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和“寒食節”都是2636年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設立的


“清明節”和“寒食節”都是2636年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設立的


清明節一般在每年公曆4月4日、5日、6日其中的某一天,這一天流傳下來的習俗:踏青、掃墓、植樹、放風箏等等,全國各地還有地方特色十足的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


“清明節”和“寒食節”都是2636年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設立的


那麼清明以及前一天的寒食節為什麼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要設立呢?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繼母的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從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後邊又有追兵隨時都可能殺過來。一時間都沒了主意,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從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很是感動。


“清明節”和“寒食節”都是2636年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設立的


  經過十九年的奔波,重耳在秦國和楚國的協助下終於回國繼位,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即位後晉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帶上老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清明節”和“寒食節”都是2636年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設立的


  晉文公有一日忽然想起了介之推,差遣身邊的宮人快去召來,派去的人回覆說,在公子剛剛繼位不久,介之推已經離開京城不知何往了,晉文公羞愧不已,派人多方探尋終於打探到介之推和老母親在綿衫居住,於是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之推淡泊名利,又不圖封賞。任憑軍士們怎樣在山下喊話也不應答。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於是有人獻計,說介之推為人最為孝順,如果防火燒山,他肯定會為了老母親活命而走出山林,於是熊熊大火燃起。 大火燒遍綿山,燒了兩日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去了。晉文公見狀,嚎啕大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把發現樹洞裡血書的日子定為清明,


“清明節”和“寒食節”都是2636年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設立的


  至今在我國的山西一帶的很多地方依然保留著寒食節當天不動煙火,已表示紀念介之推不貪圖功名利祿,忠心救主的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