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临危受命的无线电专家


在中央特科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名门,却成为家族的叛逆;他是工科高才生,研制出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与神秘的情报工作就此结缘;他搞过无线电,当过军工局局长和外贸部部长,同时还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的一生大部分事业都和电波结缘,毛泽东同志曾为他题词“坚持到底”。他,就是

中央特科无线电通讯科科长、中共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始人李强

李强:临危受命的无线电专家

李强,原名曾培洪,江苏常熟人。14岁小学毕业那年,五四运动爆发,李强参加了校外的新文化运动,逐渐对那些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产生了厌恶情绪,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惜字》的文章,公开与老师唱反调。因这篇文章在学校里引起轩然大波,李强被学校开除学籍,不得已来到上海的南洋路矿学校附中继续读书。从附中毕业后,李强放弃了到美国留学的机会,选择留在南洋路矿学堂的大学部继续深造,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南洋学堂的学习,为李强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这里他接受到了国民革命的启蒙教育,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李强:临危受命的无线电专家

(青年李强)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在这空前的反帝爱国运动中,李强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夏天,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党中央决定由江浙区委组织领导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江浙区委书记罗亦农看中了工科出身的李强,安排他为武装起义筹备武器弹药。如此重大的任务并没有难倒李强,李强自学能力强,好钻研,他从书店里买了几本制作炸药的英文书,又在旧书摊上买了一些兵工方面的参考书,从化工仪器公司买来石碳酸、硝酸和硫酸等,把这些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制作出了黄色炸药。由李强研制的这一批军火,后来在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枪声传到了与上海相隔百里的常熟。两天后,李强告别母亲,奔向上海。为了革命,他已经做好了牺牲一切的准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强跟随党中央转移到武汉,担任武汉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特务科负责人,负责惩处叛徒、保卫党中央、筹措资金、搜集武器弹药等工作。

1927年11月,周恩来在上海主持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情报保卫专门机构——中央特科。李强作为最早一批成员,参与了中央特科的筹建和完善工作,并担任第四科交通科科长。1928年秋,交通科改为无线电通信科,具体职责为研制和设立电台、培训电讯人才、开展与各地的无线电通信联络工作,此时的无线电通信科仍由李强负责。

李强:临危受命的无线电专家

△中共中央第一个秘密电台遗址延安西路420弄(原大西路福康里)9号

在掌握电台以前,中国共产党传递情报的方式主要是邮政通信,这需要经过国民党控制的邮检,很不可靠。有时由专门的秘密交通员传送信件,但途中可能遭遇军警盘查,风险也很大。于是,绝密信件就要求交通员记在脑中,到达目的地后再背诵出来。穿越山阻水隔,潜过敌人封锁,这种原始的传递方式往往需要几个月才能沟通一次,效率非常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内的有识之士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最可靠、最便捷的联络方式——无线电通讯。但是,国民党政府对无线电器材,特别是收发报机控制得非常严格,市面上根本没有成品销售。工科出身、在大革命中初显身手的“巧匠”李强,此时再次成为周恩来心中具体负责无线电工作的不二人选。

面对从未接触、一窍不通的无线电知识,以及国民党严格限制的无线电器材,李强接受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一方面利用租界的便利找到了一些英文无线电书籍,靠着自己的英文、数学和物理学基础,认真攻读英文版无线电教材;另一方面他以无线电爱好者的名义,同经营美国无线电器材的商人交朋友,从他们那里陆续购买了无线电器材、工具以及有关书刊。

李强:临危受命的无线电专家

(张沈川)

李强和另一位同志张沈川一起躲在上海的一幢阁楼里,按照刊物上介绍的电台线路图,拿着购买和拆下的零件,日以继日地学习组装收报机和发报机。一年之后,1929年10月,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终于研制成功。尽管机器笨重,灵敏度不高,功率也只有50瓦,但这是中共自行研制的第一台无线电通讯设备,当时的李强不过才24岁。1929年11月,经过苏联学成回国的电讯人才涂作潮等人改进技术,中国共产党第一座秘密无线电台在上海极司菲尔路福康里9号一栋三层楼房里建成。电台工作人员有毛齐华、张沈川、吴克坚等人。

