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小护士”去哪儿了

“春风垂柳绿轩窗,细雨飞花湿帘幕。四月五月南风来,当门处处芰荷开。”

2020年已经进入了四月,正是游赏好时节。出门不能忘记防晒护肤,所以笔者就去网上搜索种草防晒霜,然后看到了下面这张图片,它也是今天写文的灵感。

儿时的“小护士”去哪儿了


对于“小护士”这个品牌,笔者虽然不是特别了解,但在孩童时期的90年代,那时电视上天天播出它的广告。作为20年前少有的娱乐项目之一——看电视,笔者这位忠实观众也对“小护士”这个品牌印象深刻。

今天我来挖挖儿时的“小护士”去哪儿了,就当做追忆童年。

2003年12月11日,法国欧莱雅集团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盖保罗宣布,欧莱雅完成了对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的收购。还包括其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一个生产基地,以及“小护士”的分销渠道。

“小护士”原为国内著名化妆品牌(为深圳丽斯达日化公司的品牌产品),2003年时市场份额达4.6%,其品牌认知度更是高达99%,是欧莱雅在中国收购的第一个本土品牌。因此,当时业内反响巨大:“小护士”品牌还会继续存在吗?并且作为收购条件之一,原品牌拥有者李志达今后将退出化妆品行业。

虽后来盖保罗澄清说,只是要求李志达先生在一定的期限内不要介入化妆品行业,因为双方不应该相互竞争,但今天笔者从网上已经搜索不到李先生的信息,表明最起码这近20年的时间里,他并没有在化妆品行业或者其他行业再达到“小护士”当年的辉煌。但收购的第二年,欧莱雅在中国护肤品市场上的地位就由第11名迅速提升至第2名,销售额更是从15亿猛增至30亿。

今天的“小护士”早已隐声匿迹,某宝平台上挂的链接都没有超过千数的销量,有的产品销量竟只有两位数。

咱们暂且不提今时今日这个品牌的发展如何,也不提当时当地的收购条件具体是什么,毕竟双方讳莫如深,外人也无从知晓。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年“小护士”决定被收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2003年,我国作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为整个世界都望眼欲穿的“新兴市场”。“小护士”作为新兴市场中的本土企业会做出怎样的战略选择呢?

正如公司战略中阐述的那样,本土企业必须关注两个问题:产业的全球化程度和新兴市场本土企业的优势资源。产业全球化程度分为高低两种,本土企业优势资源也包括只适合于本国市场和可以向海外移植两个部分。

儿时的“小护士”去哪儿了


根据著名学者Nirai Dawar和Tony Frost的上述模型来看,“小护士”所处的消费品领域是典型的全球性竞争产业,但本土企业的资产当时仅适用于中国。“小护士”作为新兴市场的本土企业在国际品牌进入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得不采取“躲闪者”战略,要么专注于价值链的某个环节,要么与外商合资,或者索性出售给跨国公司,如果不能战胜强大的对手,最优的战略就是归顺对手,所以它最终做出了被收购的战略决策。

笔者发现网上有人为民族品牌的失去而感到痛心,笔者当然也希望我们国家有许多拿得出手的、响当当的民族品牌,这也是我国民族企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不过在2003年,在当时的企业大环境下,“小护士”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走的路,虽然这条路充满了行人惋惜的声音,但发展就是如此,会有遗憾的过程,有学习的过程。

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吸取过去、思考未来。如今中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尤其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也愈加重要,也是时候由我们国家的民族企业来采取经济渗透措施,民族品牌也该为国家经济贡献力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