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是一个系统工程,瑞幸咖啡COO“背锅”够格吗?

作为时下的小蓝杯网红咖啡,自爆营业收入虚增22亿,股价大跌开票大跌80%,实在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据悉瑞幸暴跌的原因——瑞幸咖啡提交监管文件显示 , 在审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年报发现问题后 , 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 。 该调查委员会今日向董事会说明 , 调查显示 , COO及其部分下属员工从2019年二季度起从事某些不当行为 , 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 , 与虚假交易相关的销售额约为22亿元 , 相关的费用和支出也相应虚增 。22亿是个什么概念,请看瑞幸的财务报表:


财务造假是一个系统工程,瑞幸咖啡COO“背锅”够格吗?

我们看到2019年的3季报营收累计是28亿多,如果2019年2-4季度虚增收入22亿,又有多少是真实的收入,看这样的数据,估计投资者心在滴血。

可是面对如此庞大的造假收入,仅仅靠COO一个人能一手遮天,瞒天过海吗?显然不是,管理层一定是授意的,财务造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要造假必然会有许多的破绽。


财务造假是一个系统工程,瑞幸咖啡COO“背锅”够格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看下一项完美的造假工程是如何构建的。

第一步,对于常规的财务造假行为,如果想要虚增收入,必然要把虚增的收入对应一个又一个的下游客户,此时造假者需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还需要和下游客户配合才能完成。而瑞幸的客户是普通大众,对于庞大的订单数据,审计显然核实其订单和单价难度巨大。从浑水做空报告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第一部分 : 欺诈

确凿证据1 单个门店的每日销售商品数量在2019年Q3和Q4分别至少被夸大了69%和88% , 支撑证据为11260小时的门店流量视频 。 我们调动了92名全职和1418名兼职人员进行实地监控 , 记录了981个工作日的门店流量 , 覆盖了100%的营业时间 。 门店选择基于城市和位置类型分布 , 与瑞幸所有直营店的组合相一致 。

确凿证据2 瑞幸的“单笔订单商品数”已从2019年第二季度的1.38降至2019年第四季度的1.14。

如果是一般收入造假,虚构收入集中在几个重大的客户,就很容易引起审计机构的怀疑并重点审查。对于瑞幸4000多家门店,数不清的订单数据,造假更容易隐蔽。

第二步,造假者需要根据虚构的销售合同,通过银行流水走账,也就是说要把钱收回来,要有相应的银行流水,这样看起来更加真实,而不能仅仅在账面上形成应收账款。而瑞幸咖啡审计,一般是抽查某一段时间的咖啡订单,比如12月31日之前的订单,同时卖咖啡一般是零售交易,不存在赊销和应收账款。通常这一步,审计机构是要向银行询证资金余额和获取打印的对账单。

第三步,有销售合同,又有虚假的销售收入,这时必须要向税务局足额缴纳相应的增值税及附加税,所得税等等,吹牛也是要上税的,这是财务造假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当然,这种代价相比通过资本运作带来的收益简直九牛一毛。如果不上税,就算审计机构能够过关,税务部门看到你家生意这么火爆,一定会上门“查水表”。

第四步,在虚增收入的同时,当然虚增与收入匹配的成本费用,要不然这数据不符合逻辑,毛利过高,也容易引起审计机构的怀疑,进而查出问题。这时候,就要上游供应商的配合了,虚构采购合同,同样通过银行流水过账,有收到供应商相应的增值税进项发票,这样,票流,资金流,货流三流一致,财务上不会有瑕疵了。

我们再来看下,浑水的做空报告是如何披露的。

确凿证据4 : 第三方媒体追踪显示 , 瑞幸夸大了其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广告费用150%以上 , 特别是在分众传媒上的支出 。 瑞幸有可能将其夸大的广告费用回收回去 , 以增加收入和门店层级的利润 。

确凿证据5 25843个顾客收据及其报告的增值税数字显示 , 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来自“其他产品”的收入贡献仅为6%左右 , 相当于近400%的膨胀率

第四步里面很关键,因为虚构成本费用,必然要供应商的配合,如果不虚列足够多的成本费用,毛利率比行业平均毛利率高太多,审计师会重点追查。所以说瑞幸的财务造假窝案,一定有供应商的影子,假如供应商是一家上市公司,那么该公司基于不存在的交易开出发票,就会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该上市公司也会陷入自身的财务造假当中,引起连锁反应。

以上只是一个造假的大致流程,上市公司要造假一定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内部到外部都要做到位,要能蒙蔽审计机构的眼睛,当然审计机构参与造假除外。我们始终要相信一句名言:当你开始说第一句谎言的时候,后面需要无数的谎言来圆前面的谎言,而谎言是不可能站的住脚的。


财务造假是一个系统工程,瑞幸咖啡COO“背锅”够格吗?

瑞幸咖啡要想持续的造假,资金的体外循环是必不可少的,本质就是虚增流水,我们可以理解为电商平台上,游戏平台的刷单行为,为了满足某些利益集体,不计成本的刷单,只为数据好看。

所以说,瑞幸财务造假行为,仅仅依靠COO一个人是无法运行的,他只不过是一个“背锅侠”而已。资本始终是逐利的,瑞幸的商业模式,除了请全民免费喝咖啡,不具有持续性。一家不持续盈利的企业,迟早要被资本抛弃,小黄车ofo身上的遭遇就是典型的例子。

现在看来,瑞幸咖啡无论对外流露的是多么的自信,其实同样害怕这一天的到来。

所以,它只能靠讲一个个新故事来保持资本对其的耐心。但愿互联网新的商业品牌,网红品牌,不是资本催熟儿,而是沉下心来,专注做好产品,专注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

关于瑞幸咖啡,您如何看,欢迎评论,转发。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不一样的财务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