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智造产业蓬勃兴起;安徽省实体经济显活力


每日园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智造产业蓬勃兴起;安徽省实体经济显活力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深汕特别合作区智造产业蓬勃兴起

  深汕特别合作区着力于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力推“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成为深圳市先进制造集中承载区。

  依托科技产业链完整、数字经济发达、创新氛围浓厚的环境优势,深圳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造产业,已形成技术创新活跃、新兴业态繁荣的态势。深圳“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智造产业蓬勃兴起,正逐渐成为深圳智造产业的拓展区。

  从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到生机勃勃的产业集聚区;从对口帮扶的产业转移园,到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作为深圳先进制造业承载区,深圳“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智造产业蓬勃兴起,正逐渐成为深圳智造产业的拓展区。

  植入智造基因

  一排排机器人手臂左一下右一下灵活地运动着,正在精准快速地组装各种工控行业产品……这是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的一幅常见场景,也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智造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9年,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落户深汕特别合作区时尚品牌产业园,9条生产线日均可生产3000台人机界面、1000台可编程控制器、1000台伺服驱动器。显控科技董事长宋斌表示,智能制造需要先进的控制传感技术和软件网络技术,单纯依赖直接引进和模仿国外技术已不能适应我国智能生产需要,这要求国内企业加强创新,在自主研发上下功夫。

  依托科技产业链完整、数字经济发达、创新氛围浓厚的环境优势,深圳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造产业,已形成技术创新活跃、新兴业态繁荣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155.51亿元,增长8.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

  背靠深圳,播撒创新种子,植入智造基因。深汕特别合作区科创经济服务局局长吴君灵告诉记者,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引进、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海洋科技、智能装备制造等细分行业、产业,推动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链条,致力打造一流产业新城。

  吴君灵表示,合作区着力于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积极推动深圳本土制造企业在合作区新设主力工厂,力推“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成为深圳市先进制造集中承载区。如今,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

  2019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年共接洽企业420余家,实地踩访企业82家,完成专家评审项目34个,引进重点产业项目21个。目前,深汕合作区供地产业项目89个,已投产项目26个,已动工建设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超过49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900亿元、预计年税收约67亿元,将提供6.3万个就业岗位。

  布局人工智能

  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13.5平方公里土地,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先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配套产业链项目,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

  2019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汕湾机器人小镇被纳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目前,小镇已引进华睿丰盛、科卫、三宝、显控等11家实体机器人企业,以及深汕湾科技城、锐博特创新基地2个平台项目,储备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赛迪研究院、中航联创等20余家优质企业。13个引进项目总投资74.68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92.48亿元。

  目前,机器人、人工智能又一次成为备受瞩目的热点。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三宝创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建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机器人应用带来了重要发展机会,公司将加快产业园建设,推动企业深入研发、丰富机器人应用提供服务。

  2019年5月份,三宝创新正式入驻深汕湾机器人小镇,筹建三宝机器人产业园。三宝创新研发的导购员小精灵系列机器人,是一个萌萌的小精灵,拥有远距高精度人脸识别、3D立体动态视觉感知和复杂路径行走能力,可以自主避障、自主充电,还能配合音乐节拍跳舞,与人轻松聊天互动,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从制造走向‘智造’,核心在于加快制造业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关键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突破核心技术的创新是真正实现中国智造的着力点。”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邹剑雄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正积极推进深汕湾科技城、海洋智慧港、锐博特创新基地、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基地等平台建设,完善合作区产业链配套,推动形成高科技研发产业孵化平台和未来产业承载地。为服务好辖区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等“智造”企业,深汕特别合作区税务局专门建立主动服务机制,打通税收服务网络,实时帮助企业解决税收疑惑和难点,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相信随着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发展,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将发展成为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和全球领先的智造产业高地。

  2、安徽省实体经济显活力

  连日来,安徽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入实施“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即送新发展理念、支持政策、创新项目、生产要素及服务实体经济,主动联系1847家重点企业、130个重点园区、35个重点工程、340个重点项目、233家中小微企业,帮助解决3716个问题、对接用工160751人、协调贷款233.4亿元,有序推动了复工复产。

