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2020年的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疫”打開了我們生命的裂縫,憂鬱、不安、焦躁滑進了每一個平常的日子裡。


有人說,短短几個月,經歷了生命中至暗的時刻;有人說,原本與家人計劃好的天倫之旅,因為這場疫情,變得遙遙無期;還有人說,被迫宅家,延長了一家四口、老少三代相處的時光。


不管怎樣,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遭遇了一點悲傷、一點可怕、一點驚喜。生命的長度似乎在一瞬間被濃縮成了廣角鏡頭下的一點。


在這樣一段特殊時期,藉由電影,我們誠摯地邀請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電影學碩士,影視策劃和劇本創作者嚴復初老師。嚴老師將帶領我們度過一段愉快的光影歲月。希望能為我們的勇氣增添力量,為我們的堅持提供陪伴,一起在光影故事裡獲得溫暖。


隨著太空進入人類的視野,科幻電影一次又一次拓寬了我們對宇宙的想象。黑洞、蟲洞、多維空間……這些硬核概念的背後,是一個浩渺神秘的空間,那裡是否還有另一種文明繁育的系統?我們的探索沒有停止,答案也不確定。

相比之下,人很渺小,很脆弱,但為了活下去所爆發出來的潛力和勇氣,就像地心引力一樣,始終存在。

《地心引力》這部電影在2013年上映,是一部常看常新的電影。有人說,我們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進入外太空,但無法走進人類內心的宇宙。

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關於人類智慧、求生本能和勇氣的故事,值得一遍又一遍地講述。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電影《地心引力》劇照

01 一次涅槃重生的孤獨戰鬥

《地心引力》的故事分為兩部分,故事的前半段,幾名宇航員在太空執行任務,意外遭遇了衛星碎片的衝擊,飛船被毀,只有兩個宇航員倖存,他們需要返回安全的飛行器才能返程。在尋找飛行器的途中,又一次遭遇了衛星碎片,經驗豐富的宇航員科沃斯基為了保護女博士斯通,犧牲了自己。

電影的後半段,斯通博士從一個太空生存的菜鳥,憑藉對科沃斯基的感激和要活著回去的信念,一步步克服了缺氧、飛行器燃料缺失、碎片再次襲擊等難關,重新找到空間站,安全返回地球。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這本書裡,提到過一個概念,叫人物弧光,指的是好的電影在情節發展的過程裡,會表現人物本性的發展軌跡和變化過程。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常見的是英雄人物的弧光構建,主人公克服外部阻力和內心障礙,從而獲得新生的正向變化。比如《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利·波特,《星球大戰》系列中的天行者盧克,《霍比特人》中的弗羅多等等。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地心引力》中的第一步,是通過一些細節來表現斯通博士的特點:她不苟言笑,盡職盡責,對太空的危險只是聽說,未曾經歷。她的飛行技術很一般,在模擬操作時總是不合格,可以說是一個自我生存能力偏弱的人。

第二步,我們很快被引入人物內心——她之所這樣,是因為她的女兒夭折了,她用瘋狂的工作來懲罰自己,讓自己逃離情感上的自我譴責。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電影《地心引力》劇照

第三步,衝突爆發。太空艙並非久留之地,燃料也可能很快耗盡,外面的危險也沒有消除,斯通博士變得消沉起來。一系列的嘗試失敗了,空間站被毀滅,隊友離去,這一切讓她內心深處的無助和恐懼逐漸侵蝕掉勇氣和意志。她想躲在駕駛艙裡,不去面對冷酷危險的太空。

第四步,必須改變的信號。危險沒有停下腳步,開始對主人公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你必須做出更加艱難的選擇。斯通博士意識到,逃避不是辦法,哭泣也解決不了問題。這時科沃斯基如同上帝的信使一樣到來,告訴她,你要活下來,安全地回家。雖然只是一個夢,但那些愛她的人、為她付出生命的人,隔著衛星通訊傳來的人間的吵鬧的狗叫聲,卻讓斯通博士意識到自己不應該被動等死。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電影《地心引力》劇照

第五步,故事高潮來臨,人物的內外都有了重生般的變化,斯通博士一改頹廢和消沉,重新振作起來,甚至帶著視死如歸的勁頭。那一幕真是無比震撼,火球一樣的飛行器直衝地球呼嘯而過,她在駕駛艙裡,高聲大喊——我只有兩種結局:要麼帶著傳奇返回地球,要麼在十分鐘內化為灰燼。不管怎樣我都接受,這將是一段非凡的旅程!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電影《地心引力》劇照

