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2019年11月16日, “大美抱華——伯揆中國寫意花鳥畫大展”在故宮太廟隆重開幕。展覽展出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家伯揆先生近期作品70幅,集中展現他的藝術成就,全面反映他近年來的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堅守、追求和探索,向祖國七十華誕獻禮。

開幕式結束後舉辦了“伯揆大寫意花鳥畫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美術》原主編王仲先生主持,薛永年、劉曦林、鄧福星、王宏健、孫克、呂品田、張曉凌、牛克誠、尚輝、王平、何水法、王孟奇等諸先生髮言,由學術主持王魯湘作了精彩總結,共同交流、探討、研究中國民族大寫意精神和文化傳承等重要時代性課題。掀起了一場精彩的關於新時期中國繪畫尤其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如何繼續發展的高端學術研討,並對伯揆先生的藝術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張曉凌


張曉凌:《情境賦予下的新寫意花鳥畫》

感謝請我參加這個會議,談一談我在現場看畫的感受。因為我參加了全國美展的評選,國畫的展區請我參加研討會,我找了理由拒絕了。為什麼呢?沒有辦法說,說得好,不情願,說的不好,乾脆有人不去了。網上文章出來之後,覺得有一些批評不負責任,包括寫意和工筆高度互融,哪有互融?其實就是互說對不對?這樣是不負責任的。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應該重新理順一下什麼是寫意,通過伯揆這個展覽可以思考一下寫意花鳥中寫意這個核心。剛才劉老師也解釋了到底什麼是寫意。各位前輩研究的很深,我不再班門弄斧了。有一點需要提醒,寫意不是繪畫的基本形態而是中國人類的文明內涵,它是玄學與美學的概念。中國人看天地萬物,從來不重視視覺看到的東西的本體,更遵從內心的感受。需要弄清來龍去脈,工筆也有寫意,中國工筆傳統都是寫意的。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橫斜梅影 248×129cm 2019年


我們要把基本的概念理順,寫意是精神,工筆和意筆是兩個不同的繪畫形態,這個大家基本可以理解。我們應該重構一種寫意精神,我覺得伯揆的花鳥是非常好的推進和實踐。他是理解中國傳統思想的藝術家。有兩點值得肯定:一就是把傳統的花鳥轉成情境花鳥,給花鳥造一定的氛圍,你在構造它的生態氛圍,賦予它情境,這個情境不一定是生活的情境而是你賦予它的,通過這個情境賦予花鳥新的結構,這是伯揆先生的突出貢獻。

另外伯揆對於傳統的筆墨也有一個基本的重構,很多地方沒有按照傳統的花鳥畫進行創作,還在探索的過程中。但他對筆法的改造可以看出來端倪。這次展覽的成績非常值得肯定。用單純的傳統花鳥解釋不了伯揆的繪畫。從兩個線索看,一個是中國曆代的筆墨性如何形成的。第二就是1840後我們大規模、顛覆式的引進西學帶來了一個跨國引進的基本敘事脈絡,到現在為止任何人不可能在傳統中自我生成,而是在跨語境中思考的,不管是左還是右,不管是國家形態還是個人內心的需求,都必須放在全球化和跨國的語境了。比起1840年,現在更是全球化、跨國化,從這兩個方面觀察伯揆比較準確些。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世外桃源 248×129cm 2018年


我們要弄懂現代性的幾個最重要的維度。我們認識到和山水、人物無關的時候,西方還在畫寫實,這是我們跟西方人的差別。我們需要用研究我們的傳統文化,從畫論開始就是現代的,還有比中國更現代的嗎?我想沒有。

一方面我們認識到傳統的中國畫現代形式是內生的而不是外國給我們的,另外把中國放在全球化語境、跨文化語境裡去看,這樣對中國畫的基本走向大部分的路就是這樣的,可以看到歷史。伯揆你的創作既有傳統的線路、脈絡起作用,另外你也確實吸收了一些西畫很多優勢。

我們的創作非常偉大,再偉大也要放在全球化的語境裡找到自己的道路,像中國不管是大寫意也好或者是其他的也好,中國美術很多層次都在探索。寫意是很大的概念。我可以接觸的不管是做影像的還是做純花鳥畫、純工筆的,寫意成了所有人的競爭指向,現在很奇怪雕塑的寫意性、影像的寫意性,寫意性成了一個神了,但是大家理解的不一樣,但是目標是一樣。這說明中華民族復興的脈動開始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你的畫有兩個角度,一個是中國內生現代性來判斷,伯揆把中國的花鳥畫往前推了一大步,這是值得肯定的。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松風振翮 248×129cm 2019年


總體而言你這樣年齡,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確實不容易,如果說的直白一點,我感覺國家畫院花鳥畫沒有什麼人可以畫過你。我覺得再用幾年功夫,把形式感的純粹化和筆墨功夫更進一步,可以成為中國花鳥畫非常好的畫家。這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就是主席說的拿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民族、無愧於國家的力作。共同努力!謝謝。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展覽開幕式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開幕式現場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觀看伯揆大寫意花鳥畫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左起:王仲、薛永年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學術研討會現場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學術研討會現場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學術研討會嘉賓留影




伯揆 藝術簡介


張曉凌——在新時代全球化視野下看伯揆的花鳥畫藝術很有現實意義


王英鋼,字伯揆,齋號有鳴堂,河北石家莊人,現居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畫院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伯揆美術館館長。

國內首位被國家金融機構審核通過其作品可質押貸款的藝術家。

繪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美術大展。在國內外舉辦個人展覽達五十多次,出版多部個人作品集。

伯揆美術館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北京藝術東區。集展覽、教學、研討等為一體的公益性美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