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记》:你是个体,你是全部

一开始读《地下室手记》,我是读不下去的,前面几页充斥着很多外国小说都会有的神经质的啰嗦,当读到十几页的时候,我开始领略到这部小说的好处,于是从头开始认真读了一遍。


这部小说,也可以叫做哲学性的杂文,因为情节、人物、环境都体现的不太明显,而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以及作者自己的议论则是毫不吝啬。


正如封皮上所说的“内容深刻,形式诡异,既像小说,又像忏悔录,又像哲学论文。”让我折服的是其中陀氏深刻的充满哲学意味的思考以及主人公的逼真的心理活动。


《地下室手记》:你是个体,你是全部


陀氏把那种理性的、死板的人生追求称作“二二得四”,二二得四是一个公式,追求到的人再也没什么可以追求的了,而这就是“死亡的开始”。陀氏是主张丰富多彩的去过一生的,即使犯错、受苦难也不要紧。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你们为什么这么坚定,这么郑重其事的相信,只有正常和积极的东西——总之,只有幸福才对人有利呢?对于什么有利什么不利,理智不会弄错吗?要知道,也许,人喜欢的不仅是幸福呢?也许,受苦和幸福对他同样有利呢?有时候,一个人会非常喜欢苦难,喜欢极了,而且这是事实。这事用不着到世界通史中查证,问你们自己就行了,只要你们是人,而且多少活过一把年纪就成。”


有人不喜欢幸福吗?陀氏的这一段论述,可以说非常新鲜了。可是仔细一想,却并不是哗众取宠的说法。我们喜欢幸福和安逸,可是我们也后悔幸福和安逸,除非你能让自己无所事事的心安理得,否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而苦难、痛苦是产生意识的唯一力量,而意识,是你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证明。


无怪乎西方存在主义作家将陀氏看做是存在主义的鼻祖。朴树在一首歌中唱到:“你卑微的人生,从不曾犯错的,无聊的人生。”“不曾犯错”,是一个完美的“二二得四”的公式,但是似乎“二二得五”会更加美妙。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以为陀氏是“主张苦难”,但是并不是这样的,陀氏又这样写道:


“我在这里并非主张苦难,但我也不主张幸福。我主张的是••••••随心所欲,而且主张,当我需要随心所欲时,我随时都有随心所欲的保障。”


他并不是主张大家都去受苦受难,他只是在写给矛盾的那些人,如果你站在选择的隘口,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安逸的路,一条艰难的路,你选择的唯一根据,就是自己的心。


《地下室手记》:你是个体,你是全部


他瞧不起那些一板正经、平庸死板的“二二得四”式的选择,因为他认为生活在于过程,而不是目的,追求的过程就是生活,而目的达成的那一刻,就接近死亡了。有的人是注定不平凡的,因为他是“注定要去开路”的:


“但是他之所以有时候想脱离正道走到斜路上去,正是因为他注定要去开路,大概还因为不动脑子的实干家不管有多笨,但有时会他还是会想到,原来,路几乎总是要通到什么地方去的,但是主要的总是不在于它通到哪儿,而在于这路总是要往前走的。”


路有很多条,有的人注定是不走寻常路的,基因里写满了创造和叛逆,不要惶惑,这路,总是要通往某个地方的,你只要确定自己是行走在向前的路上就好了。


《地下室手记》第一部分哲学性的思考比较多,而第二部分“雨雪霏霏”则是心理活动描写比较多。他跟同事的关系,他去参加同学聚会,他被同学羞辱,他对妓女长篇大论的说教,最后妓女找去他家,他羞赧难当而后的做法••••••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


《地下室手记》:你是个体,你是全部


心理描写那么逼真、生动、细腻,使我们似乎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同类,而感叹一句:原来自己不是异类,原来我经历过的、想过的,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有过这种感受,正是那句“太阳底下无新事”。你既是一,也是人类全部。


郁达夫的小说,很有这部小说的影子,所谓“边缘人”,“零余者”,他们敏感、自卑、穷、多愁善感、极强的自尊心,小心翼翼、对于弱者有着真诚又做作的善意••••••是一个“有病”的人,病在“意识到的东西太多了”。 谢谢陀氏,让我知道我内心的阴暗面,是很多人都会有的,让我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更有把握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