在一個訪談中,導演阿方索提到,在籌拍過程中,他曾拒絕了一些劇本修改意見——比如加入休斯頓組織救援的場面, 或女主角與地面上某位技術人員之間的情感聯繫。

成片中,這些線索都不見了。我們看到的,是女主角在一個人的征途裡,慢慢地從崩潰走向堅定,她並非生而強大,求生的本能、隊友的犧牲和回家的動力讓她堅持了下來,這便是人物弧光的魅力。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電影《地心引力》劇照

她像鳳凰浴火一樣涅槃重生。我們已經確信,即使千難萬險,她一定會成功回家。

02 一場沉浸其中的太空之行

電影開始沒多久,我就無意識地走進了這部電影的一種境界——作為觀眾,我也處在黑暗中,座椅像是被搖起來一樣,我的雙腳離地,身體失重,心裡開始漂浮,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安全落地。全程讓人感覺失重一般在太空漂流。

這是《地心引力》值得說道的另一面。這部電影完美地實現了讓觀眾“進入電影”的狀態。它利用沉穩的長鏡頭和3D技術,把我們對太空的想象轉化為對太空的真切感受——浩渺的太空,渺小的人類,一場漂泊,一場戰鬥,遠離地表,在失重裡重生。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電影《地心引力》劇照

電影裡的女主角孤身一人在太空裡艱難求生時,作為觀眾的我們會感覺自己是另一位宇航員,和她一起在太空裡飄著,直到度過這段兇險異常的求生之路。

這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觀影,是非常寶貴的生命體驗,大多數人不會真的在浩渺的太空流浪,也不會遇到無人施援的艱難處境。但在《地心引力》裡,那些瀕臨絕境的終極體驗,讓我們感同身受,主角靠著求生的慾望和愛的記憶活了下來,我們也如獲重生一般,勇氣倍增。

當觀眾能夠進入電影,故事便成了一種可以共情的東西,這是電影的魅力,也是故事動人的地方。

03 活下去,即使只有一個人

斯通博士的冒險旅程,像一個生命的誕生一樣,充滿驚險和驚奇。

她回到太空艙內,似乎化身成為一個嬰兒,蜷成一團。此時的太空艙像一個安全的母體,讓她可以安心沉睡。

連接她和飛行器的是一條像臍帶一樣的安全帶,這讓她多了一種安全感。藉助這條安全帶,母體一樣的太空艙是一個可以隨時回去的地方。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電影《地心引力》劇照

漂流途中,她收到了從衛星傳來的信號,是嘈雜的人聲和不時的狗叫,她也學了幾下狗叫,這像是一個新生的小孩,在練習發聲,也在傳遞信號。

到結尾,斯通博士匍匐在潮溼有水的海灘,像一個剛剛誕生的嬰兒,她從地面站起來,像是人類第一次站立行走。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電影《地心引力》劇照

電影充滿隱喻,但毫不費解,因為那些元素我們很熟悉,都是生命的象徵。我們看著斯通博士奮力自救,像是目睹了一個嬰兒從出生到長大的全過程,生命的壯烈、生存的意義和生活的美好,是人類求生意志的終極目標。

更為可貴的是,以往的超級英雄不見了,我們看到了一個和我們一樣無助的人。我們有著一樣的執拗和笨拙,也被生活傷得滿身傷口。工作學習佔據了絕大多數清醒的時間,人群之中的我們會意識到自己的迷失和茫然,但又在群體的巨大聲量裡,漸漸沉默地活著。

在茫茫的太空,沒有了喧囂,只剩下自己,危險時刻環伺,補給面臨中斷。人在這種時候,要麼崩潰認命,要麼求生欲戰勝恐懼和孤獨,找到生機。斯通博士的選擇曾經差點滑向前者,但最後,她堅定地選擇了後者,開始了艱苦的自救,穿越障礙、毀滅和孤獨,直到重回地表,並且站立起來。

人類從來如此,活下去,即使只有一個人,在自救中得救,在自助裡天助,我們因此繁衍生息。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那些能夠治癒心靈的影片,除了文字本身的力量之外,光影交錯中的“聲”與“影”更讓人感到溫暖。

在每一個故事背後,“讀者•新語文”都為你準備了一份聽覺盛宴。

長按識別下方小程序二維碼,收聽由嚴復初老師講述的這些光影故事!

《地心引力》| 災難面前,活下去的勇氣如同地心引力,始終存在

-END-

作者丨嚴復初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