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迪倫,一個15歲的單親少女,獨自一人登上了火車,去尋找生父。可是火車在隧道里出了車禍,她是唯一的倖存者,她踉蹌著走出隧道口時,一個與她年齡相仿的少年正在等她。

他叫崔斯坦,他讓她跟他走,而她居然無法拒絕。在歷經了恐怖的夜後,疑竇叢生的她質問他是誰,他終於告訴她真相:她已經死了,他是她的靈魂擺渡人,負責護送她經過荒原,到達她最終的歸宿。

這一路並不平安,險象環生,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居然相愛了,可是他們面臨著荒原法則:他只能陪她走到荒原的盡頭,荒原的那一邊他過不去,她必須獨自前行。生離死別的痛苦讓迪倫勇敢地返回荒原,要與他生死相依。依著人性光輝的指引,他們最後成功地回到人間。

這個故事被稱為“史詩般的動人故事”,讀來令人激奮、溫暖。這就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代表作《擺渡人》,書中充滿了對人性和人生的思索,我將從兩方面談談這本書對我的震顫。

一 心像:改變命運的密碼

環境是心像的投射

崔斯坦對迪倫說:“你的身體只是你心像的投射。”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身在荒原所有的靈魂都不需要睡覺,可是迪倫剛到荒原不瞭解這點,只是按照以前人間的思維方式認為應該睡覺。而這種思想已經在她腦海裡存在了15年,已經成了她的心像,即便是到了不需要睡覺的荒原,她還是覺得非睡不可,於是她就真的需要睡眠,她的心像形成了她的身體。

荒原是迪倫心像的投射。迪倫登上了開往阿伯丁的火車,這是她生父住的地方,她渴盼這一次與父親的相聚,於是在她的腦海裡不停地勾勒阿伯丁的形狀——一個偏僻、多山而荒涼的高原,她帶著這樣的一種想象坐上了火車,這個影像在她腦海裡浮現多次,於是她死後就真的來到了這片荒原。

崔斯坦的形象也是她心像的投射,迪倫看不起那些同齡的叼著香菸的愚蠢的男孩,喜歡那種酷酷的自信心滿滿的少年,於是他的擺渡人崔斯坦站在她面前時,就是這樣一個形象:俊朗、傲慢、高大、目光銳利。

崔斯坦曾對迪倫說:

“當你生氣的時候,這裡就陰雲密佈,狂風大作,一片漆黑,你的心裡越陰鬱,夜晚也就越黑暗。”

這並非虛妄之言,當崔斯坦帶迪倫登上渡船劃過一片湖,迪倫心情本來很平靜,天氣很好,風和日麗,湖面水波不興。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可是當迪倫得知這是他和崔斯坦待在一起的最後一段旅程,明天兩人即將分手時,她的心裡充滿了恐懼,她沒有信心和勇氣獨自走,她害怕與崔斯坦分別,雖然她什麼也沒說,只是注視著崔斯坦的臉,但是湖面已經起了大風,風越來越大,狂風掀起滔天巨浪,把船都掀翻了,迪倫和崔斯坦都被惡魔拖到了水下,幾近死亡。

這是迪倫心像改變了環境,親手製造了自己的災難。

很多時候,我們遭遇的不幸,其實只是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像,任由負面的心像反反覆覆盤踞在腦海裡,於是,就真的遭遇了不幸。可是,有幾個人會反躬自身呢?

心像改變環境

如果說在渡過荒原時崔斯坦做她的保護人,她只是任由著自己的心像投射在外部環境,那麼從她開啟回到荒原的那扇門時,她已經會運用心像改變自己的命運了。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崔斯坦把她送到歸宿地後,她渴望重返荒原,與崔斯坦在一起。她受另外一個靈魂指點,站在一扇門前,凝神靜氣想著自己要去的地方:一片有著崔斯坦的荒原,然後她抓著門把手,喃喃自語:“荒原!荒原!”果然門被她輕輕鬆鬆就打開了,展現在她面前的就是曾經的荒原。

她獨自身處荒原,沒有擺渡人的保護。惡魔們隨時會要了她的小命。被惡魔圍攻時,她突然想到:

如果只低頭盯著路面,不理會惡魔們的尖叫,對它們毫不動心,以自己的意志力阻擋惡魔進入自己的心像,是不是惡魔就不再能傷害自己呢?

她試了試,果然惡魔向她俯衝下來,卻近不了她的身,只是掀起一陣風吹起了她的頭髮;同時她想象著崔斯坦那雙湖藍色的眼睛,這雙眼睛保護著她,守護著她,她把崔斯坦的眼睛投射在自己心像上,果然獲得了許多力量。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在荒原上她還學會用心像投射法幫助自己解決很多實際小困難,如划船沒有槳,生火沒有火柴時,她都默默地凝神靜想,果然一切都能實現。更重要的是,在惡魔四伏的荒原上,茫無頭緒地尋找崔斯坦無異於大海撈針,可是每天早上她離開安全屋時都暗自發誓:

這一次絕不會再受恐懼心理擺佈,這一次一定要找到他。

偶然也罷,心像的投射也罷,她終於找到了崔斯坦,併成功地與崔斯坦克服困難回到人間。

佛教《無常經》說:

“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

心境不同,環境也不同;即便身處同樣一個環境,也會因為心境不同,環境也變化,這才有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歡欣與悵惘,所以同樣一輪秋日,在不同的人眼裡成了不同的風景:

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劉禹錫: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范成大:秋陽滿地西風起,猶有啼鶯四五聲。

佛教還認為“心可轉境,境隨心轉”,意念可以轉變具體的環境,作者在小說裡多次強調心像的作用,並賦予迪倫運用心像的能力,利用心像密碼,通過改變心像來改變命運,人生不是被動服從宿命,人生不是風前絮雨後萍,人生尚有可為,這一點讀來特別令人激奮。

二 誰是擺渡人?

