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容易对家人发脾气?

jiangjiangwu1


我之前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子,在家和母亲吵架,吵到歇斯底里,吵到决裂。她鞋子都没穿,气得从家里跑出去。自怜自艾,心酸心痛,她失魂落魄走在路上,天色都暗了,她又累又饿。

一个中年大妈在路边摆摊卖红油馄饨,看到她吞口水的样子,便招呼她过来,她怯生生说没带钱。

大妈依旧给她下了一大碗热腾腾的红油馄饨,她坐在摊子旁,大口吃着馄饨,眼泪不停留下来,吃饱后,她身上暖和起来,也没那么疲惫了,她十分感激大妈,主动和大妈说起来。

她对大妈抱怨着母亲的不解人意,抱怨着母亲话语中的强人所难,抱怨着母亲身上所有的一切。

她说,如果我的母亲有您的一半善良,就好了,我也不会气得跑出来。

大妈笑了笑,我只给你免费吃了一碗馄饨,你就这么感激我。而你的母亲不知道让你免费吃了多少好吃,带你玩了多少好玩的,你却要这样恨你的母亲。

女孩听到这些,呆住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

我在武汉,因为疫情的原因,和十岁的女儿和老婆一起隔离了一个多月。

女儿不想学习,想玩,想看书,想做她喜欢的事情。看电视,玩游戏,眉飞色舞。我老婆管她,让她学习,她就非常不耐烦,看一会书,就说不会,老婆耐着性子和她讲,她一会说不想听一会说你讲得乱七八糟,说话又冲又犟。

我对她说,你对老师,对你同学敢用这种态度说话吗?你看别人不抽你嘴巴。

她说,我又不傻,怎么会对老师、同学用这种态度说话。

我问她,那为什么你对那些不是那么亲近的人态度好,对你的父母反而态度不好。

她说,你不要管我啊,让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让我自己管自己,我就不会这么说你们了。

我说,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觉得对自己好的,让自己舒服的,你的吃喝玩乐,爸妈提供的就全盘接受。觉得累的,苦的,要受拘束的,爸妈要你要动脑筋学习的,就说不要管我。

她说,你管我吃喝玩乐是你应该做的,每个爸爸妈妈都是这样的,你们不这么做为什么要生我。

当然,我和老婆好好和死活不想学习的她讲了下道理,但是鉴于她还小,道理估计也管不了很久。

……………………

无论是那个故事中的年轻女孩还是我的年幼的女儿还是成年的我,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天性不想受约束的存在。即便是我,人到中年,如果父母对我的事情指手画脚,我依然会内心不快,但是我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激烈的争执,恨不得把负面情绪全部宣泄,而是会想办法温和劝服父母或者技巧地避开,绕开这个可能引发争执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年幼和年轻时候的我们,总是如题目所说的,总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的心情,给了最亲近的人呢。只是因为,被亲人无条件保护、宠溺的我们,从小就知道,即便我对他(她)倾巢而出那些外界积累的负面情绪,即便我和他(她)发生了严重激烈、不讲道理的争执,即便我对她(他)肆意宣泄我心中的不快和愤怒。那些最亲近的人依旧不会害我,依旧会在我艰难的时候帮助我,不会在我绝望的时候撒手而去。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会失去他(她)的关怀和支撑。

而那些其他的人和事情,只要我不耐心和宽容对待他(她),就会失去他(她)的友善和宽容,甚至会招来报复和私下的仇恨。

但是年到中年的我,为什么就不会如年轻人一样,即便不喜欢来自父母的约束或管理,也会笑着耐心说,今天的天气不错,我知道了;我能够做的,你不用担心;你们说的很有道理,我会仔细考虑下。

事情还是一样,我们的个性其实依旧如同孩童,年轻人一样,不喜欢来自亲人的管理和约束。

只是我们懂得了更多,懂得了那些最亲近的人的心也会疼,也会痛。如同母亲看着年轻的女儿不穿鞋跑出了家门。如同我看着女儿不去学习而是沉迷于游戏当中。

只是我们看到了太多人的老去和逝去,真正懂得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背后的无力和痛苦。

…………………………………………

“儿子,不要嫌妈烦,天冷了,记得加衣服。”他收到了陌生人的短信。

她看到他渐渐红了眼睛,问道怎么了。

没事,有人发错了短信。他沉默了一会后回答。

她看着他的短信,轻轻抱住了他。

明天周末,我们去给你妈上个坟吧。

…………………………………………

请对他(她)多些耐心和宽容吧。因为他(她)对我们无私的爱,才是我们来到世界后,真正能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

