給深度調整,產能削減與資產重組滯後並存;重化工業和產能過剩主導的下行力量,與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導的新興上升力量並存;實體經濟降槓桿、去庫存、逐步釋放風險與虛擬經濟加槓桿、資金脫實入虛和金融風險積聚並存。從整體看,分化下行的力量總體仍大於重塑上升的力量,經濟運行深層次矛盾凸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經濟增速下行壓力加大,尤其是多年積累的傳統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以及2014年以來房地產持續深度調整的累積效應有所增加,導致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超出預期。經濟下行壓力如果長期得不到緩解,就會擠壓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空間,進而影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全面深化改革順利推進。一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依舊不足,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將抑制消費增長潛力,投資需求面臨放緩壓力,外部需求持續低迷將阻礙出口回暖。二是消費者價格指數與生產者價格指數的“剪刀差”進一步擴大,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趨於平穩的同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已連續41個月連續下降,二者變化趨勢的持續背離顯示實體經濟增長存在困難。三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使化解產能過剩的難度增加,產能過剩依然是宏觀調控中的最大挑戰。四是房地產市場調整風險增大,可能引發房地產市場系統性風險,並引起相關產業衰退乃至金融、經濟動盪。五是財政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增加,對財政收入造成負面影響,加大緩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難度;還會引起銀行不良資產率上升,不利於保持信貸供求平衡,增加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度。國內外機構普遍認為,2016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將“破7”,在6.6%左右,略低於2015年。IMF報告最新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6.3%。國家信息中心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將增長6.5%左右。

從省內來看,一是經濟整體下行態勢尚未逆轉。全省經濟運行下行力量依然強大。儘管二季度以來中央和全省加大了穩增長的政策力度,但從目前來看,政策效應低於預期。在省內外需求,特別是對重化工業需求依然低迷的情況下,遼寧經濟逐季小幅回升更多是“技術性”回升,與上年經濟指標快速回落形成的“低基數”相關聯,與各級政府“擠水分”相關聯。二是部分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效益下滑嚴重。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持續下降、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速回落,融資成本高、應收賬款持續增加、稅費負擔重等,導致部分工業企業利潤空間持續收窄,面臨生產經營無收益,甚至越生產越虧損的局面。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受到制約,停工或變相停工的企業不斷增加,企業的市場取向使“穩增長”的微觀基礎薄弱。企業盈利水平低,使財政收入增收壓力明顯增強,實現全年財政收支平衡任務艱鉅,支持“穩增長”、“促轉型”的能力和迴旋餘地也明顯降低。同時,居民收入的增長也受到制約。三是需求動力明顯不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回落。企業投資意願明顯下降,尤其是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深刻性和複雜性增加,投資負增長態勢短期難以改善。外貿進出口形勢嚴峻。四是民生指標下行壓力開始顯現。隱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有所增加。2014年以來,遼寧農民工返鄉情況持續增加,同時,企業員工間歇性、輪換式休假情況也持續增多。因此,數字上的城鎮失業率並不高。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趨緩,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速已連續8個季度放緩。

初步預計,2016年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省經濟運行將步入緩慢回升通道。如果國內外經濟環境持續改善,則2016年全省經濟運行有望擺脫上年的低迷態勢,經濟增速回升至4%以上,可能達到5.0%。

四、關於2016年遼寧經濟工作的建議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遼寧從此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期,經濟結構調整的決戰期。2016年,全省經濟工作應按照國家和全省“十三五”規劃的基本思路統籌佈局,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速推進“四個著力”,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抓改革、調結構、拼創新,穩民生、控風險、促增長,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抓改革”是推進遼寧全面振興的治本之策

著力完善體制機制,依靠深化改革激發內生髮展動力。只有通過改革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才能釋放市場活力,從而為結構調整、創新創業和改善民生創造條件。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長期以來阻礙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形成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這是遼寧破解振興難題的治本之策。針對遼寧改革存在的突出問題,首先要破除思想觀念束縛這個改革的主要障礙,強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增強深化改革的自覺性、主動性、創新性和開拓性,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改革要有實質性突破,敢於觸及實質問題,措施要落到實處。提高對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整體性的把握,解決省市之間、部門之間、相關改革之間的不協調和不配套問題,提高改革的整體推進效果。

