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出现新“异象”?你看懂了么?

众所周知,“消费升级”一直都是近些年的市场热词。无论各种消费品门类的齐全与质量的提升,亦或是新兴零售业态的接连涌现都使得广大消费者购物方式更加丰富,头部品牌快速崛起;无差异品牌加速整合;多样化品牌持续存在。但除此之外也有许许多多的现象出现。

消费市场出现新“异象”?你看懂了么?


经过梳理,我将今年国内消费市场的“异象”总结为三大类:第一,收入增速偏低,“低档”商品畅销。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滑态势持续。第三,汽车消费市场遭遇寒冬。相对应的那个行业内的每一家企业。都即将面临到来的行业变化和心得发展潮流。首先是第一点,消费还存在由奢入俭难的“棘轮效应”,倘若只是用价格作为唯一标尺,可能有失偏颇。如果人均收入增速持续低于经济增速,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二个目标就会出现困难。只有新鲜血液的源源不断的涌入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才有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出新的价值。通过更好地推进创新宏观调控、大规模减税降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了稳中有进。对于我个人来说,面对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减负的可能性很小,另一半也不会接受,只能想办法去增收。

消费市场出现新“异象”?你看懂了么?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结构中,一定是中产阶层占主流,超高收入人群和贫困人群都比较少,就是人们所说的“橄榄形社会”。就像“异象”的第二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滑态势持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消费情况非常重要的统计指标,但是它主要统计的是居民实物消费,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服务消费的发展情况。同时,随着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使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此外,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对一部分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提升可能也有所制约。和过去相比,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的需求有所减弱,这是一个原因。长期看,前期的个税减免对消费依然存在边际上的影响,预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托底消费的作用,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流通方式创新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消费市场出现新“异象”?你看懂了么?


“异象”的第三点:汽车消费市场遭遇寒冬,这一点相信很多爱车一族都少不了重点关注的。随着国人生育意愿的走低,未来该人群的规模很有可能将继续衰减。此外,很多地区的房价上涨也对汽车消费空间造成了挤压。预计限购政策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这也对未来的汽车消费市场高增长形成一定压制。最近的双11、双12这样的购物盛事抢购狂潮,虽然对市场上的各种行业都有着或大或少的消费刺激,但是在汽车行业这个领域里面似乎没有起到一个预期见效,那么寒冬”中的它们将何去何从?其实在上一年就已经有“血洗”汽车行业的势头了,所以对于汽车行业来说,2018年便已进入寒冬之夜,全球车市疲软,汽车销量萎靡不振,结束了连续7年的增长之势。现在各个汽车行业的知名集团都在对这一次“市场寒冬”的冲击做准备,例如在计划推进员工提前退休、制定提前买断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来缩减公司人工成本。

消费市场出现新“异象”?你看懂了么?


消费能否继续提升,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我只能说,今日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机遇之国”,或许上面的三个“异象”看起来可怕,但是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不能说无足轻重,但也绝对,阻止不了经济持续发展的步伐,世界对于中国消费升级、中国消费市场的态度也是积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