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被坐实股价暴跌80%,瑞幸最终将如何收场?

地产资管网


瑞幸因为财务造假,昨日股价开盘暴跌80%,股价从26美元一度跌到4.9美元,市值跌去了50美元,这次暴跌的原因是瑞幸咖啡“自查”虚增了22亿营收,其实这本质就是财务造假了。那么瑞幸咖啡的未来会如何呢?

1、面临监管机构处罚和投资者诉讼赔偿

虚增收入22亿那是他自己“自谦”的说法,本质是财务造假,将会面临监管机构的惩罚,但是更重大的是后面会面临投资者的集体诉讼,据说最高将可能面临700亿的赔偿。这次做空机构早就定准了瑞幸咖啡,在2月1日浑水机构就宣布做空瑞幸咖啡,声称受到了一份89页的,称公司存在欺诈行为。

浑水机构是有备而来,这份报告十分详尽,比尽职调查报告还详尽得多,堪称实锤了,但是当时瑞幸咖啡“辟谣了”,所以瑞幸的股价从最大跌幅26%收窄至10%。此后一段时间价格甚至还有所回升。直到3月6日美股开启暴跌之路之后才再次下跌。

浑水机构有实锤,现在瑞幸咖啡也“自爆”了,瑞幸咖啡很难逃过监管机构的处罚和投资者的集体诉讼,这不是瑞幸咖啡把一切都推给一个高管就能应付的。

2、商业模式被证伪

瑞幸咖啡从一开始诞生虽然一方面受到资本的追捧,被奉为新零售的代表企业,但是一方面也备受质疑,被质疑的就是他的商业模式。中国人没有喝咖啡的习惯,星巴克虽然在中国算成功,但是星巴克在中国并不算是纯粹的卖咖啡或者喝咖啡的,星巴克更多的是售卖的“空间”,我们去星巴克有那次是去真的喝咖啡呢?我们只是去以喝咖啡为名进行谈事情的。

瑞幸咖啡如何走和星巴克的模式是很难被认同的,因为无法建立一个和星巴克竞争的品牌,所以瑞幸咖啡走的是补贴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咖啡的价格,企图用这种价格补贴的方式来培养中国人喝咖啡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吸引的用户大多是价格投机者,对价格十分敏感,品牌忠诚度低,当补贴一旦结束,那么消费就会大幅减少,客户粘性是很低的。

但是瑞幸通过运营和财务数据在不断地论证他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通过规模化开店以后,可以降低成本,来提高坪效,在这些数据下,质疑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少。但是如今瑞幸咖啡虚增22亿营收,这不仅是财务造假和欺诈,更是证伪了外界对瑞幸商业模式的质疑是正确的。瑞幸的商业模式不成立,这个才是商业根基的动摇。

一个无法成立的商业模式,即便是撑过了监管处罚和投资者的集体诉讼,但是也撑不过市场的运行规律!


壹号股权


瑞幸昨晚发出公告,称自查发现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刘剑财务造假,牵涉约22亿元交易额。美国多家律所对其发起集体诉讼,控告瑞幸作出虚假和误导性陈述,违反美国证券法。


美东时间4月2日晚间,瑞幸咖啡股价暴跌,美股盘前一度跌超80%。开盘后,瑞幸咖啡股价就触发熔断机制,在20分钟内连续三次触发熔断。瑞幸咖啡共计在盘中六次暂停交易,跌幅68%。截止4月2日收盘,股价报收6.40美元, 股价跌幅75%。


4月3日,瑞幸店里爆满,APP崩溃,消费者希望在公司崩盘前用完储值或优惠券。


24小时被瑞幸的新闻刷屏,从承认财务造假到股价暴跌,到线下爆满到APP崩溃。

非常怀疑这里面有套路,说说我的看法,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已知

1、财务造假;

2、不能按时递交审计的年报,会直接导致退市。


优势

掌握信息披露时间上的主动权。


最优策略

这种情况下最优策略是内部切割,责任聚焦到内部少数人,弃卒保车。

从公告来看,瑞幸其他高管似乎对于这笔22亿的业绩造假并不知情,如今瑞幸的处理是首先将以刘剑为主的相关人员停职。


被弃的人甘心么?

1、中美没引渡条约,对个人不好追究,经济犯罪在中国很少被重判;

2、被弃的人不用怕分赃不均,可以事先开满看跌期权,这一波盆满钵满。

为什么这么怀疑?

