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男足踢不好?

为什么中国男足踢不好?今天我们来说一下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我的一个朋友从很小的开始专业训练,16岁的时候就被家里托关系送到了地区专业队,17岁的时候顺利进职业队梯队,经过几年的挣扎,19岁就离开了陪伴他成长的足球。后来在家里的安排下进入体制内考了公务员。为什么,我说他是经过几年的挣扎然后又不得不放弃呢?他跟我说的原话是:在我们国家,你越是想好好踢球,越是没有机会。我至今都还不太理解这句话。

和我朋友一起出道的,有进国青队国家队的,有踢不上球去足球学校当了教练的,也有在入选国字号球队后吸毒的......更多的是像我朋友一样本想好好踢球却被不合适劝退的。

为什么中国男足踢不好?

我没进过任何足球专业队,更多的是从我朋友口中他13年的足球生涯中的见闻了解到的。或许你就会知道些什么!

骨龄是基础

小孩子比赛,比的是什么?罗永浩 说:是发育。教练家长追求成绩,想方设法改户口。你想10岁的打九岁的,连爆冷都没门一打一个准。靠年龄出成绩,那些真有天赋的小孩何时能出头?后来比赛就不看户口本了,一律在赛地测骨龄。刚来上海时有个小学同学转会到这边,电视说,小将xxx上场了。我那年都28快29了,这哥们根据户口来说还小将呢。

选拔是过场

为什么我会说选拔是走过场?从梯队选拔到一线队是凭水平的?以为在一线队打不打主力是靠水平的?反正我朋友两个选进国家队的同学都不是从本地入选的。他们小学毕业就去了八一或者高丰文足球学校之类的地方,避免了被埋没。在本地的,即使那些在我看来踢地足够让人惊艳的队友,慢慢的都不见了。像81或者高丰文足校这种相对纯净的地方又有几个呢?

教育很麻烦

确实,没接受系统教育,任何东西学起来都是特别麻烦的一件事情。

对身体的教育而言,比赛持续90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允许换三个人,那就意味着有8个人需要打满全场90分钟,在拼抢中连续奔跑90分钟对于心肺的训练丝毫不亚于长跑,但是拼抢却需要更强壮,每周一次比赛练习几次的后果就是练足球的孩子肯定是强壮而且具有很好的耐力,户外草地运动的特点又保障了其骨骼的健康发展,高大健壮成了欧洲练习足球孩子的基本状况。这种几乎完美的锻炼方式在其他项目是很难具备的,篮球排球更多是跳跃,短距离奔跑,室内,根本无法保障孩子的正常发育,尤其是骨骼!这也是篮球只是在冬季户外运动没法开展的情况下开发出来的项目。

为什么中国男足踢不好?

对心理素质而言,高强度拼抢、比赛的偶然性和裁判的人为判罚都会导致队员的心理产生巨大的波动。那种领先80多分钟,在最后被人翻盘带来的心理刺激,拼命打进一球被人吹了越位的沮丧,高强度对抗心率180的状态下还要服从裁判的心理素质,绝对可以经得起很多考验!所谓的激情杀人确实存在,很多人激动时候根本很难控制自己,甚至没法说出话来,但是足球比赛却一次一次让你经受这种刺激,这种训练使得青少年再激动再紧张也会做出合理的应对,这同样是足球教育的价值所在。

风气很浮躁

你可能会想说有黑幕吗?我不去否定。职业化的东西,各个球员场上有什么表现球迷都看的一清二楚。你像这次李铁选人为什么有争议,球迷认为就卓尔那几个人来说,其他俱乐部有球员比他们能力好为什么不用,就会质疑他;俱乐部内,一个好的球员如果因为黑幕被摁在板凳上不能上场,就有离开俱乐部的心态,加上自身技术好,绝对会被其他俱乐部挖角,他甚至可以不续约直接等合同到期自由身加盟(省了高额的转会费),母俱乐部就会因此损失一名好球员,这样的后果不是母俱乐部能承担的,因此会给他足够的上场时间,也不存在黑幕。

至于说青训时期的“黑幕”,给钱或者找关系上场种种,的确存在,你也可以说这种做法埋没人才。

为什么中国男足踢不好?

足协太复杂

其实上面的那些比起足协来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么个意思。多年以来足协的无能和腐败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传言的层面上了。偶尔一两次围剿只能起个敲山震虎打草惊蛇的作用,想达成这一腐朽系统的完全改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足协,小到中国,中到亚洲,大到国际,无一不是权力和金钱的竞技场。而事情放在中国,因为有了政治层面的参与,又增加了一层奇怪的味道。来人不是把足协主席的位置当成跳板就是摇钱树,动不动就为了某一个杯赛不管不顾地提前三年专门培养一支队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放一颗卫星,文革时候的做法怎么在众目睽睽之下还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呢?日本足协多年以前声称2050年要夺取男足世界杯,我们当个笑话看,可是人家稳扎稳打,沿着一个路线奋斗了十几年,生生把整个国家队的队员都送到欧洲顶级联赛里面去了,坚持一个打法,坚持一种套路,坚持一种风格,男足已经稳坐亚洲头把交椅,更不用说女足已经夺冠......

为什么中国男足踢不好?

缺陷的种子,贫瘠的土壤,有毒的养料,混乱的培育,......你告诉我怎么结出甘甜的果实?

时常想起,那年青训足球场上围在摄像机前面,稚嫩的脸庞笑得跟花儿一样。

记者问,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呀?

马拉多纳。

他们争先恐后地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