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藥”公司再爽約:被吹上天的100噸工廠或只是噱頭?

“暫時還未收到通知,一切以官方公告為準。”3月31日,對於外界廣為流傳的100噸工廠即將投產消息,基、茵、港(GeneHarbor)京東客服回應記者工廠何時投產諮詢時表示。

β-煙酰胺-單、核-苷-酸(簡稱NMN)因在研究中可以逆轉衰老,而常被人戲稱為“長、壽、藥”。

基、茵、港(GeneHarbor)2017年採用“全酶法”技術將其成本下降9成,為應對頻頻脫銷,2018年11月投建的100噸工廠備受市場關注。2年過去了,頻見報端的“大型工廠”仍未見投產跡象。

“長壽藥”公司再爽約:被吹上天的100噸工廠或只是噱頭?

攝於2019年6月-餘姚

一.“實驗室”逆襲,華麗轉身可靠嗎?

自2013年,哈佛Paul F. Glenn衰老生物學研究所研究發現NMN可幫助老年實驗組增長近三分之一的健康壽命(作用通過頭號輔酶NAD+呈現)後,基、茵、港短時間內引發不小關注,旗下該物質補劑甚至一度被稱作“長、壽、藥”。結合後期市場搶購、供不應求的現象,該企業一度在2018年再次投建了一家年產100噸的大型NMN工廠。

然而,調查發現,近年來火熱的基、茵、港僅僅只是半路出家做“長、壽、藥”相的“原料廠”。在此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該企業更多的是以“原料廠”身份示人。從2000-2017年,其核心業務在於用其優勢技術“生物酶法”制銷谷胱甘肽、海藻糖、腺苷蛋氨酸、輔酶A等物質,在2017年之前更多關注的是谷胱甘肽等物質,如2015年該企業曾砸巨資在江蘇常熟投了家百噸谷胱甘肽工廠。縱使公司創始人王駿教授曾威斯康辛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博士執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旗下擁有幾十位遺傳學、蛋白質工程、生物化學、工業發酵、化學工程領域科學家,但知名度並不高。

“長壽藥”公司再爽約:被吹上天的100噸工廠或只是噱頭?

對此,有人表示擔憂:一個實驗室背景的科學家,兩年內帶領公司從“原料廠”向“長、壽、藥”公司的轉變,信得過嗎?其客服回應道,“產品現已通過了瑞士SGS、日本JFRL、美國的GRAS認證。GRAS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對食品補充劑的安全認證,具有較高信度,目前客戶好評已超3萬”,這點咱們姑且不談。

二.投產時間一拖再拖,資金鍊斷裂?

隨著熱度攀升,核心產品頻陷斷貨危機。公司總裁王駿教授,2019年與浙江省領導的交談中表示,“預計100噸新工廠投產後,將一定程度緩解供不應求現象”。對於新工廠的投建,不少消費者解讀為“降價有望”並對新工廠持有高度期望。然而遺憾的是,2020年已過去四分之一,工廠仍未傳出投產消息。翹首以盼的客戶,紛紛猜測這是惜售“吊胃口”,還是現金流遇挫投不了產呢?

從過去一年的經營狀況來看,基、茵、港現金流尚為穩定。2019年,該企業曾多次因店鋪銷售額第一的業績登上京東戰報,且在過去一年除了建設寧波餘姚工廠、開海港城實體店外。在並無大型基建支出或重大商業投資的情況下,所謂的“資金鍊斷裂”可能並不大,疫情影響復工或是影響年初投產的主要因素。

對於消費者關注的新工廠投產時間問題,也有人認為“僅是小問題”,消費者真正該審視的應是自己所期待的新工廠投產後,是否真能帶來利好?

三.新工廠投產,真能大幅降價嗎?

對於“長、壽、藥”投產,消費者核心關注點在於能否降價。從目前來看,相比起日本單瓶2萬的售價降了95%以上,可仍是中產階級及以上消費群體的“玩物”,對於低收入群體而言價格門檻不低。因此,部分人寄希望於新工廠投產後產能大幅增加帶動降價。

然而,業內人士認為降價期望落空概率較大,即使新工廠投產售價也不會帶來很大改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國際範圍內已落地的抗衰老技術稀缺,大部分科研成果仍處於實驗室階段;

二、相較於其他抗衰老技術,愛沐茵已佔據明顯優勢,就連僅針對局部組織的幹細胞治療就已賣至60萬一針的天價;

三、100噸產能最多也僅能滿足40萬人的消費,而國內目前僅60歲老年人就已達2.54億,“長、壽、藥”供不應求局面將不會徹底改變;

四、如果人人長壽,社會風險將同步增加。


“長壽藥”公司再爽約:被吹上天的100噸工廠或只是噱頭?

香港科學園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即使一拖再拖的寧波餘姚工廠正式投產,除能夠稍加緩解供不應求現狀外,對於底層消費群體而言仍舊“毫無幫助”。因此,對普通人而言新工廠投產與否,並不值得過分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