  干部下沉一线,破解企业难题

  “金书记,舒城杭埠园区一家叫胜利精密的企业,有我们电脑结构件的产线,现在员工数量不足,我们又急需配件,您是否能协调一下?”2020年2月19日晚,安徽舒城县委书记金德元收到了一条求助信息,发信人则是国内一家电脑生产厂商的负责人。

  “好,这个问题我们争取解决。”情况紧急,金德元立马回复。

  企业复工复产一刻不能耽搁,第二天一早,金德元就带着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前往杭埠园区,实地了解胜利精密的困难。

  “该厂商的电脑结构件产线需要600人,但现在只有136人,外地员工也不能及时返回。”用人短缺问题,让胜利精密舒城杭埠园区总经理徐洋有些犯难。“除此之外,想要保证我们其他产线的正常运行,大概需要4000名一线员工,而现在,主管干部、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加起来才有500多人。”

  “舒城当地的企业为什么不用本地员工呢,况且疫情发生以来,舒城一直是‘零确诊、零疑似’,健康问题也能得到保障。”金德元一方面要求企业积极调配现有员工恢复生产,同时想方设法为企业输送本地员工。

  在胜利精密的会议室内,金德元挨个给21个乡镇党委书记打电话,要求他们亲自把招工任务传达给每一位村书记。当天下午,就有800多名本地工人乘坐政府统一安排的大巴车来到胜利精密,经过体温检测、消毒以及简单的技术培训,晚上9点多,本地工人顺利上岗,而此时,距离金德元收到求助短信,仅仅过去了一天。

  为全面推动复工复产,解决企业“招工难”等实际问题,安徽舒城县“四送一服”办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走访,深入调研,制定企业招工、稳岗、培训等政策。截至2020年3月8日,舒城县163家规上工业企业、112个在建建筑工地全部复工,复工率达100%。

  目前,胜利精密的本地员工比例已由16%提高到50%以上,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预计3、4月的销售额都将达到亿元以上。

  抓实疫情防控,构筑安全网络

  “没想到‘四送一服’办公室这么给力,短短几天时间,就为我们解决了口罩短缺的问题。”铜陵市富鑫钢铁负责人刘明秀说。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铜陵市“四送一服”办公室积极助力当地企业复工复产。不久前,铜陵市“四送一服”办公室接到了富鑫钢铁的求助。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物资紧张,企业复工复产需要的防疫物资难到位。刘明秀说:“我们厂员工有2000人左右,保守估计,每天的口罩需求量在3000个左右,尽管想尽办法筹措,但缺口依然很大。”

  “防疫措施不到位,复工复产就无法进行。”铜陵市“四送一服”办公室立即行动,主动对接全市各大医疗物资经销商,并通过企业家、外地商会、境外代购等多种渠道寻找口罩资源。两天之内,就找到了10万只口罩的货源并运回市里,同时还为企业送去额温枪、84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

  为了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富鑫钢铁仅拿走3万只口罩,剩余的7万只口罩通过“四送一服”办公室对中小企业进行分配,助力全市其他企业复工复产。

  “厂区药物消毒浓度要规范,车间现场操作时要减少人员聚集,员工就餐时要做到分时、分批、分区域……”2020年2月18日上午,何平正在华英新塘羽绒有限公司进行防疫指导。作为宣城市选派的疫防指导员,何平每天都会去往企业,随时检查疫情防控举措的落实情况。

  为了严防输入性和聚集性风险,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率,安徽省组建了覆盖全省的疫防指导员队伍,截至2020年4月1日,安徽全省共抽调13852名专业疫防指导员,赴175085个单位、场所,指导449312人次,整改防控问题125745个。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落地帮扶政策,打通生产链条

  “上游原材料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口罩生产马上就要停滞了。”回想起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场景,梅福缘记忆犹新。

  梅福缘是亳州市涡阳县一家医疗用品生产公司的总经理,疫情防控期间,他紧急召回正在休假的员工,加班加点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等医疗用品。但特殊时期,口罩需求量远超公司产能,库存的原材料基本用尽,原有的供应商也没有货源,梅福缘只能干着急。

