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密碼:部首組成漢字之三,部首組成“理性字”


漢字的密碼:部首組成漢字之三,部首組成“理性字”

古漢字中大量的是“理性字”,這些“理性字”是在漢字部首感性字(或者稱之為“象形字”)的基礎上通過理性思維,將部首經過理性的組合排列後形成的。這些“理性字”能夠具象、簡潔、科學地表達出較複雜客觀事物和主觀抽象的事物。

一、部首組成理性字表達出複雜客觀事物和抽象主觀事物

把客觀世界裡的複雜事物,以及主觀世界裡的抽象事物,在文字裡表達出來,的確給漢字造字者提出了複雜而艱鉅的哲學思辨任務。把客觀世界裡複雜事物,以及把主觀世界裡抽象事物,在造字中,要表現為具象化、簡潔化,的確需要深刻的哲學思辨。但是,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又恰恰是能夠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找尋到解決這些困難的方法。如果不是在人們具體的生產生活中去找尋,而是希望從純粹的哲學思辨中去找尋,遁入無休無止的哲學空想,遁入純粹的哲學模式裡去找尋,那麼最終的結果必然是一團亂麻,理不出頭緒來的。

務實,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造字先祖們把握的準則。因此,他們總是能夠在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歷史中,突破造字中哲學思辨的亂麻,找尋到每個漢字的理性表達方式方法。因此,龐大的漢字字庫裡的近1萬個漢字,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來的是一個個清清楚楚的理性字;讓我們得以在幾千年後能夠繼承他們的睿智思維的成果。

比如,鷄(雞)、雞(雞)等字表達出來的是雞等家禽的被馴養這種規律。鷄由“奚+鳥”,雞由“奚+隹”組成。而奚字則是由“爫zhao+么+大”組合而。“爫、大”表示的都是人的上方手(爫),下方手(大),下方手(大)往往指的是人的雙手,而“么”表示的是纖維做成的繩子。奚字含義是七手八腳將人或者動物捆綁起來。古代有“奚人”,其含義是指的男奴隸。

奚+鳥(鷄)、奚+隹(雞),講的都是被人七手八腳用繩索束縛起來,加以馴養出來的家禽。鷄、雞它們均是來自野生的鳥(或者“隹”)。雞等家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鳥,而是被馴服的鳥。這就是鷄、雞兩字的來歷。

又如,溫馨的“馨”字。“馨”字由“殸qing+香”組成。“殸”由“聲+殳”組成,“聲”在甲骨文中表示的是古代的石磬(在後來人們又製造出青銅磬),“殳”在甲骨文中表示的是手中拿著工具。“殸”表示的是人們用手中工具在敲擊石磬。試想,“殸”,表示的是人們一邊在有節奏地敲擊著磬石或者青銅做成的樂器;一般情況下,樂工奏出的都是舒緩的樂曲,這種樂曲令人心情愉悅。“香”則由“禾+日”組成,原意是豔陽下的禾苗散發著迷人的清香;在“馨”字裡的“香”字,表示的則是人們一邊還燃有香料。“馨”字表達的就是,人們在燃著檀香等香料的環境中欣賞著舒緩的、令人愉悅的音樂,這種感覺自然是很溫馨的。

“樵”字是由“木+焦”部首組成。先看“焦”,它由“隹+灬(火)”組成,表示的是隹(短尾巴的鳥)在火上烤,隹的肌肉會因為在烈火燒灼下而掉油,並且縮小變黑,這就是焦。 “樵”字表示的是:樵夫只能砍伐死去的樹木,而不能砍伐還活著的樹木,這就是古代中國的樵夫,完全實行的是綠色林業,環保林業啊。看看現在世界上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把那些成片活生生的綠色樹林砍伐掉,這與古人的科學看法要差多遠啊!

“獻”(“獻”)字由“虍+鬲+犬”等組成,字義上表達的是用器皿(鬲)將虍(虎)犬等野獸烹飪熟後,奉獻給一些特殊人群。

“戱劇”(戲劇)二字講的是一項很專業的事情,怎麼講清楚戲劇這個事情呢?古漢字的表現方式是很獨特的,但是又是能夠揭露這種事情的本質特徵的。 “戱”字由“虛+戈” 組成,“劇”字由“豦+刂” 組成。這兩個字的含義非常相似。“虛”字由“虍+業”組成,表達的是“虍頭業身”的動物,這種動物有沒有呢?沒有的。“豦”字則由“虍+豕”組成,表達的是“虍頭豕身”的動物,這種動物有沒有呢,同樣是沒有的。“虛” 與“豦”兩個字講的都是虛假的動物;而“戈”與“刂”相似,都是武器。戱劇(戲劇)二字講的都是用武器去擊打那種“虎頭業身”或者“虎頭豕身”的虛假動物,但是擊打起來又要像真的事情一樣,這就是“戱劇(戲劇)”。

有個謎語這樣來揭示演出舞臺上戱劇這件事情的,謎語說的是:“日行千里不出房,有文有武有君王,親生兒子不同姓,恩愛夫妻不同床。”謎底是“唱戲”即“戲劇”。

這種“戲劇”表演活動所表現的事情,基本不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戲劇中表現的,往往是以往歷史中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有時也會表現主觀上認為未來要發生的事情。戲劇用比較抽象、集中的表現手法,抓住過去所發生的最關鍵事件或者衝突,簡要概括地揭示事情的發展和變化的結果。戲劇中,劇情變化劇烈、衝突不斷、跌宕起伏,很能抓住人心。因為戲劇中情節生動,變化劇烈,幾個簡單動作就表達日行千里,從甲地來到乙地;幾場開幕的演出,就表達社會發生的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變遷。因此,漢字中有“劇烈、劇變”等字組來揭示事物發生的迅猛和劇烈的變化。

