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一項人類首次!攻克六個技術難題!重慶這所高校,獲國家六部門聯合表彰!

近日,人社部、工信部、國防科工局、國資委、軍委政治工作部、中科院等六部委對在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

重慶大學嫦娥四號任務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研製團隊榮獲"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突出貢獻單位"稱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項目總指揮劉漢龍、總設計師謝更新榮獲"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實現一項人類首次!攻克六個技術難題!重慶這所高校,獲國家六部門聯合表彰!

劉漢龍

劉漢龍:男,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2013年12月任重慶大學聘為土木工程學院院長。2016年7月任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長期從事軟弱地基加固與樁基工程、環境岩土力學與工程等方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4項。


實現一項人類首次!攻克六個技術難題!重慶這所高校,獲國家六部門聯合表彰!

謝更新

謝更新: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支持,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帶頭人,重慶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擔任我國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總設計師。現任我國載人航天技術預先研究專家組專家、航天員及地外活動技術論證專家組專家;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國家"十三五"航天背景型號專家組專家、月球科學與應用論證專家組專家、深空探測科學目標論證專家委員會專家;我國深空探測重大任務編寫組成員;國際宇航聯合會教育專委會成員;中國宇航學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軍民融合教育研究分會理事;《中國科技論文》和《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等審稿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工程、環境健康與安全、空間環境、航天戰略規劃與管理


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項目是重慶大學牽頭組織創意設計參加國防科工局、教育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和中科院五部委聯合舉辦的"月球探測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獲獎作品,後經探月兩總系統評審於2016年底被最終確定為搭載載荷。

歷時3年,重慶大學嫦娥四號任務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研製團隊攻克了六個技術難題

1. 生物靜置生長控制技術;

2. 航天領域複雜力學環境下生物固定技術;

3. 月面自然條件下導光技術;

4. 月面高真空、寬溫差條件下密封技術;

5. 小尺度、高溼度、寬溫差條件下自主溫控技術;

6. 高溫度條件下相機防霧成像技術;

最終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搭載了棉花種子、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在三公斤的載荷內形成一個簡單的微型生態系統。通過研究生物在月球低重力、強輻射、自然光照條件下動植物的生長髮育狀態,為人類今後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了研究基礎和經驗借鑑。

2018年12月8日,生物科普試驗載荷搭載備受矚目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開啟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之旅。2019年1月3日,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隨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開啟了人類在月球表面的生物試驗,經加電開機發送放水指令,後從地面接收數據和傳回的數據顯示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種子發芽,這是在經歷月球高真空、寬溫差、強輻射等嚴峻環境考驗後,

人類首次在月球表面培育植物發芽並生長出第一片綠葉

實現一項人類首次!攻克六個技術難題!重慶這所高校,獲國家六部門聯合表彰!

這一成果得到國家領導和有關部委高度重視,境內外的CNN、BBC、TIME、Nature、Science、中央人民政府網、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科技日報、聯合早報、參考消息、環球時報等媒體深入報道。載荷總指揮劉漢龍、總設計師謝更新與嫦娥四號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重慶大學(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在此次任務中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在研製過程中先後與航天五院、航天八院,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中科院、兩七基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等單位進行接口對接、技術交流,對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進行多個技術難點攻關,圓滿地完成了試驗。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重慶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