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電影《天註定》講述的是四位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小人物發生的關於"死亡"的故事。他們四人出於現實的無奈,最終走向了殺人或者自殺的道路。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一、《天註定》聲音運用的藝術

這部影片是導演賈樟柯的一部轉變之作,跟以前的作品相比,《天註定》依然延續了中國當下的現實主義題材,與之不同的是電影視聽營造上的"類型化"。拍攝地下電影出身的賈樟柯因為經費、技術等各方面限制,他以往的作品在視聽方面比不上院線上映的類型電影。在這部電影中,聲音的運用成為本片的一大亮點,本文將從聲音入手去賞析這部影片。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站臺》賈樟柯早期作品

在影片中,傳統的戲曲經典用以與人物產生關係,展現為戲曲中的人物唱段。戲曲首先在人物造型中進行關照,大海對應魯智深,週三對應武松,小玉對應的是林沖。在人物故事的不同節點裡,跨越時空進行對接和暗示。

電影一開始,配合人物週三出場的是晉劇《鍘判官》,一時間嗩吶齊奏,鑼鼓喧天中還夾雜著人們的低嚎,這段音樂透露著激昂和悲壯。導演用這種戲曲中的英雄俠客的出場音樂,為影片人物奠定了傳統戲劇的"演義"和"戲說"基調。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戲曲的融入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大海由受盡屈辱到奮起反抗的那段戲:大海在村長那裡接連受到侮辱,連最信任的愛人也不支持他。在回家的路上村口的舞臺正在上演《林沖夜奔》,正是林沖上梁山的戲碼。這時候影片的聲音直接地與大海聯繫起來,大海拿出獵槍像林沖一樣扛起武器出門,之後《鍘判官》的音樂再次出現,將故事帶入高潮。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除了音樂的運用,影片中各種環境音響和方言的運用更是增加了電影厚重的現實感。影片沒有交待準確的時間節點,而是讓時間和空間具有流動性,讓故事具有普適性,彷彿故事在哪裡和哪個時候發生都有可能。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天註定》中出現了豐富的音響元素,包括多種媒介音響:鄉村廣播、車載視頻、廣播、投影電影等等。方言的運用是導演賈樟柯一直以來的堅持,方言一方面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性,交待了發生地域,一方面也飽含了導演對地方文化的尊重和關懷。在這個跨區域交往已成為常態的時代,全民學習和使用普通話,

方言也就面臨著逐漸消亡的危機,電影也是保留文化遺產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紀錄片。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二、"天註定"在影片中的含義

影片的標題叫"天註定",而它的英文標題則為"a touch of sin"。天註定這個詞在漢語中有著廣泛的使用,其背後蘊含了泛神論和宿命論的思想,它的英文名稱則涉及到"原罪"的概念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知道,這四人最後的結局都將會是死亡,他們中有的殺了人,在中國就是犯了死罪,有的人忍受不了殘酷的現實最後自殺了。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中國人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當我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多數是在表達一件事有很多不穩定因素,自己盡力而為的意思。同樣地,當我們面對自己盡力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說:"天註定"。"天註定"表達的是事物中的因緣巧合有著非人為因素,聯繫這部電影的故事來看,影片名顯然跟整個故事並不吻合。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影片中四個人物的命運走向是因為非人為因素決定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大海勇於揭露村子裡的腐敗,卻一次次在揭發的路上受到阻礙和威脅;三兒在繁華的都市和冷漠自私的家庭中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於是墮落以殺人搶劫為生。在生與死的快感當中他感覺自己真正地活著。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三兒喜歡槍響時候的快感

小玉從事的桑拿房工作並不光鮮亮麗,在愛情上也屬於小三的卑微地位。愛情上遭受伴侶的拋棄,工作上受盡客人的凌辱,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最後不得不奮起反抗;小輝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外出工作時四處碰壁。自身的能力和性格在這個社會上難以立足,精神上沒有伴侶和家人的支持最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因此影片的標題和所講述的故事並不符合,那麼這部影片之所以叫做"天註定"可以看作是創作者的反諷。四位主人公的命運不是由陰差陽錯而走向毀滅的,相反他們活著就已經用盡了所有的力氣。標題中的"天"註定了他們的命運,這個"天"並不是某種萬物的至高規律,也不是不受人為控制的因素,而是整個社會的大環境。

三、死亡本能的釋放

"天註定"註定了什麼,影片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聯繫英文標題中的"原罪",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四人都犯了"死亡"的原罪。這個"死亡"的原罪並不屬於基督教教義中的原罪,而是"死亡的本能",或者說是"死亡驅力。"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聖經》中的原罪

"死本能"是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理論觀點。弗洛伊德認為,人生來就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是指人的自我保護的本能和人的繁衍延續的本能。人受到威脅時的自我保護行為和對性行為的渴望都是生本能的具體表現。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弗洛伊德(油畫)

與之相對的死本能是指要摧毀秩序、破壞的本能,把有機物變為無機物的本能,從出生狀態迴歸到母體的本能。死本能具體表現為攻擊他者、毀滅他者的本能。當指向外界的攻擊驅力因受到阻礙而無法實施時,事本能便會轉向攻擊自己、毀滅自身。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人既有生的本能也有死的本能,只不過生的本能時常浮現在人的行為當中,生本能往往壓制住了死本能

,使得人一般不會出現死本能驅動的行為。影片中的四位主人公無不擁有著旺盛的生本能和死本能,他們一開始都想好好活著,但最終生本能無法得到滿足,從而轉向了死亡的本能。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影片對於死亡的展現毫不避諱。大海上演了林沖夜奔的戲碼,獵槍發出的槍響和鮮血飛濺的畫面勾起人們原始的殘忍衝動。觀眾在觀看殺人片段時大多是有著激動和過癮的情緒,這種情緒在故事開頭就開始醞釀,在死亡呈現的那一刻達到高潮。

人們之所以有這種快感一方面是因為死本能的釋放,一方面也蘊含了對社會黑暗和不公的怨氣釋放。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社會中往往存在著不公,這時候就需要人來伸張正義。像影片這樣的暴力方式當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像影片中的小人物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以非暴力的方式反抗社會的不公,影片恰好就反應了這種困境。

所以

"天註定"指的是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決定性,普通人遭受欺壓,無處伸冤,最後任憑死本能的衝動釋放,以暴力的方式抗爭。所以這種由死亡本能引發的暴力行為是無奈的,是"天註定"的,現實沒有給人改善的餘地,普通人被逼無奈就只有訴諸暴力。

四個人邁向死亡的命運,是天註定如此,還是現實的無奈

遭受壓迫的礦工

結語

導演賈樟柯為這部電影傾注了中國傳統戲曲和武俠元素,但它依舊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中國人心中從小耳濡目染的俠義觀念就是以暴力來維護公平正義,但切忌把這部影片當成快意恩仇的武俠類型片來看待,宣洩自己心中的死亡本能。

俠義觀念的背後是公平正義和訴求渠道的缺失,武俠畢竟是一種想象,並不能把暴力當成解決問題的手段。

在你心目中誰是真正的俠客呢,無論他是小說還是影視作品中的角色,又或者身邊的人,來探討一下吧。

文|艾克兒影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