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工业富联”上市背后:郭台铭的担忧和愿景

富士康“工业富联”上市背后:郭台铭的担忧和愿景

6月 8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工业富联”)正式在上交所敲钟上市,作为中国证监会为新兴产业“独角兽”企业国内上市开绿灯之后,“闪电”上市的工业互联网概念股,工业富联将是目前市值最大的“独角兽”概念股。而前一天,6月7日,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中国工业互联网正在加速跑,会给富士康帝国带来什么变数?关于工业互联网,郭台铭心里担忧什么?

工业企业or互联网企业?

刚刚出台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分期分批遴选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

富士康会在这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会是其中的领头羊吗?

在台上就坐的专家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李杰,赛迪智库工业互联网研究所所长袁晓庆,树根互联CEO贺东东等。

郭台铭之所以对这个问题如此关注,首先在于他对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寄予厚望、将其视为富士康转型的引擎。眼下对于这个市场同样寄予期望的还包括了阿里巴巴等其他互联网公司,这些做数字经济、虚拟经济出身的企业,与工业企业较量前途如何?其次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上,包括GE、西门子这些巨头也都还在试水中,GE目前因倾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已经卖掉了几个业务板块仍深陷财务危机,而另一个工业互联网巨头西门子,其总裁也在不久前表示,西门子工业互联网的盈利预计在2020年。

专家们给出的答案还是令郭台铭心里有底。李杰表示,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确定性和碎片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数字化将它变成确定的肌理模型。对于这些工业肌理、工业模型,事实上传统工业企业有更多的积淀,并不是IT与互联网企业短时间就能补齐。而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企业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吸引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人才的加盟。因此,“实体”与“虚拟”互相拥抱,更有机会走在前面。

事实上,此前郭台铭就曾与阿里云合作了“淘富成真”,希望利用富士康的工业能力加上阿里云的云能力来赋能中小企业。但最后富士康还是决定要自己做,2015年富士康注册成立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担任的董事长的陈永正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可以说是目前富士康高层中最适合掌管富士康智能制造板块的人选。

郭台铭用了九个字来表达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情:“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云”是云计算,“移”是移动,“物”是物联网,“大”是大数据,“智”是人工智能,“网”是工业互联网,加上机器人,从核心层到IaaS到PaaS到SaaS层,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要做的 是“实体制造+数字制造”的整个生态体系。他特别提及了核心层,包括核心层运算、工业网关、机台控制与工厂设备等。在这个信息挖掘和智能感知的维度,富士康有44年的实体制造经验,正是因为积累了“关键、有效、微观、纳米、海量”的制造数据,再加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能力,富士康有理由在工业互联网这个新赛道上成为领跑者和赋能者。

赋能更多中小企业

郭台铭透露之所以果断而快速地将工业互联网“切”出来在A股“闪电”上市,就是希望转变富士康未来三十年的经营模式,要将过去的传统经营模式变成合伙人制,留住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人才,要给高科技人才创造最好的、最适合发展的工作环境。

今天早上,工业富联开盘即涨到涨幅的上限,市值达到3906亿元,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两天前,郭台铭在富士康30周年庆上透露,67岁的他已经捐出去个人财产的90%,现在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目标不是为了钱,在A股上市也不是为了钱。“富士康之所以选择在A股上市,是因为大陆员工很难拿到台股股票,工业富联上市后,会马上推出员工持股激励计划,未来还可能考虑合伙人制度。” 郭台铭说道。

应该说,资金对于正在开启的工业互联网来说,当然是必须的。据透露,未来2至3年内,工业富联拟利用募集资金和自筹资金在现有生产线基础上,更新IT系统架构,升级自动化流水线,达到工厂车间的进一步自动化和熄灯作业目标,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机器与人之间及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物料流和过程流等六流的贯穿整合,发展大数据应用,提升公司创新与分析决策能力,赋能更多的中小企业。

就像郭台铭在视频中所说的,“富士康不是代工企业,富士康是工业互联网企业。”这是郭台铭给富士康下一个30年的定义。

富士康“工业富联”上市背后:郭台铭的担忧和愿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