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看到劉備劉禪名字,立馬預言蜀漢二世而亡,提筆寫了十二字

一個人的名字,大部分是其家族長輩意志的體現,有時或者也會帶上所處時代社會生活的烙印。不管說是封建迷信,還是無知愚昧,給孩子取一個響亮寓意吉祥的名字總是人們希望的。平民百姓可以隨意叫孩子阿貓阿狗,歷代統治者、權貴則不敢馬虎,對此慎之又慎。但許多時候,人生不如意事十居八九,許多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起名字這樣的事情也有一不留神,滿盤皆輸的時候。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是歷史鐵律。在漢末三國時期,蜀漢有一位名叫譙周的大預言家,他精準異常的預言了蜀漢政權的覆亡。

譙周的父親不但研究《尚書》頗有心得,還喜歡圖、緯之說,出生於這樣的家庭,耳濡目染之下譙周嗜古篤學、除了諸子文章之外,還頗曉天文,是蜀地遠近聞名的大儒。諸葛亮主政時期,任命譙周為勸學從事,劉禪親政後官至光祿大夫,位亞九卿。


此人一看到劉備劉禪名字,立馬預言蜀漢二世而亡,提筆寫了十二字


劉禪是個平庸的皇帝,政治上不見有什麼建樹,卻喜歡聲色犬馬,任性胡為,動不動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遠足。譙周數次引經據典上疏諫阻,勸他應該以德治國,約束自身行為以贏得國人的擁戴,然而劉禪總是把譙周的苦口婆心當作了耳旁風。蜀漢景耀五年(262),蜀漢宮中一棵大樹突然無緣無故的自己折斷了。譙周掐指一算,蜀的國運只怕要到頭了,於是在柱子上提筆寫了一行字: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

眾人看了都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第二年司馬昭派三路大軍伐蜀,鄧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狂飆突進至益州腹地。後主慌了手腳,準備入南中或者奔東吳,這時譙周出來勸其投降,劉禪最終採納了譙周的建議,派人向尚在成都百里外的鄧艾遞交了降表,蜀漢滅亡。

眾人這才省悟,原來,譙周早在一年前就看出了苗頭:期之會,乃是指鍾會伐蜀,具而授,乃是說劉備準備好了江山再讓兒子劉禪送給別人。若何復,意思是說天命不可違。


此人一看到劉備劉禪名字,立馬預言蜀漢二世而亡,提筆寫了十二字


譙周又是如何推斷出蜀漢政權二世而亡的呢?原來,早在多年前,他就向蜀地最著名的讖緯學專家杜瓊(瓊)請教過關於“代漢者當塗高”的意思,當得知天命在曹魏後,觸類旁通了一些道理:“周緣瓊言,乃觸類而長之曰:《春秋傳》著晉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今君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其後果如服言。及漢靈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為帝,後皆免為諸侯,與師服言相似也。先主諱備,其訓具也,後主諱禪,其訓授也,如言劉已具矣,當授與人也;意者甚於穆侯、靈帝之名子。”

晉穆侯是西周末年晉國的國君,某年奉周宣王之命討伐條戎,結果大敗而歸,恰好這時夫人給他生了大兒子,為紀念這次慘敗,晉穆侯就為兒子起了個“仇”的名字,並立其為太子。幾年後,晉穆侯率軍捲土重來,終於擊敗條戎,報了一箭之仇。這時候夫人又生了第二個兒子,於是為兒子起名為“成師”。

晉穆侯為兩個兒子起名字太過隨意,他手下大夫師服當時就大膽預言:“太子叫做仇,小兒子叫成師,嫡子跟庶子取的名字正相反,這不是本末倒置啊?只怕以後晉國要出亂子了!”


此人一看到劉備劉禪名字,立馬預言蜀漢二世而亡,提筆寫了十二字


最終,師服的擔心終於成了史實:弟弟成師後代經過三代人數十年的努力,最終順利奪取兄長仇後人政權,成為晉國法定國君。

漢靈帝為大兒子取名為“史侯”,而二兒子劉協因為是被董太后撫養長大的,就被稱為“董侯”了。且不說董侯,一般講來,皇位繼承人都是立嫡立長,長子將來是要接班做皇帝的,靈帝卻為他起名為“史侯”,這難道不是天意嗎?漢靈帝死後,史侯繼位改名為劉辯,但很快就被董卓廢為弘農王。董侯即位就是漢獻帝,最終被曹丕廢為“山陽公”。

譙周根據劉備、劉禪父子名字中隱諱的意思,做出了蜀漢二世而亡的推斷,還真的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了。不過,許多時候有些事情不能簡單的用迷信來概括。劉備為兒子起名為“劉封”、“劉禪”,“封禪”二字完全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只是人算不及天算,劉備殺了義子劉封,為嫡長子劉禪繼位掃清障礙並無大錯,只是百密一疏,忘記為阿斗改一個響亮的名字,大概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吧。

參考書目:《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