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同学、同事说‘改天请你吃饭’,千万别当真”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改天请你吃饭”这句并不陌生,朋友托你办件事最后会丢下这么一句,但往往这顿饭无影无踪,有时候新认识一个朋友,临别时你可能也会补上一句“改天请你吃饭”,大多数时候只要不找这位朋友帮忙,都会忘了自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改天请你吃饭”。

有些话听完笑笑就过去了,有些话可能会让人很不舒服,就比如这句“改天请你吃饭”。微博上有不少网友评论说:“最讨厌这种人了,总把‘改天请你吃饭’挂嘴边,却 一次都没请过。”还有人表示:“很多人找你办事,就丢下一句‘请你吃饭’,好像把这顿饭当成交易。”当然,也有一种观点是:“这些客套话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现在很多朋友就那么回事儿。”

“改天请吃你饭”这句话符合中国人重视搭建熟人关系的文化心理,一方面出于工具主义倾向的需要, 从中可获得更多信息与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心理安全阀,为内心提供安全感和社会支持。换个角度看,这只是寒暄的客套话,是人际交往中的常用语。它向对方传递 一种积极、友善、热情的态度以及表示有进一步交往的愿望。

然而,当客套话说得越来越多、兑现得越来越少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一种现状:现 代人朋友多了、交情却浅了。回想过去,街坊邻居做好饭喊你来吃,是真心邀请;说家里炖了肉请你尝尝,就真会端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来敲门。这样的变化反映出 时代变迁,人与人的关系模式改变了。过去人们的交往面比较窄,多是亲人、邻居、同学、同事等直接关系,大家知根知底,非常熟悉。随着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 间接的、不是很熟的朋友越来越多,彼此了解不深,往往会应付了事。现在以利益互换为基础的关系比过去多了,为拉近关系好办事,人们会说很多客套话。

生活中不乏喜欢随口一说的人,给人不诚实的印象。但更多时候,客套话能否兑现取决于客观条件,如双方时间合不合适、心情好不好等,不兑现并不代表有意搪 塞。当然,中国人重信誉,实在不能兑现客套话里的承诺,最好向对方解释清楚或事后补上。有些人遇到对方没兑现承诺就不高兴,对他人期望值过高,对人的理解 过于简单,是欠缺社交经验的表现。这类人应调整心态,尝试降低期望值。面对客套话,若对方一两次没兑现,别太在意,更不要给人贴上不诚信的标签;若十有八九不兑现,则要通过性格、说话办事等方面重新考量其信誉度。

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说出去的话也是一样吧,希望我们大家都明白。|





逆流而上小飞


“改天我请你吃饭”

“好好好,改天我一定来”

“改天咱们一定好好聚聚”

“没问题,改天换我买单”

“改天我们一起吃饭!”

有多少人用它作为「分手结束语」“忽悠过”别人,也被别人“忽悠过”。

“改天是哪天?”

说到就能做到有几人?又有多少人仅仅将它作为一句“温馨”的客套话,亦或是逃避和拒绝的“借口”。

昨天和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微信聊天

--在吗?好久没联系了,最近一切顺利吧

--嗯,有事吗?

--有个问题想跟你请教一下,关于&*%……

--这个问题你应该这样处理,&*%#……

--好的,太感谢了,有时间约着一起吃饭呀

--嗯嗯,好的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朋友,其实都是“伪”朋友。

这些朋友中有的我们只见过一面,有的甚至都没有见过面。

而他们存在的方式就是躺在那一系列电话通讯录或停留在微信好友通过验证后的初始状态。我们不知道某一天会不会因为某个需求拨通对方的电话或者发个微信。所以暂且将这些朋友的联系方式都保留着,于是他们就组成了我们“所谓的”人脉和关系。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我自己有工作需求,我大概也不会主动联系上面这位朋友的,因为并不是那么熟,也不想突然打扰到他的生活,更何况……

好吧,我承认:因为我懒。

我一直处于“懒社交”状态。因为我觉得自己很忙,工作时间忙着应付领导,周末时间忙着陪家人,忙的时候万千思绪根本没时间去想“请客吃饭的事儿”,闲的时候还要追韩剧,毕竟看欧巴是免费的精神食粮,偶尔还能刺激我努力起床去工作(而非起床努力去工作)。

