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石門縣:唱響“生態富民曲”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

常德石門縣:唱響“生態富民曲”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

常德石門縣境內,山嵐重疊美不勝收。

常德石门县:唱响“生态富民曲”推进全域有机茶示范县建设

石門白雲山國有林場有機茶葉基地。

紅網時刻 記者 黃剛 通訊員 孫開國 石門報道

最美人間四月天,常德石門縣境內,青山、綠水、茶園,宛若置身世外桃源。山嵐重疊東山峰、湖南屋脊壺瓶山,終年雲霧繚繞,漫射光豐富,正是“高山雲霧出好茶”的寶地。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林茶相間,具備茶樹生長的極佳生態環境。

“明前茶,貴如金”。清明節前後,是石門縣大山深處最熱鬧、繁忙的時候。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石門縣數萬畝綠意融融的茶園裡,茶農們正利用晴好天氣抓緊搶採“明前茶”,茶商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採購茶葉,茶農們則數著一沓沓人民幣,臉上堆滿了幸福的笑容。

“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生產力”。石門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立縣、茶葉富民”的發展思路,通過產業培育、企業帶動、茶旅融合,讓茶產業在脫貧攻堅中挑大樑、唱大戲,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唱響了一支“生態富民曲”。

“我們依託茶產業,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努力讓一片小小的葉子成為石門扶貧、安農、富民的支柱產業。”石門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譚本軍說。

生態富民,壺瓶山上助脫貧。

常德石门县:唱响“生态富民曲”推进全域有机茶示范县建设

茶農現場採茶。

常德石门县:唱响“生态富民曲”推进全域有机茶示范县建设

貧困戶劉定英現場採茶。

今年49歲的康祖銀是石門縣壺瓶山鎮李坪村人,由於從前所耕種的玉米、土豆、紅薯等農作物收益低廉,為了供一家四口生計,他只好荒廢家中近3畝的地,去外地打工補貼家用。自從石門縣開始鼓勵茶葉種植,康祖銀便辭職回到了家鄉,利用家裡的荒地種植茶葉。

“平時還可以在合作社打打零工,現在我家從木房子變成了2層樓的小洋房!”康祖銀開心地感嘆到, 合作社提供肥料、技術,我只需要培管好就可以掙錢,現在每畝地的收益每年可達8000元。

在石門,像康祖銀這樣的人還有很多,這只是石門縣產業扶貧背景下的一個縮影。

合作社搭臺,老百姓唱戲。於是,作為常德市級龍頭企業楚韻茶業有限公司在壺瓶山鎮龍池河村建立了有機茶基地。178位茶農入社,茶園面積5300畝。函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1戶319人。

合作社通過“基地+農戶+加工廠+合作社+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和長效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茶農持續種茶增收、脫貧致富,入社茶農茶葉年收入由2000元/畝增加到6000元/畝以上,高的突破了萬元。

“我們公司每年拿出220多萬元,讓利收購基地茶農茶葉;每年投入33萬多元為入社貧困農戶無償提供良種茶苗、有機肥料和免費農技培訓。”合作社負責人馬傑告訴記者。

“我們將逐步實現全域生態茶園,促進全鎮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帶動茶農增收,為打造‘產業強鎮、生態大鎮、旅遊名鎮’奠定堅實的基礎。”壺瓶山鎮黨委書記陳宏平表示。

茶旅融合,白雲深處迎客來。

常德石门县:唱响“生态富民曲”推进全域有机茶示范县建设

書記當網紅,推介白雲山國有林場茶旅融合。

常德石门县:唱响“生态富民曲”推进全域有机茶示范县建设

手工製茶也吸引了當地村民參與。

在石門白雲山國有林場有機茶葉基地,只見漫山遍野,一片繁忙,清明時節,茶葉飄香。這裡的採茶人早已從抗擊疫情的主陣地,步入了春茶採摘的農忙季節。

該林場始建於1958年,是風景秀美的天然林場,因高聳入雲的白雲山而得名。林場地處湖南西北部,距離縣城40公里,北鄰仙陽湖,這裡最高海拔925米,白雲山林場因其森林風景優美,生態環境優越,是國家級生態有機農場,也是森林康養中心,這裡被稱為全國最美三十座茶園之一。

“直播間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白雲山國有林場場長秦國傑,山頂茶林相間、鳥語花香、樹木蔥鬱、植被資源豐厚,森林覆蓋率92%,負氧離子含量高達6.8萬/cm³,氣候宜人,風景秀美,更是旅遊觀光的勝地。歡迎大家來這裡品茶遊玩。”原來,作為林場黨總支書記、場長的秦國傑在忙著當“主播”,宣傳推介這片大自然的饋贈。

秦國傑告訴記者,林場依託白雲山森林資源和千畝生態茶園,以茶為媒、以林為本,大力發展茶旅融合、森林康養,強化“生態旅遊”,先後被評為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十佳茶旅景區”、湖南省十佳國有林場、湖南省現代示範林場、全國森林體驗重點建設基地。

