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疫情打掩护,富士康悄悄裁了4万人...

是因为疫情吗?

裁员4.2万人

这段时间是上市公司年报密集披露期。

以富士康为主体的工业富联也发布了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全年工业富联实现营收4087亿元,同比下降1.6%,扣非后净利润近169.85亿元,同比增长1.56%。

可以说,这是一份中规中矩的财报,并没有太多意外。

相比公司业绩,另一个数据更令人产生兴趣。

借着疫情打掩护,富士康悄悄裁了4万人...

公司2019年的员工总数比上年减少了4.2万人,降至20.9万,下降比率超过17%。而2018年,公司仅仅优化了1.6万人。

小水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疫情影响导致的裁员。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不过对郭台铭和富士康来说,也许还有其他的打算。

裁员的深层原因

表面上看,和所有公司一样,富士康的裁员是为了节省成本。

工业富联的直接人工成本从155.7亿元降至140.5亿元,减少近10%。

尽管砍人的刀磨的很快,但该公司降成本的速度还是没赶上客户年降的速度,这点从毛利率上可以看出,当期毛利率为8.38%,创历史新低。

借着疫情打掩护,富士康悄悄裁了4万人...

再看这次裁员的对象。

生产人员从18.5万减少至14.2万,减少23%,行政人员从1.94万减少至1.75万,减少10%。

裁员的目标人群主要是生产的一线工人和行政人员。砍了生产人员之后,相应的裁掉做后勤的行政人员,情理之中。

等一等,一线工人裁员最多?这似乎给出了郭台铭裁员的背后布局。

此前,创始人郭台铭表示:5年内富士康将会裁掉80%的员工,因为这些机器人可以干。

让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操作,这是郭台铭一直以来的小算盘。

工业富联有一个科技服务板块,这次交出的答卷并不如人意。

该服务实现营收6.24亿元,仅增长20.38%,在公司庞大业务体量中依然渺小。

而且,最具代表性的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仅为1638台,同比下降45.3%,富士康的这些“工业机器人,主要服务于内部生产线智能化升级等需求”

也就是说,该公司内部早就开始了机器对人的替代过程,虽然目前进展不是很顺利,但大趋势已经形成,

未来不管疫情如何发展,富士康的裁员脚步不会停下。

机器的局限

从富士康的处境,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年来受到热捧的人工智能,绝不是万能的。


借着疫情打掩护,富士康悄悄裁了4万人...


原本,富士康希望通过机器人来弥补用工空缺,摆脱对不可持续的廉价劳动力的依赖。但疫情期间真正实施机器复工复产效果却事与愿违,机器根本无法真正替代人工。

手机精密的制造,核心组装部分即便一个螺丝扣稍有差池,可能就是严重的品控事故,这反而带来了更大的维护成本。目前富士康的机器人生产精度为0.05毫米,而苹果手机对生产精度的要求是0.02毫米。

质检、排查等工作必须人工参与,机器无法替代。并且机器需要人工维护和修理,产生的经费也不容忽视。

难用机器解决问题的富士康开始积极召回员工复工复产,但复工情况并不乐观。

事实上,如今的人工智能,远远还没到大规模取代人工的水准。不少人工智能专家认为,现在的AI相比人类,还只是小儿科水平。

这对我们也是个安慰,机器想要取代人类的工作,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