如果不是因为今天写这个话题的文章,我大概睡一觉之后,很快就会忘记昨天的自己曾夸下海口许诺过一位朋友一起吃饭。

还不到24小时,怎么能这么轻易的就忘记自己说过的话?我肯定没有失忆也不像金鱼只有三秒钟的记忆,更不会差这一顿饭钱而选择逃避。只因为在此之前,我仅仅将“改天请你吃饭”作为一句客套话,逢场而已,谁不会寒暄几句。大家都在说,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一句可有可无的“空话”,毕竟它很适合作为离别语。

不是吗?毕竟我们都在大大大城市(装B)能约上饭的那是“患难兄弟”,能在一个城市隔三差五微信互动、朋友圈坚持点赞的那才是“知己”。大家都很忙的,哪有时间可以挤出来只单纯为促进感情,你说呢?

今天忙,改天就不忙了吗?说好的“下次有时间”,而你确定“下次”我还会是你想约或者有必要约的那个人吗?

如果你真的想请我吃饭,就今天吧,我今天就有时间。

如果你真的想陪我聊天,就现在吧,现在我没想象中的那么忙。

有些话,做不到的就不要轻易许诺甚至敷衍,因为“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

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吧,当你置身于这世界的真真假假中,至少还可以决定自己是否活得真实坦然。


疯狂的贝爷


“改天再说吧”、“改天再打给你”、“改天一定把钱还给你”、“改天咱们好好聚聚”、“改天请你吃饭”等等诸如此类的“改天”......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愈发频繁。可以说快成了口头禅了。对这些话的理解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或许有的人认为亲戚、同学、同事说的“改天请你吃饭”就是一种敷衍一种托词,万万不能当真。当然很多时候这种话确实是一种交际光面话,一种给人无限希望的美好结束语。能让人愉悦的结束谈话,不管最终对方到底有没有兑现承诺,当时的你听了是心情愉快的。如果每次都翘首以盼别人的请客,那么就免不了经常失望。

社交活动的得以延续存在,离不开“改天请你吃饭”的承诺兑现。当事人双方如果有一方赴不了约那么约餐就实现不了,如果是单纯的客套话那么聚会也就不成为可能。如果感谢方真有心要请帮忙的人吃饭,但恩人当场无法赴约,那么这个话可信度就是比较高的,十有八九以后还会再约对方。

爱说这些的话,或许只是单纯的把它们当成交际客套话来用。而性格较真的人或许不会允许自己随口就承诺,如果做了承诺就会要求自己兑现承诺。我老公在外面就是这样的人,别人请他吃了饭他就必须请回去,隔个一两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还人情去了,而我就说稍微隔几天再请呗,连着喝酒也不好啊,关键他身体还很差,高血压糖尿病食道炎肠胃也不咋好。

以我的性格,如果亲戚或好朋友说了请客吃饭这话

以我的性格,如果亲戚或好朋友说了请客吃饭这话,我就会当真的,如果好久不来兑现,我可能会友好的提醒他们。因为能和我做成好朋友的必定不是夸夸其谈的人,肯定也是脚踏实地的说话算话的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





百家讲说


当然很多时候这种话确实是一种交际光面话,一种给人无限希望的美好结束语。能让人愉悦的结束谈话,不管最终对方到底有没有兑现承诺,当时的你听了是心情愉快的。如果每次都翘首以盼别人的请客,那么就免不了经常失望。社交活动的得以延续存在,离不开“改天请你吃饭”的承诺兑现。当事人双方如果有一方赴不了约那么约餐就实现不了,如果是单纯的客套话那么聚会也就不成为可能。如果感谢方真有心要请帮忙的人吃饭,但恩人当场无法赴约,那么这个话可信度就是比较高的,十有八九以后还会再约对方。爱说这些的话,或许只是单纯的把它们当成交际客套话来用。而性格较真的人或许不会允许自己随口就承诺,如果做了承诺就会要求自己兑现承诺。我老公在外面就是这样的人,别人请他吃了饭他就必须请回去,隔个一两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还人情去了,而我就说稍微隔几天再请呗,连着喝酒也不好啊,关键他身体还很差,高血压糖尿病食道炎肠胃也不咋好。以我的性格,如果亲戚或好朋友说了请客吃饭这话,我就会当真的,如果好久不来兑现,我可能会友好的提醒他们。因为能和我做成好朋友的必定不是夸夸其谈的人,肯定也是脚踏实地的说话算话的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