據瞭解,目前林場圍繞“開放強市、產業立市”三年行動文旅康養實施方案,以石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為契機,以鄉村振興為方向,以富民強場為目標,依託白雲山自然景觀和千畝生態茶園,以茶為媒,全面推進茶旅融合發展。新建了白雲山賓館、茶藝表演室、旅遊公共廁所,建成了茶園遊步道和登山遊步道8公里,建成了䖝二臺、冠雲臺、悟雲臺、松濤亭、茶香亭、茶文化公園牌樓、茶聖閣、白雲草堂、白雲茶香亭、白雲採茶女、白雲天壺、白雲古樹觀景臺等觀景臺。

對茶文化廣場、雲影湖、白雲坊進行綠化和亮化,新建了茶文化公園牌樓和茶聖閣,設計並製作安裝了景區標識標牌,使林區變成了景區。具備了遊客接待、會務、活動、餐飲服務等綜合性功能,能為遊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完善了吃、住、行、遊、購的生態旅遊和森林康養、體驗接待條件。

秦國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以茶為媒,帶動山區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當好山區群眾 “領路人”。“我們要通過白雲山茶旅融合發展助推脫貧攻堅,更好地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秦國傑說得擲地有聲。

近年,石門縣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為契機,不斷推動茶旅深度融合。羅坪長梯溢銀杏客棧、泰和合紅茶坊、石門宜紅茶博物館等一批項目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夾山寺在創建4A景區基礎上,完成茶禪文旅小鎮規劃,壺瓶山也在積極爭創茶旅小鎮……

質量興茶,石門銀峰走出去。

常德石门县:唱响“生态富民曲”推进全域有机茶示范县建设

嚴把質量關,讓石門銀峰走出去。

常德石门县:唱响“生态富民曲”推进全域有机茶示范县建设

種類繁多的石門茶葉。

驅車前往白雲山國有林場有機茶園基地,海拔800米左右的基地裡,茶農正在通過雙手採摘鮮葉。茶園四周的大氣、土壤、水源等無任何汙染,也正是這樣的鐘靈毓秀之地,才鑄就了白雲山茶葉的靈氣。

茶園裡,隨處可見太陽能殺蟲燈、綠色防控粘蟲板,這樣的舉措對病蟲害的防治起到了有效的預防作用。不僅如此,茶園用菜籽餅作為有機肥料,保溼又保溫,使得茶園與自然的結合相得益彰。這裡森林茂盛,雲霧繚繞,土壤肥沃,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孕育出香韻超凡、品質超群的茶葉產品,從源頭上保證了“石門銀峰”原生態、高品質的特質。

科學的培管方法,讓整片茶園樹勢旺盛,育芽能力增強,產品安全、環保,有效地實現了增產增收。同時,公司用科學化、機械化、規模化和工業化理念建設茶葉加工廠和開展茶葉加工工作。按照縣茶葉協會的“石門銀峰”品牌管理要求,穩定了產品質量,帶動了石門縣茶葉質量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

佳境出好茶。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石門名茶多、品質優,東山秀峰、白雲銀毫、石門怡紅、泰和合宜紅……這些茶雖各具特色,各領風騷,但依然面臨著品牌小而零亂、產業大而勢弱的困境。

為了形成合力,打響品牌,石門縣委縣政府把公共品牌建設作為石門茶葉做大做強的重要抓手,決定全縣用一個品牌、一種聲音“說話”。自2000年以來,石門縣制定了湖南省第一個茶葉地方標準《石門銀峰茶綜合標準》,將“東山秀峰”、“白雲銀毫”等品牌整合為“石門銀峰”一個品牌,對全縣茶葉實行統一商標、統一質量、統一標準、統一廣告用語。

從此,“石門銀峰”公共品牌建設步入快車道,開始走出大山,走向國內國際市場,並先後獲得中國茶葉最具發展力區域公共品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石門茶農經過不懈努力,一直尋找石門銀峰的自然味道,確保茶葉的安全。現在全縣所有茶葉公司採用了業務信息系統,業務追索系統,實行了一盒茶掃碼瞭解它的前世今生。從茶葉生產的地塊、灌溉的水源、使用的肥料,防病治蟲的辦法,茶葉加工的流程以及產品質檢的結果全部送達消費者手上一目瞭然,實現從市場到生產的有效閉環鏈接,確保消費者買得放心,飲的安心。

“我們始終堅持‘生態興茶、科技興茶、企業興茶、質量興茶、市場興茶’五大戰略,紮實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力爭在五年內,建好‘有機茶生產加工中心、茶禪文化起源傳播中心、茶葉商貿集散中心’,打造湖南省有機茶第一縣,追尋每年茶旅綜合產值百億的夢想。”副縣長譚本軍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