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中醫藥人打了場硬仗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中醫藥人快速反應、積極應對、全面參與、全程救治,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作為“中國方案”的亮點,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經驗正在為國際社會防控疫情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抗擊疫情:中醫藥人打了場硬仗

3月29日,由健康報社、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臺共同主辦,國藥集團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公益支持,戰疫系列直播之中醫藥專場“貢獻·價值·命運共同體——新冠疫情與中醫藥”邀請到何紹斌、張忠德、賈新華、楊鶇祥、周嘉5位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院管理者,分享在抗疫中的經驗和感受。本次直播取得了播放量過百萬的佳績。


在“早”字上下功夫


“疫情防控既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也要在‘早’字上下功夫。”湖北省中醫院院長何紹斌說,傳染病防控有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作為湖北省最大的防治新冠肺炎定點中醫醫院,在疫情暴發後,該院花園山和光谷兩個院區於1月11日就開設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至3月17日,這兩個發熱門診累計接診患者7217名。隨著疫情加重,該院最高時開設了包括ICU在內的12個隔離病區。


為做好病患救治,湖北省中醫院推動中醫藥及早、全程、全面介入。1月24日,湖北省中醫院黨委書記巴元明教授牽頭髮起,制訂了《湖北省中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協定方》(第一版)。1月25日,國醫大師梅國強教授給巴元明推薦一個處方——柴胡陷胸湯加減,定下“肺炎1號”,並在6個隔離病區推廣使用。“患者入院後即給予中醫藥治療,我院中醫藥的參與率達到了100%。”何紹斌表示,對新冠肺炎恢復期的治療也是中醫的優勢。該院最早開設了新冠肺炎MDT康復門診,通過中藥湯劑、針灸、足浴及中醫傳統功法(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幫助患者儘早康復。


作為山東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山東省中醫院副院長賈新華1月27日就帶領醫療隊進駐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黃岡是李時珍的故鄉,當地對中醫的接受程度較高。戰鬥在疫情一線,賈新華非常注重發揮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的作用:迅速建立完善組織架構,成立醫療工作組、專家組,推行老中青搭配、中西醫協作,組織隊員學習討論診療方案,在診療思路上達成一致。


為了讓患者儘快吃上中藥,賈新華也費了一番力氣。他介紹,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沒有配備中藥房和煎藥室,經過協調,醫生開好了藥方,反饋到黃岡市中心醫院老院區,藥煎好後,每天再統一派車送到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讓病人接受中醫治療並不是那麼順利,起初不少患者還猶豫,我們就先給願意嘗試的患者服用中藥。服藥患者的乏力、胸悶、發燒、咳嗽、口苦等症狀有很大改善,這也給了其他患者信心。”賈新華說,在治療新冠肺炎患者過程中,中藥使用率達95%以上,這個數字是對他們付出的最好褒獎。


中西醫要相互配合


重症、危重症病人救治,可謂是難啃的“硬骨頭”。1月29日,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帶領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接管了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兩個病區共70張床位,到2月20日擴大至4個病區139張床位,其中大多數是危重疑難病人。2月18日,廣東省中醫院又增派61人整建制接管武漢市雷神山醫院C6病區48張床位。


直播時,張忠德還在武漢前線。他介紹,由於接管的重症病人很多,他們成立了以急診、重症監護、呼吸科高年資醫生為主的重症專家組,對重症及危重症病人實行討論會診機制。“專家組成員中的很多人有抗擊非典的經歷,他們的中醫水平較高,也具備先進的現代醫學診療能力,中西醫綜合水平都過硬,這也是我們面對危重症病人有底氣的原因之一。”張忠德說。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也派駐醫療隊進駐雷神山醫院,並在感染三科七病區接管患者。該院院長周嘉認為,對於重症、危重症的治療,要強調中西醫結合,多兵種戰“疫”就是對中西醫結合範例最好的詮釋。“一種中醫的療法加一種西醫的療法,大於一種純中醫的療法或者大於一種純西醫的療效,最後我們的勝利只有一種,就是戰勝疾病的勝利。”他認為,對抗新冠肺炎,中西醫要各顯所長,在不同的方面、階段,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中西醫相互協同、相互配合,才能把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作用都發揮到最大化,讓患者最終受益。


在社區推廣中醫藥


客觀數據證實了中醫藥抗疫的療效,也堅定了中醫藥抗疫的信心。作為遼寧省9家省級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之一,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已收治各類發熱患者823名,其中疑似病例38例(排除38例),無確診病例。該院黨委書記楊鶇祥表示,因為做到了防控嚴密到位、嚴看死守,有效切斷了病毒的傳播途徑,使遼寧成為新冠肺炎低發病區域。


“中醫人要牢固樹立中醫藥理論和文化自信,將中醫藥根植於基層,發展於基層。”楊鶇祥說,中醫常講“治未病”,“治未病”體現了中醫“未病先防、即病防變、瘥後防復”的智慧,一方面解決了封城中百姓的恐懼;另一方面在排查隱患的同時,保障了易感人群得到中醫藥提前干預和有效防護。他表示,希望未來能找出適合中醫藥在社區開展服務的新模式,並形成產業鏈,並使之與社區衛生服務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來源:健康報,記者:王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