崔斯坦的荒原

看了這本書之後,很多人都會認為崔斯坦是擺渡人,因為他幫助迪倫渡過了荒原,但是其實仔細想想,其實崔斯坦也身在荒原。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他對自己瞭解不多,只是服從於荒原法則,他不知道自己在荒原停了多長時間,他從來沒有活過,沒有經歷過人類的生活,他也不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他用最合適的相貌出現在每個靈魂面前,沒有自己的形象,其實他只是一團光而已。

他渴望生命,但只是日復一日的做著擺渡人的工作,似乎永遠沒有希望得到生命,他生活在憂傷、無助與彷徨中,無休無止。

崔斯坦遵守荒原法則,服從荒原法則,從不逾越。儘管他愛迪倫,不忍看她跨過荒原界限後獨自走下去,儘管他明白環境不過是心像的投射,但他還是沒有勇氣違背荒原法則。他內心深處屈服於荒原法則,所以他一直憂傷地身處荒原,這個荒原是他的心境創設的。

所幸他最後走出了荒原。

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他自身的;另一個是外在的。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自身的原因是他已經擺渡了很多靈魂,幫助他們獲得瞭解脫,他的工作快要結束了,但如果沒有人為他指引擺渡,他可能還會漂泊很久,所以另一個原因很重要,那就是他遇到了迪倫——他的擺渡人。

人性的光輝

迪倫既沒有強大的法力也沒有強壯的身體,她擺渡崔斯坦完全是靠人性的光輝。她把崔斯坦當人類看待,關心他,擔憂他,並以此溫暖融化了崔斯坦的內心,啟蒙了他的人性。

在一次談話中,迪倫對崔斯坦說:

“老是要和他們(靈魂)講話,你一定累極了。”

崔斯坦一時無語,因為他引導了這麼多靈魂,從來沒有靈魂會考慮到他的感受、他的需要。而迪倫在自己深重的苦難中卻能這樣無私地關注他,他心裡有些感動。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當崔斯坦因為與惡魔們搏鬥消失了一整天后,迪倫一直想知道他遭遇了什麼事,崔斯坦問她為什麼這個問題對她來說那麼重要?迪倫說:

“因為這都是我的錯,都是因為我,你才在這的,如果我當時跑得快一點,或者讓太陽別那麼早落山,讓它再亮一點,那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這是自責也是對崔斯坦的關心。其實在迪倫之前,沒有靈魂會關心擺渡人的安危,他們只是向擺渡人哭訴和要求保護,迪倫是唯一的例外,這使他胸口湧上一股暖流。

當迪倫深陷泥地,他攬著她,把她拔出來時,內心深處蕩起漣漪,湧上一種說不清的情愫。

“奇怪的感情,這種感情會讓他的腦子裡只想著她,全然不去注意天上的太陽正在緩慢而危險地落下去,他幾乎感受到了……人性的萌動。”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當崔斯坦被惡魔們拉到荒原地底,惡魔們合夥圍攻他時,崔斯坦感受到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劇痛,他無力自保,就在這緊急關頭,他聽到了迪倫哭喊他的名字,迪倫的哭喊就是對他的召喚,他奇蹟般地爆發力量,逃出了魔窟。這一次,真真切切,是迪倫救了他。

其實自從他這次受傷後,他就已經具有了人的特徵,因為他的傷口不能像往常一樣自愈,而是惡化——只有人的傷口才會惡化。

崔斯坦把迪倫送出荒原,他感受到徹骨之痛,這是不應該的,不符合荒原法則,他只是一個擺渡人,完成了使命就該進行下一個靈魂的擺渡。

他本應該換一個形象,以適應下一個靈魂的需求,可是連他自己也沒感覺到,他已經不能換形象了,他的外形固定下來了,從此將以此面貌示人,也就是說他具有了真正的人的外形,而不再是一團模糊的光雲。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當迪倫勇敢地返回荒原,找到崔斯坦後,迪倫要求他跟自己重返人類世界。他雖然知道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違反荒原法則,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遷就她,因為“看著她睜大的雙眼中那種無所畏懼的光芒,崔斯坦明白自己根本無法拒絕她。”只有人才無法拒絕光芒,荒原法則是不需要光芒的。

迪倫對他的關愛啟蒙了他的人性,迪倫的勇敢無畏鼓舞了他人性的成長,迪倫眼中的光芒指引他方向,最終他跟隨迪倫來到人間,成功地擁有了生命,成為了人類的一員,迪倫是他的擺渡人,引領他渡過了自己的荒原。

那麼,究竟誰是擺渡人呢?他們互為擺渡人,因為有人性的愛,人性的光,人性的依止,沒有什麼荒原是不能穿越的。

《擺渡人》:人性的光輝是穿越荒原唯一的依止


掩卷之餘,我這才聽到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想起我像迪倫這麼大時,最愛的一句詩: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我的光溫暖了誰?誰的光又溫暖了我?也許,彼此的光互相輝映,才匯聚成了人間燈火,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