  涡阳“四送一服”办公室得知情况后,立即采取对应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寻找无纺布货源。“当时我们联系上了一家浙江湖州的厂商,他们有梅福缘所要的无纺布材料,但是要求排队等待发货,这我们哪等得了!”涡阳县经信局局长燕化军说,“第二天,我和梅福缘连夜带车赶往湖州,好说歹说,最后拿到了20多吨的无纺布材料。”

  随着产能的不断提升,公司的资金又出现紧张。梅福缘向政府求助,“四送一服”办公室积极协调支持,涡阳县农商行迅速上门对接并制订专项金融服务方案,48小时内就为公司发放了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如今,梅福缘的公司轻装上阵,开足马力,每天的口罩产量已达8万只。

  为更好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近日,安徽省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22条措施,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加大稳岗用工保障等7个方面,全力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工作。与此同时,安徽省相关职能部门还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全省小微企业中开展复工复产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切实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效率太高了。”不到一天,马鞍山天福康药业申请的1000万元贴息贷款就到位了。“公司生产的药品正是疫情防控所需要的,想要恢复正常产能,企业急需资金‘输血’。”公司负责人罗亿华说,“‘四送一服’为企业雪中送炭,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保证生产。”

  当前,安徽省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工业生产秩序也在有序恢复。截至2020年4月1日,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99.6%,累计复工人数220.4万人。

  3、天津滨海新区承担全市重点工程开复工率100%

  “截至目前,新区承担的全市重点工程开复工率100%;新区确定的100个重大项目开复工率100%;新区重点推动的462个项目开复工率100%;全区615个建设项目已累计开复工521个,总体开复工率为85%。”2020年4月2日,在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1场新闻发布会上,滨海新区副区长戴雷介绍,全区一季度全面形成建设“春季攻势”,为实现全区全年既定发展目标“增力提速”。

  新区集中优先推动“三类”重大项目。其中,重大产业经济项目包括京津合作示范区、天津超算中心新机房、中科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二期、A320机身系统总装、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装修工程等一批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新区轨道交通Z4线、B1线、津石高速、西中环快速海河以南段、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等一批项目;重大民计民生项目包括天津茱莉亚学院、核工业大学、滨海新区肿瘤医院、泰达实验学校西校区、渤龙湖体育健身中心、农民还迁房等一批项目。这些项目投资额高、承载力大、带动力强,将对我市和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新区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确保开复工项目防疫精准严格、不出问题。”戴雷说,疫情期间建成投用“滨海新区建筑工地智慧化管理系统”;探索建立具有新区特色的项目疫情防控“九步法”标准体系;组建180人的三级管理梯队,全部下沉到项目抓检查、促进度、解难题,不断一天、不落一项、不漏一人,目前已出动人员1.2万人次,检查、督查和服务项目5500个次。

  此外,新区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联动协同机制,共同应对建设项目开复工返工返岗、物资原料、建设资金“三大难”。同时,当好项目建设“服务队”,快速审批帮办服务,在线提级办理服务,现场上门对接服务,以效率对冲疫情影响。

  4、成都高新区推出企业开办“银行帮办”服务

  日前,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新十五条”。该政策是在原有承诺企业开办“零成本、六小时、跑一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的“银行帮办”便民服务,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服务体验。

  据了解,此项措施是该局深化改革商事登记制度的又一重大举措,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开办便利度,该局深化“政银”合作,充分发挥银行系统网点密集、受众面广的优势,探索建立“银行帮办联络员”制度,试点企业开办“银行帮办”,由银行网点全程辅导申请人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银行开户等业务,将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间压减至6个工作小时。

  目前,该项服务已在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成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部分网点开展试点。2020年3月26日,成都旌宇臻骅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银行成都天府大道支行首次通过“银行帮办”的方式,6个工作小时内完成了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全流程办理。

  5、江西峡江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

  城南工业园所有道路完成“白改黑”、污水管网二期工程全面启动、新建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近年来,峡江县着力推进“一园两区”建设,加快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有效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

