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战争中以外骨骼为士兵的战甲和单兵驾驶的巨大机甲哪个实战价值比较大?

马欣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经常看科幻片的朋友,都知道作战外骨骼 以及机甲机器人。

机甲机器人的代表是《阿凡达》中的机器人。

上校如果是徒手和杰克的阿凡达对抗,估计会被秒杀。因为阿发达身高为四五米,力量无穷,速度又快,非常敏捷。而且,阿凡达的骨骼是强化结构,很难被杀死。

上校如果只是徒手持刀,怕是10个人也对付不了一个阿发达,会被瞬间干掉。

然而,上校使用机甲机器人后,就能够和阿凡达打平手,可以激烈搏斗。

同时,机器人可以携带大口径的枪械,相当于人类的火炮,攻击力也更强。

至于作战外骨骼,最经典的电影是《极乐世界》。

主角麦克斯使用了作战外骨骼,可以徒手撕裂机器人,具有远远强于人类的力量和速度,被誉为“贫民窟的忍者”。

确实,只要麦克斯愿意,他可以像李元霸一样徒手将人撕碎。

显然,相比上面两个科幻的玩意,显然是机甲机器人不实用。

机甲机器人的角色,完全可以由坦克或者飞机代替。

机甲机器人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机会徒手搏斗,一般只是使用枪械射击,徒手搏斗只枪械被击落的时候。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那么,既然只是使用枪械火炮射击,试问机甲机器人同坦克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需要搞成机器人的形状,只用履带就完全够了,而且结构更简单。


如果是未来,机甲机器人完全可以由新一代战机取代,因为从空中进行火力掩护就足够了。


相反,作战外骨骼则非常有用,美军现在就有这种东西。

这是因为,人类的体能、力量是有上限的,无论如何训练都不可能有太大的提高。

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38军113师在穿插龙源里的行动中,创造的14小时徒步行军72.5公里的纪录。

这个记录目前没有人打破,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

同时,比如高原山地行军这种,对于士兵的负重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负重较大,甚至可能出现士兵体力不支的意外死亡。

作战外骨骼其实就是一种辅助动力结构,可以帮助士兵提高力量,减少体力消耗。

现在作战外骨骼技术上难度已经解决了不少,关键难以解决动力问题。

人类的发动机没有小到,能够装到作战外骨骼上的。如果使用电池,支持几小时也就没电了,下面怎么充电也是个问题。


萨沙


从作战效费比、通用性和战场适用情况来说,未来战争中以外骨骼为士兵的战甲比单兵驾驶的巨大机甲更具有实战意义。
★士兵外骨骼通常给士兵提供多样化穿戴选择

外骨骼战甲,更准确的叫法是机械外骨骼。通过科学技术研制出由人可以穿戴上的机械设备,为人类提供额外的动力和能量来辅助人的生产生活。最初应用在民用方面居多,之后军事上也开始大力发展可以为士兵提供更强大战力的机械外骨骼。这些军用机械外骨骼往往用高强度合金、纳米材料、碳纤维材料等制作,所以像装甲一样包裹着士兵。有的机械外骨骼体积比较大,士兵在里面不仅仅只是穿戴,而是属于通过动力辅助来进行驾驶,这种小型的战甲也是士兵外骨骼装甲的一种。比如《星际争霸2》里面的陆战队,其外骨骼战甲就要依靠辅助动力才能穿戴驾驭。电影《幽冥》中,士兵依靠外骨骼装甲系统作战。


★游戏《星际争霸2》的陆战队就是用带辅助动力的外骨骼进行星际作战

士兵外骨骼装甲从发展起,就一直是军事研究的热门。因为士兵是战场的最基本要素和单位,只有保证士兵的生存,才能保证在战场上己方的有生力量。机械外骨骼高强度的装甲材料,可以帮助士兵抵御枪械和爆炸带来的伤害。又可以通过动力辅助和科技加成,为士兵提供额外的火力和战场情报,极大提高了士兵的作战效率。未来战争不管什么形式,人都必须直接参与到对抗的前沿,或者深入敌占区执行任务,某些主要的据点,甚至只能依靠人才能最终完成任务。因此有一套性能优秀的士兵机械外骨骼系统,是很多国家追求的目标。


