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儒聖弟子多賢士(三)

宋國公族司馬耕 尊禮崇仁真君子

孔子另一名被稱作“七十二賢”之一的宋國弟子是司馬耕,字子牛,亦稱司馬牛、宋牼。他是宋國貴族,向羅之子,弟兄五人排行老三,向巢、桓魋乃其兄,子頎、子車是其弟,桓魋就是伐木驅趕孔子的那位。司馬耕拜孔子為師後,堅信儒家學說,尊禮崇仁,反對犯上作亂。據《左傳·哀公十四年》記載,桓魋專權作亂於宋,司馬耕堅決反對,發誓與其兄不共事一君。他交出封邑,離開宋國到衛國。其兄作亂失敗逃奔衛國,他就立即離開衛國投奔齊國;其兄長又跟蹤奔齊,他又離齊奔吳,堅決與其兄長斷絕關係。其家族敗落後,有孤獨感,認為“人皆有兄弟,我獨亡”(《論語·顏淵》),同學子夏則安慰他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司馬耕性格浮躁,喜歡多言。當他向孔子請教“仁”時,孔子針對他的性格解釋說:“仁者,其言也訒。”“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論語·顏淵》) 指出仁者要心思篤厚,敏於事而慎於言,說話時要穩重和緩。司馬耕還時常因為其兄作亂於宋而憂慮不已,孔子知道後,特別對他說:“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即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沒有什麼可以憂愁和恐懼的。言外之意,你兄長的事跟你沒有關係,你不要因此背上思想包袱。

司馬耕最後在魯國去世。據《左傳》載,他奔齊、奔吳,趙簡子、陳成子召他,司馬耕都沒有去,最後到魯國死於城門之外,葬於邱輿(《平邑縣誌》)。自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從祀於曲阜孔廟大成殿前之東廡內,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向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加封為“楚丘侯”,宋度宗鹹淳三年(1267年)改稱“睢陽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司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