  该县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发展导向,加快清理园区闲置和低效用地,推动“僵尸企业”“腾笼换鸟”、低效企业“腾院上楼”,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低附加值企业入园。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引导企业生产上楼用地“瘦身”,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同时,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引入社会资本或采取PPP模式,建设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通、配套通、物流通平台,建成运行自动化污水处理、集中供热设施。此外,为优化园区服务水平,该县积极推进工业园区职能转变,成立园区投资公司,用市场化手段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咨询、金融、评估等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6、多国媒体积极评价中国促进抗疫国际合作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多点暴发,国际社会面临共同挑战。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为全球疫情防控分享经验,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同各国一道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连日来,多国媒体纷纷聚焦并积极评价中国抗疫成效,肯定中国在促进抗疫国际合作中所展现的负责任大国担当。

  “中国防控疫情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中国人民走出了最困难时期,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土耳其《光明报》报道称,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中国政府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资源,疫情防控成效不断巩固和拓展。

  意大利《共和国报》报道称,目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仍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完善疫情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意大利《每日事实报》报道认为,在中国已被证实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大多也适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全面及时进行检测、迅速发现病例并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追踪及隔离等。

  菲律宾通讯社专栏文章称,中国在抗击疫情中所采取的严格检测、观察、追踪等一系列措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中国防控疫情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尼日利亚《蓝图报》报道指出,面对疫情,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改变了疾病的流行进程,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迅速建造两所专门医院、搭建5G远程会诊平台等展示了中国战胜疫情的能力,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树立了典范。“中国政府统筹推进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将为世界经济早日走出疫情影响、加快发展注入动力。”

  “体现了中国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决策和处理能力”

  泰国《曼谷商业新闻》报道认为,中国抗击疫情取得如此成效,其原因在于及时采取强有力措施,同时有效利用高新技术和网络平台追踪密切接触者,发达的电商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聚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充分说明,中国采取的抗疫举措卓有成效,这也为其他国家战胜疫情增强了信心。”

  德国广播电台网站报道指出:“疫情防控成果体现了中国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决策和处理能力,包括制度、科研和市场等各方面因素。重视对科研的投入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是中国抗疫重要经验之一。”

  意大利《晚邮报》撰文称,经过艰苦努力,中国已经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展现出的行动力和凝聚力获得国际社会认可和赞赏。“当前,中国正加快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并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分享防控经验。”

  巴西《时代》杂志刊文介绍并赞扬中国抗疫工作。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综合举措,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控体系。很多互联网企业在政策指导下迅速开发出监测和管理程序,为抗疫争取了时间、提供了助力。

  坦桑尼亚《卫报》头版刊发了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就读的坦桑尼亚留学生伊曼纽尔·苏马利撰写的文章。“作为医学专业学生,我尤其钦佩中国医护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知疲倦地医治病患、挽救生命。”文中写道,“先进的网络技术使中国在抗疫时能够确保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学校也建立了网络信息平台,及时通报疫情动态,指导做好个人防护。”

  “中国的帮助及时、温暖”

  南苏丹多家媒体关注中国抗疫所取得的显著进展,赞赏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支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能力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做法。《朱巴观察家报》刊登了13个东非国家驻华使节联合声明,认为中国从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福祉出发,采取最坚决举措,并积极支持多国抗击疫情,赢得世界尊敬。“通过借鉴中国有力措施和经验,各国必将早日战胜疫情。”

  柬埔寨“酸角树新闻网”刊文称,中国迅速派遣医疗专家组、运送医疗物资对柬抗疫非常重要,充分体现东盟—中国合作框架下,柬中两国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中国的帮助及时、温暖,柬中两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相信疫情过后两国人民会更加亲密,友谊将进一步巩固。”

  尼日利亚非中媒体中心网站发文称,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向意大利等国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向非洲国家伸出援手,这些做法都令人赞赏,非洲多国政府在防疫实践中充分运用了中国经验,“中国分享的抗疫信息让全世界受益”。

  《多哥晨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显著成效,赞赏中国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的巨大贡献。文章列举了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驰援意大利,中国向西班牙、比利时等国捐赠物资等事实,指出“中国值得信赖”。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刊文指出,中国还在加强与俄罗斯、荷兰等国的抗疫合作。“在全球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中国正与其他面临相同困难的国家保持团结、守望相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