“貿易”兩字揭示的是一件包羅萬象的人類活動。怎麼樣正確來定義“貿易”呢?古漢字把貿易活動的關鍵歸結為貿(“卯+貝”)以及易(“日+勿”)。這裡用極為簡約的兩樣東西——“卯+貝”,以及這兩者之間的變易來表示“貿易”。其中一位是“貝”,也就是錢;另一位是“卯”,即貨物。貨物千千萬萬種,那種最平常?啊,卯木最簡單。所謂“卯木”講的不是參天大樹的“喬木”,而是低矮的灌木叢;人們砍伐卯木,是開荒種地的需要,也是生活中燒柴的需要。這裡的“卯” 是被砍伐下來的卯木,也就是代表燒柴。“易”字由“日+勿”組成,這裡表達的是日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的變化情況。

“貿易”就是“卯,貝”之間的物主變易。換言之,就是交出貨幣(貝)得到柴火(卯),或者賣出柴火(卯),得到貨幣(貝)。“貿易”這兩個字表達的就是這種商業活動,或者說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是十分清楚和準確地表達貿易活動的。

又如“秋”字,表達的是人們熟悉的秋天、秋景這樣一個包羅萬象的極複雜的事物。但是,組成該秋字的卻是“禾+火”這樣簡潔、這樣明瞭的部首組合字。

“受”字也是表達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複雜事物的,其組成的構件是上方手“爫”(zhua)和下方手“又”(you),中間則是被雙方收受的物件“冖”。

“愛”字則是表達人們一種複雜感情的字,用上方手“爫”,下方手“又”,以及中間是包裹好的一顆心(“冖+心+丿”),表達人們互相將自己的心奉獻給對方,這種愛(愛),應當說是世界上最為準確、科學表達愛情和愛意的構字了。

“思”字由“田+心”組成,也是將兩個人們最為常見的表達事物的字的部首相結合,而組成的新字。圍繞著種田得到糧食和其他物品,而進行的思想活動是人類最經常、最大量的思想活動。這個表達思想的“思”字,在造字上的創造精神也是令人稱奇的。

二、日字部首組字

這裡以表達紅日(又稱為“太陽”)活動的一組古漢字為例,就足見古漢字在表達一些人類熟悉的自然界活動,特別是以日為中心的諸多人類活動上的簡潔、明瞭和透徹。

1 當夜晚過去,紅日剛剛升起在東方地平線上時,用字來表達就是“旦”字。

這個字由“日+一”組成,“日”是日的象形字,“一”是地面的象形字,“旦”字完整地表達的是紅日升起在地平線上時的情景。這種情景對於主要是在中國華北平原上居住的先祖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自然現象了。而“早”字,表達的則是“日+一+丨”即紅日升起在地平線上,並且有一根樹杆那樣高的時候,其時間在一天裡還是很早的。

2 當紅日升起到中天時,漢字就有“昊”字。

“昊”字由“日+天”組成,表達的是日升起到中天,當然明亮、光明,光焰萬丈了。這個字的含義當然就有光明、明亮等含義。

3 當赤日炎炎,也往往導致地上禾苗半枯焦時,有“炅”字。

“炅”字由“日+火”組成。當然,“炅”字也可以表示紅日溫暖的含義。

4 當紅日如火,旱魃施虐時,出現的是“旱”字。

在紅日如火,暴烈的日光照射著大地,將地面上的草和樹木都曬死了,連樹木上的樹葉細樹枝都曬死而脫落時,樹木只剩下樹幹了的時候,自然地面上的溪河湖泊也都乾涸了,魚蝦也都曬死了,那是一種什麼自然現象能夠這樣恐怖?那就是自然界裡的“旱”(日+幹)災,乾旱天氣導致的蕭殺情景應當是“旱”的極致吧!“旱”字極其傳神地揭示出旱災的可怕了,將旱魔的囂張情況,揭示無遺。“旱”字,由“日+幹”組成,“幹”字是樹幹的象形字;“旱”字,正是揭示旱災時樹木只剩下樹幹的慘烈情景。

5 “朝”和“莫”字是相對的,表達清晨和黃昏兩個時刻。

古漢字中,“朝”和“莫”字是相對的。

“朝”字是由“十+日+十+月”組成,兩個“十”表示的是草等植物,因為朝日東昇,光芒萬丈,因而草叢的陰影是越來越淡漠的。這是紅日從東方剛剛升起,還處於草叢之中時,這與日出東方,剛剛出現在地平線上的含義是一樣的。還應當指出,造字者還特別注意當時天空中還有月亮,與日在草叢中(日和上下兩個十字組成,這裡的十字是艹字的一半,艹字就是草字的意思)一起構成“朝”字。

按照中國人思想產生出的豐富的聯想,這個由日月組成的“朝”字,加上不同的部首,能夠形成不同字義的漢字。比如“潮”字和廟(廟)字。中國人很早就發現日月對於潮流的影響,“潮”字正是由“氵+朝”組成;日月又代表陰陽、男女,因此,廟(廟)字也是由“廣+朝”組成,表達的是,廟裡供奉著自己的男女祖先。

太陽落山的黃昏時候,則用“莫”字來表達。甲骨文中這個“莫”字是由“艹+日+艹”組成,表達的是太陽落山前處於草叢中的形象,即落日在西方降落時上下都有“艹”(草)來遮擋著。這時的日處於草叢中,並且是艹越來越多起來,也就是暮色越來越濃重,日即將落下地面的情景。

實際上,在甲骨文中“朝”字和“莫”字才是真正相對的。因為在隸書階段,為了讓“莫”字表達出“不”的意思,特地製造了“暮”字來代替“莫”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