★士兵外骨骼提供极高的战场作战能力

士兵外骨骼耗费的材料少,段时间内大大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军事技术门槛比巨大的人形机甲低,风险比较小。出现的任何不足和缺陷都可以得到后续的快速改进。

俄罗斯2018年推出的Ratnik-3"未来士兵"系统就是一种应对未来战争形式的机械外骨骼,轻松举起超过50公斤的物体。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数据互通,生化作战等能力。美国则是HULC士兵外骨骼系统,适应未来多样化的战场。可以说,士兵外骨骼装甲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其适应战争需要的。


★俄军最新的"未来士兵"系统,极具科幻色彩,未来战争中将大量出现类似的外骨骼系统

有人驾驶的巨大人形机甲,毁灭破坏力大,战斗力强悍。但是也正是因为太过巨大,无法执行许多小规模的作战任务。在未来战争中华,动辄十几米或者数十米高的人形机甲,理论上是非常容易打击的大型目标。和士兵外骨骼装甲相比,大型人形机甲几乎不用谈及遮蔽性。然而,也并不是大型人形机甲就一无是处。一旦材料上有极高突破,在量子力学、激光武器、机械科学、神经科学等方面有着突破性发展,那么大型人形机甲也是一种致命的杀伤性武器,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绝密武器来运用。


★巨大的人形机甲体积庞大,具备比士兵更强劲的战斗力,然而技术和资源消耗也是巨大的

巨大的人形机甲,资金和人力耗费大,技术门槛极高,人才培养困难,段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和战斗力,战场上容易成为打击目标,除非有着强大的高科技技术提供防御加成,比如能量护盾或者无惧能量武器的装甲。

巨大的人形机甲一旦具备规模数量并且形成战斗力,其威力是恐怖的。成为战争主力也是毫无疑问的。比如《环太平洋》电影中人类的人形机械机甲,作战威力堪比一支军队总和还大得多。


★《环太平洋》中的人形机甲或许是未来大型机甲的趋势,但是其中的诸多难关均很难攻克,只有军事强国才有可能生产

游戏《红色警戒3》中的旭日帝国,不仅有将军刽子手这样恐怖的巨大机甲,还有帝国要塞、鬼王机甲、浪人机甲这样极其完备的大规模高科技机甲军队,势不可挡。

★游戏《红色警戒3》中 旭日帝国庞大规模的机甲部队展示了无敌的作战能力,然而这种愿景,却没有国家可以真正做到

游戏《战锤40K》中,集人类最强科技的泰坦机器人是战争主力。在诸多电影和游戏中,巨大的人形机甲往往成为战场决定性力量。这也是人类的一种向往,不容忽视。



★巨大的人形机甲需要士兵提供伴一定的随保护然

而未来战争的形式更具有多样化,因此功能多样的士兵外骨骼因为更好的战争适应性和通用性,依旧是装备发展的重要选择。


静听竹林风


淘金客说:以过去制作行走机器人的经验来看,当然是外骨骼。人形机甲的弱点太明显了。

以前有款FPS游戏,玩家操作机甲在一个场地里互相用机枪、导弹和链锯互殴,开始打得好开心,拼命攒钱升级更高级的机甲,装更厉害的武器、装甲、动力……但后来发现,无论多牛的重型机甲,只要集火攻击它的腿部,一打断就瘫倒,失去战斗力。

和轮式行走机构相比,两足步行行走机构的弱点就是腿,一断就完蛋了。而轮式车辆损失一到两个轮子照样还能行动。多足行走机构情况会好一些,但容错能力仍然不及轮式车辆。

控制和动力系统也非常复杂,轮式机构可以全部是主动轮,也可以随时断开其中一些的动力变为从动轮。而步行行走机构必须每一足都有动力输入,很难从动,因此系统复杂性远远高于轮式机构,这在战车上意味着高故障率、高造价。

还有,步行机构虽然越野性能优良,但通过性不一定好。足部的接地面积比较小 ,地面压强可能与轮式机构持平,但肯定大于履带。松软地面的通过性差可不是个小问题。

另外,动力系统效率也低,同样重量的机甲和车辆,耗油率前者大很多。肢体的抬起和放下会消耗大量能量,对行进距离却没有帮助。

外骨骼就不一样,它很轻巧,人的肢体仍然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外骨骼只是助力和放大动作,直接强化人体的运动,减小疲劳,很有意义。特别是对于肢体有残疾的人,更是很大的帮助。不过现在内燃机动力的外骨骼噪音大、重量重、反应慢,而电动力的续航成问题,投入实用还会有一定的时间。

