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特辑】清明时节话清明,疫情防控不能停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那么清明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呢?和习俗活动相关的法律小常识又有哪些呢?面对当下疫情形势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祭 扫 ●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习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特辑】清明时节话清明,疫情防控不能停


法律小贴士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消防法》《人民银行法》等规定:

1.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反对铺张浪费、奢靡挥霍、抵制庸俗、愚昧的祭扫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绿色祭奠,保护生态环境。

2.不得烧真钞,不得生产销售和真钞“傻傻分不清楚”的冥币。

3.不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严格遵守野外用火规定,注意用火安全。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关键时期,为避免祭扫带来人员扎堆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巩固抗疫工作成果,今年清明期间北京市严格实行预约分时祭扫,同时推出代为祭扫、网上祭扫等服务,方便群众通过线上方式追思先人。

●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特辑】清明时节话清明,疫情防控不能停


法律小贴士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规定:

1.出行游玩,请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切勿酒驾、醉驾,确保行车安全。

2.乘坐火车、飞机出行,应主动配合安检工作,持票对号入座,举止文明,禁止危害铁路、航空安全的违法行为。

疫情期间,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这些防护用品成了人们外出和居家的必备品,因此游客在行程中也应携带这些防护用品,及时做好个人防护。无论自驾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都要佩戴口罩,避免多人同时出行,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小编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防疫防控期间尽量避免外出,降低交叉传染的可能,尽管外面春光甚好,也要减少外出频次。

●荡秋千、蹴鞠●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是中国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法律小贴士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定:

未成年人参加娱乐活动时,应注重保护其人身安全

1.家长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监护义务。

2.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清明特辑】清明时节话清明,疫情防控不能停

疫情还没有结束,集体运动有风险,聚集需谨慎!即便目前国内疫情已趋于平稳,也不可以掉以轻心。个人外出锻炼要去空气流通好、无人员聚集的地方活动,注意不要过量运动, " 宅 " 在家里太久,突然剧烈运动会有一定风险。

疫情之下,

保护好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文明、绿色、安全、健康的清明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