不要到失去了,才知道它的珍贵。

………………………………………………

后记:有很多人,在孩童的时候,往往会责怪父母,为什么总是在我玩的时候打扰我,要我吃饭。我明明玩到关键的时候,就来打断我。为什么生我,又要处处管着我。为什么就不能按照我的作息来调整你做饭的时间。不按照我的习惯来调整你的习惯。

有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会责怪父母,为什么你就不能理解我。非要按照你的经验,你的那一套来说服我。你都过时了,知道吗?你多久没有了解年轻人的东西了?算了?快点把生活费给我,我懒得和你多说,还要充值呢。说你呢,反应这么慢。

只有他们做了父母,有一部分会发现父母也是人,除开做父母的身份,他和她也有更多其他的身份,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作息,自己的委屈,自己的不被理解。到了那个时候,他(她)才能去尝试了解,自己那已经白发苍苍的父母,不是以子女的身份,而是以单独的人的身份,了解另一个老去的人的艰难和过去岁月的可贵。

而另一部分人,也许只有到父母真的离去了,才会想到,那些失去的,即便是斥责和刁难,也是多么难能可贵,永远再也不可能回来。


很稳重的老白


很多人都会为此感到烦恼:明明是亲近的家人,却常常无法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伤了他们一次又一次,而在对待陌生人的时候,却能很好地收敛好自己的脾气,甚至以礼相待。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拥有的有恃无恐?

的确,在面对亲近的家人的时候,我们许多人都会有一种足够安全的潜意识:我是他们的孩子,我这样子做,并不会导致他们离我而去。而正是因为这种我们可能还不愿意承认的潜意识导致我们作出的这样不顾后果的行为——任由自己的脾气撒野。但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的是,我们能伤害的也就是那些爱我们的人了。无奈事后想清楚了,倘若无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还是会有下一次。

其次,就是许多时候,我们都觉得亲近的家人是最了解我们的人,但现实生活中,好像有各种各样的状况,期望与现实形成了落差,让我们觉得他们不是了解我们的那个人,只顾着所谓“我为你好”去做一些让我们反感的事情,由此也容易引发我们的情绪。

而这也可以说是因为亲近,让我们挑剔的本能多了几分挑剔的空间和理由。我们都知道,当彼此生活在一个屋檐底下的时候,就会有各种接触的时刻,再加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让彼此不顺心不耐烦的挑战,如若在其他环境中,比如工作中,压力巨大,无处释放的时候,就很容易把情绪压力都爆发在家中,自然而然,要给你承担这些情绪的就是那些我们亲近的家人。

总而言之,我们要始终记住,那些能够被我们伤害的,往往都是我们亲近的人。而爱只有那些珍视它的人,才能美好如初。祝好!

以上内容为每日谈心的编辑郑燕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联系。每日谈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学媒体,欢迎关注。


每日谈心


如果你经常对别人、对家人发脾气,这说明你是心胸狹窄,鼠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你经常看这个不如意,看那个不顺眼,眼里揉不下沙子,肚里存不下一两荤油,稍微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发怒发火发脾气,这是没涵养、没修养的表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宇宙自然界、万事万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阴阳两面。有好就有坏,有美就有丑,没有坏显不出好,没有丑显不出美。阴阳两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一整体,因此要有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生百态,酸甜苦辣,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不可能事事顺心,处处如意,既能容美还要容丑,既能容好也能容坏。处顺境需淡然,处逆境要泰然,只有这样,才能站的高,看的远。经常发怒发火生气,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气大伤身,脾气大的人一般都短寿。你看发炎的炎字,就是火上加火。你经常生气发火,火上加火就是发炎,发炎就要生病。所以气是无烟火炮,再大的英雄豪杰也怕气大。历史上三国周瑜就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辽国元帅就是被宋将牛皋气死的。要想改变脾气大的毛病,就得修身养性,多读圣贤经典,提高涵养和修养,量大福大,心胸宽广容大千。


弥勒家人


不孝敬父母的人,交友无意、结婚无意、事业无意、拜佛无意、求财无意。



靖哥哥1996


发脾气不伤和气?不忌仇?不犯法!证明你修养差!多行善!利益众生!家人也是众生呀?请大家评?大家吉祥!



弥陀的如意宝佛感


因为家人对你宽容,家是一个人的安全港湾。发脾气之前,想想“相敬如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