小卢


“改天再说吧”、“改天再打给你”、“改天一定把钱还给你”、“改天咱们好好聚聚”、“改天请你吃饭”等等诸如此类的“改天”......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愈发频繁。可以说快成了口头禅了。对这些话的理解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或许有的人认为亲戚、同学、同事说的“改天请你吃饭”就是一种敷衍一种托词,万万不能当真。当然很多时候这种话确实是一种交际光面话,一种给人无限希望的美好结束语。能让人愉悦的结束谈话,不管最终对方到底有没有兑现承诺,当时的你听了是心情愉快的。如果每次都翘首以盼别人的请客,那么就免不了经常失望。

社交活动的得以延续存在,离不开“改天请你吃饭”的承诺兑现。当事人双方如果有一方赴不了约那么约餐就实现不了,如果是单纯的客套话那么聚会也就不成为可能。如果感谢方真有心要请帮忙的人吃饭,但恩人当场无法赴约,那么这个话可信度就是比较高的,十有八九以后还会再约对方。

爱说这些的话,或许只是单纯的把它们当成交际客套话来用。而性格较真的人或许不会允许自己随口就承诺,如果做了承诺就会要求自己兑现承诺。我老公在外面就是这样的人,别人请他吃了饭他就必须请回去,隔个一两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还人情去了,而我就说稍微隔几天再请呗,连着喝酒也不好啊,关键他身体还很差,高血压糖尿病食道炎肠胃也不咋好。

以我的性格,如果亲戚或好朋友说了请客吃饭这话,我就会当真的,如果好久不来兑现,我可能会友好的提醒他们。因为能和我做成好朋友的必定不是夸夸其谈的人,肯定也是脚踏实地的说话算话的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行行必果。


格桑花怜取眼前人


对方说这句话时,无可非议,你肯定是帮人家的忙了,对方不胜感激涕零,握着你的手摇了又摇,“真是谢谢你了我的好兄弟,改天我请你吃饭。”这样带有实际应允的感谢词,真的容易让人感受到对方足够的谢意。

但是这种往往说完之后,就没了下文。这时候要注意,千万不要再打电话去询问对方这顿饭的事,这样显得太不识趣了..人家只是客气客气,也不要推了自己的事情,去等待这个虚无缥缈的约定。

不管是哪种含义,我教你一招。就是不要抱有任何期待,毕竟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对方既然说“改天我请你吃饭”,那你就笑着说句“好,我等着你”。然后暂时忘掉这件事。请与不请都是对方说了算,还是不能钻牛角尖,去把这句话当做承诺来看待的哈。





AITE夹心


不止“改天请你吃饭”不能信以为真,“下次有机会聚聚”“下次,一言为定”.......都不能当真,你若认真便输了。如若不信,当他说这些话时,你来句“择日不如撞日,我看今天就合适”,你再瞧瞧对方的表情,绝对是大写的尴尬😓。

不得不说中国的文化很博大精深,中国的礼仪很耐人寻味,中国的语言很含蓄委婉。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和礼仪灌输,让中国人在表达一般的谢意上要比外国人高出许多。一句“改天请你吃饭”虽是“空头支票”,但却表达了数个意思:一是你帮了我的忙,我表示感谢;二是这个感谢的程度仅限于吃顿饭;三是今天不行,至于哪天行,由我决定。如果不懂这个潜台词,那就会让自己让对方很难堪。


响当当的一颗小钢豆


您好,很高兴可以回答您的问题,笔芯❤️

我是非常赞成这句话的,亲戚、同学、同事说改天请吃饭,千万别当真。他们可能只是随便说说而已,真正想请我们吃饭的,不会说改天,那就是现在。

我长这么大,现实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人性是复杂的,在和我们交往的人之中,有的非常诚实和善良,但是也有一些人说的话,其字面意思和要表达的真实意义是不一样的,所以当听到“改天请你吃饭”,千万别当真。