1929年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在香港设立秘密电台。李强与报务员黄尚英来到香港九龙弥敦道街。与上海相比,英国人对香港的管理没有国民党那么严,且香港的无线电爱好者比较多,掩护电台更为便利。但是,当时的香港大环境依然十分恶劣,各方面条件也异常艰苦,在克服万难之后,李强终于在香港成功建立了秘密无线电台。

李强:临危受命的无线电专家

(李强)

1930年1月,上海、香港两地通报成功,第一封电报由黄尚英发出,张沈川接收,邓颖超亲自译电。此后,李强领导的中央特科无线电通讯科为武汉和天津的党组织建立了秘密电台,到1931年,上海党中央和全国国民党统治区和苏区根据地的主要党组织之间,基本实现了无线电通信联络,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此后,从上海到香港再到苏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电波在空中广为传播,虽然屡经磨难,但一直没有中断。电台的建立,被誉为“党的通信史上划时代的革命”。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各地党组织特别是苏区红军对无线电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培训电讯人才,成为李强领导下电讯科的重要职责。从1929年下半年起到1930年上半年,李强和张沈川等人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期无线电人员培训班,他们把各省选送的优秀青年分成几个小组,2至3人一组,李强教机务,张沈川教报务,通过上门教授、分散教学、单线指导的方式培训了中共第一批报务人员。此后,李强等人又分别举办了几期无线电人员训练班,为各地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

李强:临危受命的无线电专家

(中央特科电台训练班旧址)

1931年4月24日,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护送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后在汉口被捕叛变。顾顺章对李强的工作、生活甚至亲朋好友无所不知,此时李强已经不可能留在中央特科或者上海继续工作。另一方面,以王明为首的党中央也因为顾顺章的叛变对李强显示出了不信任。在此情况下,周恩来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李强到苏联继续深造。同年6月,李强经由哈尔滨来到莫斯科。在莫斯科,李强被安排到苏联邮电人民委员会通讯科学院学习工作,这一待就是七年。

李强:临危受命的无线电专家

(在苏联学习的李强)

在通讯科学院,学员来自不同的国家,相互语言不同,李强就用英语讲授数学、物理和无线电基本原理,后来又教他们制作零部件,干起了中央特科培训班的老本行。课余时间,他深入研究无线电理论,用数学分析法对美国人制造的菱形天线进行论证。经过一年多的大量运算、推导,他用英文完成了无线电科学论文《发信菱形天线》,引起苏联通信科学院的高度重视,

他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李强公式”并载入苏联百科辞典中。不久,李强被提升为研究员,成为当时苏联7位无线电专家之一。基于李强30年代在无线电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李强在解放后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这里的“学部委员”,就是日后的“院士”。在众多的学部委员中,李强是唯一的老资格的革命家。

李强:临危受命的无线电专家

远在苏联的李强时刻关心着祖国革命事业的发展。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之情让李强恨不得马上回到祖国。1938年初,李强几经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担任中央军委军工局副局长,1941年任局长。李强继续发挥其发明和创造精神,领导、计划、布置、设计并亲自动手参与到军工事业中,延安的军工事业和中共早期的无线电事业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全面的快速发展。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军工局制造出了近40台制造枪支的专用机床,由此建成了一座专门的造枪厂——何家岔兵工厂。1939年4月25日,

“无名氏马步枪”诞生,这是延安造出的第一支七九步枪,也是人民军队军工史上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步枪,从此,结束了兵工厂只修不造的历史。

李强:临危受命的无线电专家

1940年,毛泽东在延安高级技术干部会议上讲话,右二为李强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中苏外交和外贸事务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直接点将,1952年8月,李强由邮电部无线电总局局长、电信总局局长和政务院广播事业局局长改任外贸部副部长兼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李强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9年的外贸工作生涯。

29年间,李强既是苏联援华156个建设项目的见证人,又是中苏决裂后日夜与苏联幹旋谈判以减少国家损失的执行者。中美两国政府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同年7月7日,在外贸部谈判大厅的签字桌前,中国外贸部部长李强和美国驻华大使代表两国政府在《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上签字,为两国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1996年,李强逝世,享年91岁,走完了一个从爱国青年到红色特工,从革命家到科学家,从无线电专家到军工部长再到外贸部长的丰富多彩的传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