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理論體系全新解讀

陰陽五行辯證法思想,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思想,它的理論體系是宏觀的、整體的、系統的。其樸素辨證唯物論,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偉大的文化工程。

春秋戰國時期,陰陽與五行各自獨立發展。西漢董仲舒將它們合二為一,有機結合在一起。正所謂:“萬物統一於五行,五行統一於陰陽,陰陽統一於天。”華夏中醫、政治、管理、兵法謀略、藝術文化和音樂,無一不打上陰陽五行的痕跡。


董仲舒理論體系全新解讀


漢代是華夏政治大一統的時代,其學術文化也趨向於大一統。董仲舒就用陰陽五行,整合了諸子百家思想。來解釋華夏核心價值觀——五常。

其一,董仲舒基於陰陽平衡,提出了天道觀。

董仲舒把陰陽平衡,看作自然界,倫理社會的構成法則,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儒學模式。

天有陰陽,人也有陰陽。

故而,物莫有不合,而合各有陰陽。天地為一合,天為陽,地為陰;君臣為一合,君為陽,臣為陰;父子,夫婦,也是如此。

因為陽尊陰卑,陽是居於主宰和支配地位的。故而,“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陰陽之道。”

於是,三綱之說,新鮮出爐了。

三綱之說,是董仲舒對於韓非子思想的發揮。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韓非子·忠孝》

韓非子和董仲舒想法很好,但萬一出現暴君和昏君咋辦呢?

董仲舒於是從“天人合一”出發,隆重推出了“天人感應”理論。

何謂天人感應?

天人感應,就是說:皇帝作為天子,必須服從“天意”,行“天道。”君主的行為與活動,全都處於老天監測之中。

君主順應民意,積德行善,老天就會降下祥瑞,以資鼓勵。即出現麒麟,鳳凰等吉祥之物。反之,君主作惡多端,上天就會憤怒,出現地震,日食,冰雹等災異事件。

如果君主還死不改悔,也可能出現“替天行道”的宋江。

應該說,“天人感應”理論,一定程度上,讓君主皇帝有所畏懼。

另外,董仲舒用五行學說,推出了中國核心價值觀“五常。”

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

其中,仁為東方之木,義為西方之金,禮為南方之火,智為北方之水,信為中央之土。

為什麼仁為東方之木?

仁居中不成嗎?

方位屬於自然科學範疇,而道德屬於人文科學。所以,二者不處於一個五行系統,不會產生什麼交集的。


董仲舒理論體系全新解讀


如果利用“五民”,即士、農、工、商、君,來解釋道德範疇的仁、義、禮、智、信,我覺得很合適。

禮屬於金,來自於金的從革之象。(具體五民理論,參見本人另外一篇文章《歷代王朝緣何,都不超過三百年》)

荀子說:“禮起源於何時?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勇。先王惡其亂也,故置禮儀以分之。”

禮儀為什麼產生?

因為人生下來,就有各種慾望,比如吃喝穿衣住房,長大了還要娶媳婦生孩子。但是人無限的慾望,跟有限的生存資源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有了矛盾,就有了你死我活的鬥爭。鬥爭必然導致整個社會失去秩序……

所以,先王要制定各種規矩和禮儀,來協調天子與諸侯,諸侯與諸侯之間的矛盾。咱們即使有鬥爭,也要遵從禮儀的規範。也就是說,鬥爭要講原則。

西周覆亡之後,荀子和韓非子師徒,講禮儀改造為法律制度。

西周之所以傾覆,就是因為周宣王周天子,自己踐踏了禮法。自上而下的,諸侯也不把周朝禮儀制度當一回事。

中國歷史上的強漢盛唐,開國皇帝劉邦和唐太宗,都為帝國制定了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但不是所有皇帝,都把這些禮儀當。比如漢武帝接連殺了四任丞相,還以腹誹罪殺了大臣顏異;唐玄宗一手締造了開元盛世,後期卻昏庸糊塗,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仁屬於土,農民屬於土,來自土的敦厚之象。

農民依靠土地生活,土地是不能夠移動的。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一般具有知足、淳樸、忍辱負重的品德。

智屬於木,手工業者屬於木。人要像樹木一樣,不斷從土壤之中汲取營養物質和水分,以及礦物質等養料,不斷充實自己。

義屬於火,來自火的光明之象。士大夫屬於火,屬於知識階層。

士大夫要堅持公平正義,要有氣節。孔夫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捨生取義。”

“義”,體現了一種超越個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規範。自古以來,顏真卿、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等,不都是捨生取義的典範嗎。

信屬於水,來自水的特性,商人屬於水。

大海的潮汐,總是如約而至。

錢塘江潮水,隔上一段時間必來,說明潮水有信。

潮水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夫子特別強調誠信,人如果沒有誠信,就不可能在世間立足。

五民之中,經商更加需要誠信。

俗話說,商無信不立。

重契約,守信用, 是一個商人最起碼的底線。一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要以誠信為本。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做:“仁不帶兵,義不行賈”。一個人全部做到仁、義、禮、智、信,也是不現實的。如果真有這樣的人,在社會險惡環境之中,往往成為失敗者。

故而,對於君主來說,要遵守自己定下的“禮法”,仁愛過度,反而可能丟了江山社稷。比如,宋襄公和明惠宗朱允炆。


董仲舒理論體系全新解讀


對於手工業者來說,要求腦子好使,也就是要有智慧。比如魯班,搞了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

對於農民來說,要有仁愛之心,堅決不做刁民。

如果農民兄弟都墮落了,社會就沒救了。

對於士大夫來說,要有“義氣”,追求真理有節操。不能誰給錢,就給誰打工,導致節操碎了一地。

對於商人來說,要講究誠信。一般來說,沒有做過虧心事的商人很少。改革開放初期,各項規則制定不完善,許多商人老闆利用政策漏洞,攫取了原始積累資金。總而言之,許多人都有原罪。

有了原罪不怕,重要的是要經常做好事給自己洗白了。

而西方大航海時代商人,通過殖民掠奪,黑奴貿易,以及鴉片貿易,賺取海量財富。有錢有勢之後,他們甚至發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制定憲法代替了禮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