一、说“改天请你吃饭”只是表达一种礼貌。

生活中,这种例子太多了,我家表姐的女儿,一个高中生,牙齿痛,表姐给我打电话说想找我治疗,我爽快答应了。第一次表姐带着来治疗,给她加班处理完后,告知她,这个治疗得三四个疗程,一周一次。表姐说“改天请我吃饭”,后来第二次、第三次都是女孩子自己来的,表姐打电话说家里有事,来不了什么的。我说没事,我会给她把牙齿治好的。结果大家都应该猜到了,到现在,表姐也没有请我吃上饭,其实亲戚们在说这些话时,只是表达的一种礼貌而已,并不是字面上的含义。

二、说“改天请你吃饭”只是照顾我们的感受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地铁上遇见了一个两年没见的同学,当时我做完近视手术,带着墨镜,还没有认出她来,她反而还把我认出来了,后来我们寒暄了几句,聊了一下各自的近况,临到她要下车了,她说“改天请你吃饭”,其实我知道,这只是照顾我的感受,几年的同学感情,虽然没怎么见面,今天居然还有缘分在地铁上面碰见。所以呀,同学说的请问吃饭,只是为了照顾我们的内心感受而已,我们不必当真。

三、说“改天请你吃饭”,为了维护彼此之间的关系。

我们每天除了在家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和同事之间相处了,除了每天繁重的日常工作,同事之间也会偶尔去逛逛街 约约饭、看看电影,所以啊,同事之间也会经常说“改天请你吃饭呀”,有时候是约上了,但大部分时间是没有约上的,她们说这些时,只是为了维持我们作为同事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亲戚、同学、同事对我们说改天请吃饭时,真的不必当真,她们只是客套话,表达的是一种礼貌、照顾我们的内心感受、维护我们之间的关系罢了。


口腔科王医森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成年人最大的敷衍,莫过于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不是得到对方的一句“麻烦你了”,而是“下次请你吃饭”。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同感,很多时候我们给人帮忙,完事之后对方总会说:“下次请你吃饭。”

可时间久了,等双方都几乎忘记了这件事情,都还没等来那个说请你吃饭的人。

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心要请你吃饭,还需要等到下一次吗?

1

之前有一位同事,她租的房子即将到期了。

她就想借此机会搬到公司附近,这样一来,也方便工作。

于是,她便想请让我周末帮忙,去帮她一起搬家。

我想着,大家同事一场,平时在公司我们关系也还算好,也就答应了帮她搬家。

记得,那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我特意起了个大早,搭最早的一班地铁去到她家。

没想到,到她家时,她才刚起床。

等她洗漱完毕,我们才开始把她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收拾、装好。

把东西搬到了新家之后,我又帮忙打扫卫生,然后再把那些大件的东西全都帮她安置好。

等我们整理完之后,已经日落西山了。

我就对她说:“外面天已经黑了,我先回去了,那些小东西你就自己整理一下吧。”

她一脸感激的说:“今天真是感谢你了,要不是你在的话我自己一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今天太晚了,剩下的我自己整理就好,你先回去吧,下次一定得请你吃个饭才行。”

我这才想起来,今天早上匆匆的吃了点面包,就直接出门了,到现在一粒米都还没吃。

我应了一声,便自个出去找了点吃的。

后来,她也约了我几次,我以为是要兑现她要请我吃饭这件事情,可她却只字未提。

直到最后,我辞了职,那顿饭仍未兑现。

每每想起这事,我心里不免有些不快,因为,她允诺过我的事情,并没有做到。

有时候,可能你是出于客套或者礼貌,会允诺别人“下次请你吃饭”,实际上你并没有真的想请对方吃饭的意思。

然而,对方一旦当真,却又等不到你的那顿饭时,双方不免都会觉得有些尴尬。

所以,“下次请你吃饭”这样的话,如果说出,也许要在心里做好付诸行动的准备。

2

前段时间,我见舍友妮妮总是闷闷不乐的,便问候了几句。

原来,在国庆节的时候,她和朋友约好了要一起去看偶像的演唱会。

那段时间,为了抢到演唱会的门票和车票,她几乎都是熬夜到凌晨一两点才能睡。

终于,在某个凌晨三点的夜晚,她抢到了票。

可就在去看演唱会的前一天,她朋友突然打电话来告诉她说:

公司项目临时出了点状况,不得不临时加班。

妮妮的朋友还特别委屈的对她说:

“我也不想,但是公司临时有事,我也没办法,下次再请你吃顿大餐来弥补哈。”

