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就在“家門口”

走進韶關武江區重陽鎮萬侯村香芋種植基地,拖拉機打田聲轟鳴,農民們施肥的施肥,覆泥的覆泥。重陽鎮農業農村辦主任何應榮介紹,在這個基地裡務工的貧困勞動力有11人,每人一天干下來能掙120元。“現在政府大力鼓勵發展農業產業,在這個基地裡幹活,收入也穩定了,離家近,心裡很踏實!”貧困戶侯伯說。

武江區有勞動力貧困人口共有551人,其中475人以務工為主,佔比86.2%。在疫情防控期間,該區抓緊抓實就業扶貧,從就業需求入手,提升就業匹配和推介服務,推進農業產業復工和發展,拓展各類公益性就業崗位,多措並舉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目前,武江區現有475名貧困勞動力人口已全部實現返崗就業。

雙向“搭橋”匹配崗位

3月中旬,武江區龍歸鎮山前村的貧困戶林玉珍接到通知,3月底就可以去工廠上班了。“受疫情影響,待在家裡無處找工作,心裡很著急。鎮裡派了幹部瞭解我的情況,幫助我填寫求職意向小程序,不多久就接到了上班的通知。心裡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了!”林玉珍高興地說,“不管是工作的地點、崗位、薪酬,都符合我心裡的期待”。

精準匹配、迅速就業的背後,是武江區對勞動力就業服務工作的統籌調度、各方聯動。連日來,各鎮安排幹部逐戶瞭解聯繫貧困勞動力的家庭人員結構、用工需求、外出就業意願,並結合貧困戶家庭成員年齡、文化、技術等條件,努力幫助貧困戶找到合適的工作。

武江區人社局負責人介紹,區人社局做好線上“搭橋”,將各鎮摸排和在求職意向小程序上收集的貧困勞動力就業需求,按需分類推送給企業,由企業對適合的求職者作出反饋,搭建起企業和勞動力的供需渠道。同時,還牽頭組織小型對接會,把崗位送到村裡去,讓貧困戶與企業“零距離”溝通,最快速度實現就業,不斷暢通貧困戶務工之路。

用產業帶動就業

在武江區龍歸鎮鄉村家庭農場,20多名工人正在種植水稻和育苗。“今年疫情不方便外出,鎮裡想方設法給我們務工的路子,讓我去農場裡幹活。”貧困戶練美秀說。練美秀從2月19日起到鄉村家庭農場,從事番薯育苗、平整田地、清理水渠等工作。武江區鄉村家庭農場流轉了土地120多畝,是武江區扶貧安置點之一,像練美秀一樣,在鄉村家庭農場的貧困勞動力有3人。就在家附近的農場務工,眼前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在武江區,各鎮正加快推進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合作社復工復耕,充分運用“產業+就業”扶貧模式,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在重陽鎮黃岸村的黃金百香果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吸引了22名貧困勞動力留在家鄉務工。

武江區委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江區將繼續動態跟蹤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確保穩定就業,鞏固提高脫貧質量,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攻堅任務。

南方日報記者 潘俊宇

通訊員 楊長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