自曝这个操作本身很迷,而且新闻稿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惊人。


后续如何发展?


这个锅不是一家公司的,锅里面还有承销商: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国际、海通国际为其联合;律所:金杜、竞天公诚、达维、佳利;审计安永,瑞幸大机构股东:美国银行、瑞银、Melvin;重仓瑞幸咖啡的基金中,有美洲基金、贝莱德。

这些利益相关方雷踩的很伤,但是金融市场归根到底是利益,不是义气,继续玩还有机会,退市才是输的干干净净。


最后,暴雷是因为虚假交易,但是如果你只看从今天到接下来一周时间的销量,然后年化,你会发现交易一下就不虚假了,顶着新冠疫情卖出天量,这说明啥,说明需求是真的,商业模式成立,前途一片光明呗(玩笑之语)。




管理常识课


4月2日,瑞幸咖啡披露,自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瑞幸咖啡于虚假交易相关的总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在此期间,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大幅膨胀,公司正在评估不当行为对其财务报表的整体财务影响。报告一出,瑞幸咖啡盘前跌逾80%,开盘报4.91美元,跌幅仍高达81.26%,市值跌回上市首日水平。

第一,2018年1月,瑞幸咖啡开始试营业,利用线上下单+线下门店自提或外卖的新兴咖啡售卖模式迅速切入市场。截至2019年底,瑞幸直营门店达到了4507家,第四季度新增827家,创下2019年单季度开店数量新高,当时瑞幸总门店数量比星巴克多了约200家门店,从门店数量上看已经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咖啡连锁品牌。

2019年5月,瑞幸咖啡成功在美国上市,成功融资6.45亿美元,是2019年以来亚洲公司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第二大规模的IPO。2020年1月17日,瑞幸曾在盘中创下51.380美元/股的最高股价,总市值一度突破123亿美元。

第二,瑞幸此次公布财务造假相关调查结果,其实很被动,可以说是被之前做空风波及随后带来的美国多家律所集体起诉给逼的。1月31日,知名做空机构浑水称其收到了关于瑞幸的匿名报告,指出瑞幸存在明显的财务和运营数据造假。浑水以研报的形式将这份报告公开,瑞幸股价随即受到抛空压力,经历了震荡调整后,在3月初开始大幅持续走低。

当时瑞幸否认所有指控,并称报告毫无依据,论证方式存在缺陷,属于恶意指控,但瑞幸的反驳没有证据支撑。随后美国多家律所对瑞幸咖啡提起集体诉讼,控告瑞幸作出虚假和误导性陈述,违反美国证券法,该项集体诉讼已于2月13日在纽约南区地方法院立案。

第三,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互联网咖啡公司,瑞幸咖啡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上市至今瑞幸的盈利模式始终没有跑通,“烧钱补贴换增长”的模式的质疑声也一直没有停过,浑水的做空和瑞幸初步财务调查结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态度,今年以来瑞幸两次股价大幅波动都与此有关。

疫情最严峻时期,瑞幸全国4500多家门店中仅有500家还在营业,为了尽早恢复销售,瑞幸不仅于春节期间上线新一轮补贴活动,但体量越大,恢复常态需要的时间越长,如今又面临“财务造假”“多家律所起诉”,前途堪忧。

总之,众所周知美国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这种事是非常严厉的,一旦罪名坐实,瑞幸肯定要退出美股并且承受巨额索赔,甚至走向破产。


50计划


在A股市场,中小型上市公司财务不造假的凤毛麟角,尤其“新业务 新业态 新模式”的创投类公司造假更是常态,瑞幸咖啡仅仅是其中之一罢了。乐视网 暴风科技 全通教育等等……可以举一千个这样的例子。这就是俺们这儿的股市生态,米国和香港成熟股市他们得适应才行。

瑞幸咖啡,如果财务造假坐实,首先面临集体诉讼,其原始大股东包括大量融资的直接受益者会被巨额索赔,大股东倾家荡产甚至被送进监狱在所难免,相关监管 会计 审计等等中介机构也会受到连带责任追究,监管机构也会开出巨额罚单。最终严重亏损 倒闭,公司从股票市场退市是大概率。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客请进


照妖镜!可谁是妖?


非一般的钟老师


瑞幸自己的局。看不出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