最后讲一下波士顿狗,这个团队的二足和四足行走机器人控制算法做得相当不错了,平衡性、容错性能很好,但前面说的机甲有的缺点它们也都会有。所以它们的个头都不大,很适合在室内有台阶的复杂地形中运动,这是轮式或履带车辆难以办到的。

那能不能放大呢?放大的话,光是“平方——立方”定律就会让波士顿狗变得很不实用,这个定律就不用再科普了吧?


最后结论:外骨骼的实用性远远优于机甲。行走机构的机甲,实用性也不如轮式或者履带式车辆。如果不做得太大,还有一定的实用性,如波士顿狗。


史海淘金客


外骨骼啊,机甲有个蛋用


你把未来战争想成打大仗和打小仗两种

大仗可以是星舰互殴,导弹齐射那种规模。这个时候,人性单兵机甲???要这玩意干啥?要空战气动外形不行,宇宙战也没必要设计成劳什子人形,陆战就人形这种平衡稳定性,一炮就炸倒。坦克它不香么?

小仗则是指一些针对人类目标的反恐作战、治安战之类,这时候机甲这玩意更废。但单兵外骨骼就很不错了,提高单兵负重,能让士兵装备更多弹药和扛起更重的武器。

解决了负重问题之后,在外骨骼上增加装甲片都行,让单兵的火力和防护更高(但也只是能防护普通轻武器),而且作战更有弹性。


疯狗的轻武


个人看法:外骨骼技术是机甲的基础,机甲是外骨骼的终极形态。二线兵用外骨骼搬运重物,一线兵用机甲作战行军。但我说的机甲,是在外骨骼外面包裹装甲附设武器,类似于游戏《辐射》里的那种。如果你说的是巨型机甲,那我得说那玩意儿根本就不切实际!高度太高,不隐蔽,容易被击中,而且那样的尺寸体积,如果要害部位达到现代主战坦克的装甲厚度,其自重将过于巨大。这么大的重量压力集中在两只脚上,很多地形将无法行走。除非你有什么反重力一类的黑科技……





荠菜糰子


都没什么鸟用,未来战争模式肯定与以往的完全不同,局部战争全部都是信息战,无人装备占主导。无人机,无人坦克装甲车等,大规模战争就是扔核弹!


驼背鸟


以目前科技来说肯定是机械外骨骼更好,增加负重和战场适应能力,至于机甲如果类似高达那种机器人肯定是不行的,有那技术和资源不如造战舰。我们可以把脑洞放大一点,如果未来生物科技有了突破性进展的话,可以造直连人脑的生物机甲,人进去后会成为机甲的灵魂,由人脑直接控制机甲,由机甲带来防御,力量,速度,感知等全方位的提升,再搭配相应的武器话,无论是正面突防还是城市巷战都是敌人的噩梦。我觉得可想象成千上万的灭霸装备高科技武器冲锋[大笑]。



蓝色四八六


未来的战斗只会向高攻击力和高机动性靠拢,所以巨大人形机甲除了当靶子屁用没有,一个机甲的造价足够造几万发毁掉它的炮弹,相对的单兵外骨骼更现实。

最主要的是——未来更有可能是生物编程,人工生成(人造生命体)机械的能耗比生物多得多



妒世废材


机甲只是卡通和电影里面有用,实战效果为零,最简单:为什么机械移动过程,采用两足直立?除了好看,没有任何可取之处,首先说双腿,稳定性差(相对三足、四足),传动复杂,造价高,负重能力差(相对履带、车轮),空间需求不合理(表面积大,需要大量装甲防护);然后双臂,活动范围有限,负重差,造假价高……最傻的就是头胸,简直是专门摆出来的靶子。最后,你可以考虑下目前的坦克和装甲车甚至直升机,为什么目的设计成现在这样,科技发展后,这些目的依然还在,人形机甲能否有一点能更加满足这些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