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市場份額,嗜血的貝殼又回來了?

​2020年3月,鄭州商品房成交11210套,比2月份的276套,環比上漲3962%。

這樣的對比,不是為了突出3月成績有多好,沒有可比性,只是想說鄭州市場的恢復力驚人!

對比2019年3月份的23586套,今年依然是下降了一半,但是按照這個速度,4月追上來指日可待。

在房地產市場上,有一個角色比開發商和購房者回血更快,就是貝殼。

2019年2-3月,貝殼在鄭州的月成交在2000-3000套,2020年3月,貝殼新房成交已達2800多套,基本與去年持平,在整個市場佔比約1/4。

貝殼的核心打法是人海戰術,疫情之下,無論是購房者還是經紀人都被禁足在家,幾乎是砍掉了貝殼雙翼,理論上說也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期。

沒想到貝殼竟然能夠原地反彈。

按他們的說法,“這還是在疫情尚未完全結束的當下”“等人們摘除口罩,外地人能夠正常來看房的時候就是另一番景象”,貝殼將來的戰鬥力還會上升!

去年那個被口誅筆伐的貝殼又回來了?帶著更鋒利的刀刃,血洗全場?

1

1

客觀的說,貝殼是被開發商和購房者一起養大的,充滿“善良與正義”的小可愛。

對開發商來說:

1、經紀人多。截至2020年3月,鄭州共有1600多家貝殼系加盟店,按照一個店10個經紀人,那就是16000個銷售員。按每個經紀人帶2組客戶算,貝殼能夠短時間內聚集鄭州至少32000組客戶!

這只是保守估計,沒有計入非貝殼系的合作門店。

一下子召集30000+客戶,沒有一個項目總能拒絕這樣的誘惑!基數大,成交概率自然就大,原來的月度、季度銷售目標,說不定就能提前完成,不要太爽歪歪!

2、兜底協議。貝殼剛開始與開發商合作,會提前繳納幾十到上百萬的保證金,並簽訂對賭協議,約定在規定時間內保證去化。

“保證去化”已經是給開發商最大的定心丸了,又有上百萬的保證金,這又是一個不能抗拒的誘惑!

佣金不高的時候,開發商甚至可以把看不到效果的推廣等費用砍掉,節約成本;佣金高一點的話,也可以把砍掉的費用補上去。

裡外裡算一下,開發商都不會吃虧。

對購房者來說:

1、房源多。在鄭州,貝殼系中介門店1600多家,說佔據鄭州中介半壁江山都是低估了貝殼的實力,至少已經佔據鄭州市場的75%。

遍地都是貝殼,只要上分銷的房源,至少75%都是貝殼家的。在這裡,購房者有充足的房子可以選擇,海量房源中,總會有一套是與購房者匹配的,對購房者友好,對經紀人也友好。

2、折扣大。貝殼通過對賭協議的內容,向開發商要來獨家的、最低折扣,這些折扣比購房者自己去售樓部諮詢還要大,真正讓利給購房者,替買房人省錢。

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看起來幾乎是一個全新、高效的房地產生態系統。

貝殼CEO彭永東說:

從行為動作,到理念想法,我們要重置行業。

彭總說到做到,以上角色很快就重置了:貝殼從服務者搖身一變成了大爺!

2

當貝殼逐漸做大,做到最大,那些當初欣賞的優點,最後都變成了討厭的缺點。

對開發商來說:

1、洗客、截客。一段時間內,市場上的需求總量是一定的,當這些需求都掌握在一個人手裡的時候,它就有了權利:我可以選擇給你帶客,也可以選擇給別人帶客。

至於給你帶客還是給別人帶客,就看你佣金是不是會給的比別人多。

去年西四環的一個樓盤,換了兩個營銷總也沒有挽救可憐的銷售額,第三個營銷總為了活命,用了貝殼,結果項目是活了,但是錢都給貝殼支付佣金了,開發商沒掙多少。

於是他暫停了與貝殼的合作,但是周邊競品接著用下去。

經紀人帶看競品樓盤的時候,經過該項目,客戶主動提出來想要去了解一下,貝殼說:“我們內行人都知道的,這個開發商不行,將來是要爛尾的。”

一個月之前,也是這個經紀人,帶看的就是所謂“要爛尾的”這個項目。

不合作,就不給你客戶,甚至截流你的客戶!

2、抬高佣金。A項目給我出5%佣金,我就帶著傻白甜的客戶去買A;B項目給我出10%佣金,我就把客戶拉到項目B;A還想要客戶怎麼辦?提高佣金到15%。

貝殼經紀人的工作原則就是這麼簡單、粗暴,通俗易懂。

良性競爭是維護市場健康運轉的必要條件,當市場被一方壟斷,競爭不存在的時候,這個市場就會出現問題。

以前渠道公司的佣金一般都在1個點左右,佣金高了沒人用,現在就剩下貝殼一家,出5個點、10個點你也得用,不然就等死!

