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什么情况,还能出门吗,我很害怕该怎么做?

王若安


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导致数万人死亡,好在我们国家在发现病毒的时候积极的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病毒终于得以控制,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疫情也没有很快结束,国内无症状感染者存在和出现不得不让我们引起重视。

无症状感染者,顾名思义: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是做核酸检测是阳性的。这些人大多都是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现的,但是这些密切接触者按要求都在接受医学观察,他们不可能随意走动到公共场合自由活动,或者大多都在居家隔离,传播的风险也就大大的降低,当然也有一部分没被发现,但是国家加大了力度进行无症状感染者的排查和防控。所以一味地恐慌担心无济于事,我们只要做好自我防护,病毒就会远离我们。

第一:尽量减少出门、聚会。能网上做的事情尽量就在网上完成;网上不能做的,去人多的地方做,保持人和人之间距离在2米以上;回家后勤洗手,勤消毒,食物要充分加热后再食用。家里要经常通风。

第二,出入小区,配合小区工作人员做好实名登记的实时监控和记录。在家定期量体温,一旦发现自己有问题,及时就医。

疫情来了,任何国家和人民都无法幸免,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疫情一定会过去。



矮个子小芳


我觉得中国现在处于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虽然部分地区甚至包括武汉都开始慢慢在解封了,但是大家出门还是要注意戴口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聚集,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还是在家里比较安全。




DWade5117


少出门吧。无症状感染者无处不在。谁也不知道谁是无症状感染者,危险无处不在。为了你和他人的幸福。请你宅在家里。这就是我对你的忠告。没有为什么,


常宁阿秀


首先清楚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我简单称之为“没有发病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也可以说是“变异者“,变异毕竟是少数。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害怕很正常,可害怕也必须去面对,人是群体性动物,离开群体很难生活。

就一句话,你害怕的话,带2个口罩,不握手、带手套、不揉眼睛、自己开车出行、人少在去购物、勤通风、外出归来,洗手、丢手套、丢口罩、洗澡消毒、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不在焦虑的农场主


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但其实事冠状病毒有很大的隐匿性,存在很多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即是指本身没有肺炎相关症状,和常人表现基本无异,没有乏力、咳嗽、发烧等典型症状,但已感染病毒,并具有传染性。听起来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很像,事实也是如此,而且传染几率更高。

案例:

河南安阳有一女子从武汉返回老家安阳,至今没有症状,但她所接触的亲人已有5例感染。其中包括父亲和2名姑姑,这3人与从武汉返乡的女子都有接触史。

疾控中心表示,该女子虽然没有症状,却是病毒携带者。

事实上,在此之前,深圳也发现了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山东检出14例密切接触者,病毒核酸阳性。赤裸裸的现实告诉我们,无症状感染者也会传染!所以宅不住的各位再忍忍,你不会知道谁是感染者,谁接触过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是体内的病毒一直在复制,并且不断排出病毒,是需要认真防范的。

应对无症状感染者,该怎么防护?

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来讲,主要是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所谓近距离,主要是在1米到2米之间,或者1.5米左右这样的距离可能会造成传播,我们需要做好防护。

一、就是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如果去公众场合,不与病人接触,使用效果好的医用外科口罩即可,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 如若需要接触到病人,则建议佩戴N95口罩。 至于活性炭口罩、有呼吸阀的口罩和装饰性棉纱布口罩,则不建议戴。

二、尽量减少近距离接触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新型肺炎防控指南中,照顾者要和在家隔离的病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

三、打了喷嚏,手别乱揉

咳嗽、打喷嚏不能直接用手捂,要要胳膊肘弯或纸巾、手绢捂住口鼻。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洗手有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

肥皂和清水不能有效灭活新冠状病毒,但是可以作为清洁手的方式之一。新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C 30分钟可以灭活,此外,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含有酒精、苯扎氯氨的湿纸巾、84消毒液等均可灭活新冠状病毒。但氯己定不能灭活新冠状病毒。

为什么洗手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勤洗手是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明确措施。

国家疾控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充分洗手。日常生活中,往往用洗手液代替肥皂,通过充分涂抹洗手液和揉搓动作,可以有效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务必用流动水冲洗,用一次性擦手纸擦干,不可用污浊的毛巾,否则这个手白洗了。


托马斯在罗马


可以出门,只要遵循以下规则:

1.戴口罩,N95或一次性外科口罩,同时注意不要用手触碰口罩内侧。

2.勤洗手,用洗手液洗并冲洗至少30秒,洗手方式为七步洗手法。

3.注意与人保持1.5米的距离;

4.尽量少去密闭的空间,如不可避免,可缩短时间

病毒虽可怕,但做好防护就能保护好自己!

给自己加个油吧!


