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縣城關鎮抓實“四項舉措”鞏固已脫貧人口增收

自精準扶貧以來,孟津縣城關鎮貧困群眾累計脫貧750戶2260人,為持續增加脫貧群眾收入,確保脫貧群眾穩定脫貧防返貧,城關鎮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加大扶貧資金政策投入,強化項目覆蓋和幫扶工作,進一步提升扶貧工作質量。


一是走訪“澄底”。認真落實《孟津縣脫貧攻堅自查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深入開展“支部書記+扶貧專幹”遍訪貧困戶活動和幫扶責任人入戶走訪,印發重點工作提示,將脫貧戶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和貧困人口增減變動情況、貧困戶勞動力變動情況、“兩不愁四保障”存在的問題、鞏固脫貧成果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未外出貧困勞動力情況等作為重點排查內容,對排查出的問題,建立相應工作臺賬,明確工作責任和強化幫扶的措施,做到底子清、方向明、舉措準,為精準幫助貧困戶發展扶貧產業和“送崗上門”轉移就業提供數據支撐。
二是政策“牽拉”。城關鎮出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獎補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小微產業獎補意見》,持續落實《城關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意見》,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和因戶制宜的辦法,支持貧困群眾發展花椒、中藥材等種植、牛羊豬等養殖和葡萄、桃、蘋果等觀光采摘園的高效特色農業,鼓勵貧困群眾通過轉移就業增加收入,支持貧困群眾發展小商店、快遞投遞點等三產服務業,以政策無縫“拼接”拉動貧困戶自主發展增收。2020年,鎮財政發放貧困群眾花椒種植補貼54萬元,引導群眾新發展花椒連片種植5100多畝,啟動實施貧困戶小微產業項目53項。

三是項目“覆蓋”。盤活“老”項目。城關鎮組織扶貧、國土規劃等部門對2016年以來實施的23個產業項目的運行情況、帶貧協議完善情況、項目資料和公示公告情況等逐一自查,堅持立行立改和邊查邊改,對2017年九泉村油用牡丹、中藥材種植及加工科技扶貧項目續簽了帶貧協議,幫助調整了生產內容,推動轉產增收,確保項目帶貧效益。激活“新”項目。2020年申報資產收益類產業項目7個,第一批4個,慶山大棚和朱莊村冷庫項目正在建設,賈滹沱紅薯雜糧加工項目已建成投產;第二批纏陽農機租賃、李家窯冷庫建設和獅子院生豬養殖3個項目正在做設計、預算,通過資產收益類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和差異化分配,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3.5萬元以上,帶動貧困群眾發展增收。用活“電”項目。全面落實光伏扶貧差異化分配辦法,制定光伏扶貧收益分配方案,明確2020年全鎮6個光伏扶貧項目收益的80%以上用於設置村級公益崗位,優先選聘受疫情影響的貧困勞動力上崗,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務工增收。
四是服務“助力”。在貧困群眾增收上主動作為,認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群眾和帶貧企業的影響,針對性開展扶貧“服務”。強化“消費扶貧”服務,認真統計分析帶貧企業滯銷農產品情況,對接聯繫市場需求,幫助賈滹沱村誼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銷售紅薯粉和紅薯粉條500公斤,強化扶貧農產品“上網”銷售,幫助瀍河谷公司、誼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有需求的帶貧企業在全國消費扶貧工作系統註冊銷售產品9個。強化“送崗上門”服務,通過微信公眾號、村電視終端、張貼就業崗位海報和送招聘信息上門等方式加大宣傳,組織農民工就地務工選崗會2次、農村婦女進廠選崗1次、農民工外出務工歡送會和“到鎮挑人 送崗上門”就業扶貧專場對接會,聯繫企業合作社吸納貧困勞動力基地務工等方式,提供就業崗位800多個,幫助20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安排貧困勞動力公益崗位123人。強化“技能培訓”服務,結合產業結構調整需求,2月中旬,在6個花椒連片種植村組織開展花椒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培訓6期次,140餘名貧困群眾參加培訓,提高了群眾花椒種植管理技術,以技術促效益,進一步提高花椒畝產收益,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