说完,她朋友就匆匆的挂了电话。

妮妮就这么被爽约了,虽然心里很不高兴,但是也无可奈何。

没过多久,妮妮看见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晒自己和别人去吃饭的照片。

妮妮心想,有时间去和别人吃饭,她可是还欠自己一顿大餐呢。

她最爱的偶像的演唱会就因为她一句临时有事,就这么泡汤了。

于是她就在评论里旁敲侧击,想试探一下朋友是否还记得她欠自己一顿饭的事情。

可她朋友却回复说:“我就随口一说,你怎么还记着这件事情啊。”

妮妮瞬间明白,原来自己在朋友心中,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只不过是她的客套话而已,怪自己太当真了。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说或者都会听到“下一次请你吃饭”的话。

而真正可以付出行动的人少之又少。

于是这句话就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这只是成年人之间的客套话,千万别当真。

你若当真了,你就输了。

3

生活中,像“下一次”这样的话说得太多了,我们也听得太多了。

久而久之,那你会发现,许多人都在“下一次”中渐行渐远。

也许,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更要习惯“下一次”背后的潜台词:

下次再聊——聊天该结束了;

下次再聚——意味着该走了;

下次再说——这事先不讨论......

“下次”是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词,它没有直接拒绝的尴尬,毕竟还提到了下次。

可是我们其实又都心知肚明,我们的下次,并非指日可待,其实是遥遥无期的。

所以,像“下次请你吃饭”这样的客套话,你千万别当真!


珑皓看世界


记得有一次在路上碰见好久不见的朋友,彼此寒暄问好,生活、工作、家庭情况一大堆,末了告别分手时,他说:“改天请你吃饭!”

“走吧!”我说。

“去哪儿?”他问。

“你不是要请我吃饭吗,正好我没吃饭。”

“我有事,说的是‘改天’,不是现在。”

“改天就不说了,你忙吧!”

......

生活中的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遇到过吧,客套话无所不在,奇怪的是,大多数人对此并不厌恶,成了习以为常的人际交往的必备用语。

“你吃了么”,可以问在电梯里遇到的满头白发的大妈,也可以问楼下散步的大爷,当然更可以问刚从厕所出来的陌生人,因为这句话的含义也就相当于“你好”。

“帅哥你好”,“美女请问”,当你听到这两句话的时候可千万别多想,也就是个普通称呼,相当于没礼貌版的“喂”。尤其是在你买东西的时候被称为帅哥美女,可能有人对这个称呼会窃喜,那是你想多了。

“有空常联系”,等同于没空。

“改天请你吃饭”,等同于不请。

然而,当我们的客套的话碰上老外,因为中外文化的不同,往往会被较真了。“改天请你吃饭!”于是,老外就在等待中度过了一年……都没有下文!于是,有的老外就含泪吐槽:你从来没请过我,到底是哪天嘛?......殊不知,老外不知道,这可不是不讲诚信,这是客套话,是中国的传统的礼仪文化。

很喜欢夸别人,刚开始的时候老外也许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只会说“谢谢”,后来学会了客套的最佳方式——反弹:“你怎么老是说我很漂亮,你看你,今天穿得多美!”其实,你就穿了对襟汗衫,短裤加拖鞋。

真正的套路不是骗你一次,而是骗你一次又一次。客套话,圈子里犹如家常便饭,张口就来。如在广东大街上,男的必称呼为靓仔,女的必称呼为靓女,实际上,靓仔靓女等于喂!不要真以为是帅气和漂亮。

有空常联系等于没事别瞎BB。当然也少不了女性之间的日常:哇!你又瘦了!哇!你又白了!哇!你又变漂亮了!

“改天请你吃饭”你被这句话忽悠过吗?或者说这话忽悠过别人吗?被人请吃饭,本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但如果把时间定在“改天”,很容易就让人觉得你诚意全无了。

“改天再说!”

“改天我们好好聚一聚!”

“改天我一定去!”

改天再聊 ——可以就此打住挂电话了。

改天再聚 ——意味着彼此转身走开吧。

改天再说 ——就是说这事儿不讨论了。

很多事情被安排在了“改天”,然而,“改天”,不知是哪一天?朋友间互相请吃饭是常事,是彼此之间关系和情谊的表现方式,如真没有时间请不要随便说;如是其他人,当你的诚意足够时再说,否则就是非常的虚伪了。

在我看来,凡是“改天请你吃饭”的人,都是没有诚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