遂笔


无症状,不是从平常人群中冒出来的!!无症状是与患病者密切接触者!!!懂吗?不必怕!怕是容易招鬼的!!!遇事需放胆!!!不能吓死!只能战死!!!才是中国人!!!


寻道底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5版、第6版和第7版中都指出,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国内外对无症状感染者均有报道,一般来说,与当地疫情的严重度有关系,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的无症状感染者存在概率会高于疫情相对缓和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率是多少目前仍不能确定,因为只有通过大量深入的人群调查研究才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结论。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况:

· 一是确实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比如不发热、不咳嗽等。

· 二是症状轻微,没有引起自身足够的注意并进行检查,如没测体温等,自认为没有症状。

由于新冠肺炎的最长潜伏期为14天,仅凭一次检测阳性时的身体状态是不能归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一些核酸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会随着时间而陆续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肺部也能观察到影像改变。目前地坛医院收治的确诊病例,以及报刊上发表的文献和相关数据显示,90%的确诊病例有发烧症状,但不是100%,咳嗽是干咳,无痰或少痰,其他表现是疲倦等,有些人症状几日内消失。

大家如何做好自身防护

要客观看待无症状感染者这一现象,既不要过于恐慌,也不能麻痹大意,要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大家要继续坚持自身严格的防护措施。大家外出戴口罩、无事不聚集、保持宽距离、注意手卫生、居家常通风,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当珰挡档


个人觉得从目前情况的“无症状”的感染者占的比例比较低,病毒应该是比较偏轻,传播的能力相对较弱,传播的危害也比较小。只要我们出门做好防护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理性认知,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心。钟南山钟老也说了,出门的在周围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人群聚集的情况下,一定要戴好口罩,自我做好充分的呼吸道防护。大家还是要牢记专家的提醒: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餐,不扎堆,没什么事还是少出门。希望疫情赶紧过去,期待能恢复我们的正常生活。


半岛光度


消息一出,惊吓四座,作者与您的感觉一致,但是试想治愈率越来越好,应对并且也更有效率,其实不用太过于担心,不要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如下解读具体的知识:

1、什么是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最新定义,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通常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观察,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我们熟知的传染性疾病中,有很多都有无症状感染期,比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2、无症状感染者如何被发现?

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没有临床症状,几乎不会因主动就诊而被发现。

目前大多通过有关部门的主动监测发现,主要有4个途径:一是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二是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三是传染源的追踪,四是部分有境内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游史或者居住史人员的检测。

3、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多少?谁会感染?

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生率目前难以确知,不同地区、不同聚集方式、不同人群的病例报告有较大差别。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论文称,截至2月11日,该中心共收到国内报告阳性检测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56128例,其中含有889例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约为1.6%;3月20日《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则提及,新冠肺炎无症状及轻症患者可能最高占比60%。

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3月30日最新推文,以现有部分研究为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约为18%-31%,“假设10个人接触病毒,可能最终会有6-8个人发病,2-4个人始终不发病或者症状非常轻微”。

无症状感染者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境外人员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率较高,家人、亲戚、朋友(尤其是儿童)的续发率较高;不同接触方式中,与确诊病例共同居住、共同生活的感染率最高。

河南漯河新增1例确诊病例,带出郏县无症状感染者。

4、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如何?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其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发现了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

学界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并无一致结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可在感染病毒后14天内不发病,病毒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三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部分专家认为,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少。

关于中国国内无症状感染者情况,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了解有限,既无具体数字,也无详尽研究;但一般来说,无症状感染者对其密切接触人群的传染率较高,而“中国近期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数不仅未上升,反而在不断下降,这可以说明,中国没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

5、无症状感染者要如何报告和管理?

自国家卫健委1月2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起,无症状感染者被纳入防控管理体系。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及时通过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

无症状感染者应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集中隔离满14天且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可解除隔离。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及时转归为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14天集中隔离。

目前,浙江省已开展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14+14”天隔离工作(在定点医院进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隔离后,再转至集中隔离点继续观察14天)。

一方面,国内加强对所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有特殊要求的重点人群的隔离、检测、溯源,无症状感染者的社区传播风险就会降低;另一方面,对所有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后,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来“无症状”在国内的爆发。

海关卫生防疫人员在为入境旅客检测体温(图源:文汇报)。

6、面对无症状感染者风险,人们如何防护?

有人为自己周围可能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而担心被感染,也有人担心自己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无症状感染者不容易被发现、有一定传染性,但只有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和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近距离密切接触,才有可能被感染。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勤洗手、戴口罩便可预防。

如果密切接触过感染者,应及时联系当地医疗机构,若核酸检测呈阳性、无任何症状,需配合疾控人员做好隔离和观察;至于没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没有症状的人,则没必要去检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