(二)“調結構”是推進遼寧全面振興的關鍵之舉

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多策並舉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當前遼寧經濟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嚴峻複雜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問題。經濟結構調整是破解遼寧經濟增長困局的關鍵之舉。一是加快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實現經濟發展由第二產業主導向第二、三產業共同拉動轉變。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認真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遼寧行動綱要》,制定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化解產能過剩。推動“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四化”同步發展。加快發展金融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科技服務業、健康服務業、養老產業等,促進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大數據等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業態加速發展。推動軍民融合發展。二是加快調整需求結構,逐步實現經濟發展從單純依靠投資需求拉動向內、外需協同拉動、投資和消費協同拉動轉變。繼續穩定有效投資需求,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創新投融資方式,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這是繼續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關鍵作用的核心。著力實施擴大消費需求戰略。加快實施全面開放戰略。三是加快調整要素結構,逐步實現經濟增長由依靠傳統要素的規模擴張為主,向依靠創新驅動提升要素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主轉變。把“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作為全省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四是加快調整區域結構,逐步實現經濟增長由區域競相發展為主向區域協調發展為主轉變。在現有區域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加快實施沈大自主創新經濟帶、“一帶一路”東北通道經濟帶、遼西京津冀產業承接經濟帶等新“三帶”區域發展戰略。五是加快城鄉協調發展,逐步實現經濟增長由“以物為本”的城鎮化拉動為主向“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拉動為主的轉變。以公共資源配置均等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從人口城鎮化走向城鄉一體化。

(三)“拼創新”是推進遼寧全面振興的決勝之要

著力鼓勵創新創業,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振興發展模式。遼寧能否儘快擺脫經濟低迷,能夠取得發展先機,能否如期實現小康目標,能否取得振興發展的全面勝利,關鍵就在於創新。與前一輪振興相比,新一輪振興要著重突出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要將創新理念滲透于振興發展的各個環節。要構建有利於創新的政策環境,加快建設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以企業為主體強化協同創新,打造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構建創新創業新模式,形成全社會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拼成果,見實效,爭當創新的排頭兵和先行區,形成整個發展模式的轉變。

(四)“穩民生”是推進遼寧全面振興的穩定之基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振興發展成果更好造福於民。以民生改善築牢全省振興發展的根基。要貫徹“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理念,在力求強省與富民的有機統一中更加突出“富民”。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積極而為,又量力而行。穩增長歸根結底就是穩民生,穩民生就是穩就業、穩收入、穩預期。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就業、收入等重大民生問題,增強百姓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把握好發展和民生互相牽動、互為條件的關係,找準民生和發展的結合點,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確保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要加大支持社會發展力度,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把擴大就業作為各級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抓實、抓好。各項政策應向就業傾斜,實施“全民創業”戰略,鼓勵、扶持自主創業。鼓勵、支持就業容量大的產業發展,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和服務業,拓寬就業渠道。

(五)“控風險”是推進遼寧全面振興的基本保障

著力加強風險管控,以風險可控保障經濟社會基本穩定。經濟下行期間,各種風險和問題開始顯現。除了要警惕和控制通縮風險、房地產市場風險、地方債務風險、潛在金融風險之外,更要特別關注由於經濟下行而影響社會穩定的各種風險因素。一是隨著經濟增速的持續下滑,全省就業受到的影響將逐漸顯露,應關注潛在失業、隱性失業等就業數量問題,更要關注就業的質量問題。二是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增大,企業經營困難、效益下降和地方財政狀況不佳,都將影響居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各級政府應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監測監控和預警預報,擬定應對預案,知微見著,及時發現風險苗頭,化解風險。

(六)“促增長”是推進遼寧全面振興的必然要求

著力以新理念、新戰略、新動力促進經濟增長,以經濟增長為振興發展保駕護航。2014年以來,遼寧部分經濟指標降幅有所擴大,增速排名連續居全國末位,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全省促進經濟增長的任務更加艱鉅繁重。一是要處理好“定”與“動”的關係。要積極調整經濟發展策略,正確理性看待當前經濟嚴重下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不為“名”所累,不因某一指標某一時點的暫時下降所困擾,要把經濟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實現沒有水分、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又要相機而動,繼續對全省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實行上下限區間管理,經濟增速偏離嚴重時,要促進經濟增速平穩回升至合理區間,為完成小康目標打下基礎。二是要處理好“長”與“短”的關係。眼光要放長遠,不追求不切合實際的短期增長,堅決避免重回粗放增長、虛假繁榮的老路。三是要處理好“順”與“逆”的關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更不能違背經濟規律“逆流而上”,而要“順勢而為”。維持一定經濟增長速度,既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的結果。應抓住契機,以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加快形成新動力,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為全面深化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創造條件,也為居民增收、民生改善、就業穩定提供基礎。

綜合考慮當前我省經濟形勢和五年規劃的要求,2016年我省經濟增長目標可以考慮設定在4.5%左右。同時,強化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經濟增長的關鍵問題和意義在於,能否保障就業和民生,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體制機制變革,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逐步培育起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