據某開發商項目營銷總介紹,貝殼的人都很強勢,說一不二,索要的佣金點數,寧願不合作,也不肯作出讓步,並且要求開發商必須在規定時間結傭,不能以審計封賬等原因拖欠,違者交付違約金。

3、不用就死。有開發商覺得貝殼佣金太高,用了一段時間後停用了的,但是就會出現“截客”“洗客”現象,不給你帶客,還順走你的客戶,素質不高的經紀人不惜詆譭非合作項目來促成合作。

由於貝殼手上客戶量太大,但凡他要是動了誰家客戶的念頭,誰就活不長。

去年也是西邊有個項目用了一段時間貝殼,後來因為佣金太高停掉了,之後半個月沒有一個自然到訪!

所以很多人形象地將分銷比作開發商的“大麻”:抽了死的慢點,不抽死的快點。

對購房者:

1、重新建立信息壁壘。房地產市場最大的不公平在於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你以為貝殼終於建立了一個透明的交易平臺的時候,殊不知這是它創建的另一個信息壁壘。

我想賣的房子,總是能讓你看到、聽到它;我不想賣的房子,市場上根本聽不到它的聲音。

購房者以為的有充足的選擇權,其實早就被篩選過了。

2、購房成本增加。貝殼一味向開發商要高佣金,錢從哪兒來?只能是購房者!

有人說,貝殼帶看的房子確實比自己去售樓處問的便宜1-2個點,怎麼會是從購房者身上來的錢呢?

你聽過先漲價後打折的套路吧?某寶玩爛了的招數!

霸佔鄭州1/4的市場份額,嗜血的貝殼又回來了?

簽完貝殼後開盤價格直接從13500漲到14500。


售樓處:“我們單價14500元/㎡。”

貝殼:“我帶你去,14000元/㎡。”

如果是100㎡的房子,是不是覺得省了5萬塊錢?但是它原本是賣13500元/㎡,你是多花了5萬塊錢呀!

包括經紀人承諾的,成交了把自己佣金的一部分返還給你,你當真覺得經紀人慷慨大方、仁義善良呢?

客戶佔不佔便宜不重要,讓客戶感覺佔了便宜才重要!

當然也有真實降價的案例。去年平原新區某樓盤,原價8000+賣不動,不得已找了貝殼。


“我可以給你保證去化,有兩個條件,一是降價2000,二是佣金5%。”

“能談談嗎……”

“要麼就這樣等死,要麼答應我的條件。其他免談。”

最終該樓盤妥協,當時平原新區渠道佣金撐死2%,現在對購房者要降價,對貝殼要漲佣金,這時候錢從哪兒來?砍掉推廣、廣告等各種費用也不夠啊!

可能,就要擠建材成本了吧……

無論是漲價的價格成本,還是降價後的質量風險,最終只能是購房者承擔。

3

從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貝殼已三歲,有些東西已經開始變化。

之前很多置業顧問反應貝殼經紀人收入高,比如賣出去一套一百萬的房子,貝殼經紀人能拿到2%的佣金,也就是2萬塊錢。代理置業顧問的提成一般是千三,了不起拿到千六 ,同樣賣一百萬的房子,最多拿到6000塊錢。

這也是出現內客外導、置業顧問參與洗客的重要原因。

其實經紀人拿到手的佣金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多

,合作門店也並不是因為跟著它能掙錢才籤的合同,只是因為它平臺大、資源多,不管是對小渠道還是經紀人,房源和客源才是最重要的。”談到佣金問題時,某小渠道公司負責人苦笑著說。

比如貝殼3月份新房成交的2800多套,如果平均分到下面的門店,還不夠一個門店一套,原來做的好點的賣出十幾套的話,就有十幾家門店顆粒無收。

沒有業績不僅生活困難,還要面臨“被驅逐”的命運。近日,房江湖公佈一則公告:因違反房江湖制定的規則,鄭州20多家門店被迫與其解除合作!

霸佔鄭州1/4的市場份額,嗜血的貝殼又回來了?

有貝殼的平臺尚且艱難生存,被驅逐出去的小門店,只有死路一條。

你看,貝殼已經開始制定遊戲規則了,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人,就要接受來自貝殼的審判:

開發商、購房者、小中介、各種乙方公司……

被圍剿的參與者能怎麼辦?

1、開發商迴歸本質,紮紮實實蓋房子、做物業、做口碑,維護老客戶。

2、營銷團隊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以市場為導向,沉澱品牌的力量;

3、購房者要保持理性,買房多對比,不要被中介牽著鼻子走。

這兩年的房地產市場太魔幻,舊的秩序在逐漸塌陷,新的秩序尚未形成,貝殼就是房企轉型路上的一道劫,渡劫的法寶只能是品質和服務。

寫在最後

貝殼的最大問題在於貪婪,沒辦法,沒有商人不嗜血。目前已經有個別城市開始著手分銷問題,如安徽的“限傭令”,這是一個好現象。

行業發展到今天,是得有個平臺。

貝殼真的很厲害,很優秀,徹底消滅貝殼的想法和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開發商和貝殼都應該回歸初心,一個做好產品,一個做好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