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018年10月30日,大侠金庸驾鹤西行,享年94岁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大侠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初六)生,原籍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1955年以“金庸”笔名,开始创作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2020年3月10日,金庸诞辰96周年,诸多大V传媒奉上头条,都说先生开创了一个江湖新时代。


看来,大侠并未走远。


大侠仍与我们同在,与我们一起,一起直面疫情肆虐,诸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多众志成城、赴汤蹈火。


我们确信,大侠之为大侠,定然感同身受、情难自禁。


我们确信,大侠之为大侠,定然夜不能寐、泪流满面。


因为大侠走过昨天,经历太多阴晴圆缺、生死沉浮。


因为大侠一生坎坷,饱览无穷恩断义绝、大喜大悲。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遥想小少离家,大侠流落衢县(即今衢州市衢江区及柯城区的石梁镇、航埠镇、华墅乡、沟溪乡、九华乡、七里乡),就读浙江省立衢州中学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查良镛就读浙江省立衢州中学时的学生档案


时值狼烟四起,侵华日军灭绝人性,疯狂发动细菌战,在衢县城内罗汉井5号黄家大院投下鼠疫杆菌,一手造成当地及周边地区鼠疫大爆发,累计发病多达30余万人,死难人数高达51407人。


其中包括大侠的同窗好友毛良楷。


毛良楷原本身强力壮,是班里的运动健儿。


但一染上鼠疫,所有人避之不及,只能由班主任姜子璜自掏腰包,拿钱出来,重金雇了两个农民,连夜抬出县城,径直送上江中小船。


小船停在“江水连衢港,云山带越墟”的衢江中,说是防疫隔离手段,却任其漂浮,无人看顾,不啻等死。


江边回来,送行的老师姜子璜和随行的班长查良镛,一边互泼热水浇身,以防沾染带有鼠疫杆菌的跳蚤,一边久久流泪,难以止抑。


他俩的眼前,久久不曾消逝毛良楷那一张痛苦而又绝望的脸。


后来,金庸自嘲,说“这是战争期间唯一自觉有点勇敢的事”。


其实,这样的“勇敢”,他宁死不要。


这是他第一次真实感受死亡的切近和恐惧。


第一次真实感受命运的残酷和虚幻。


那一个衢江之夜永远地留存在了他的记忆深处。


所以,他旅居衢州,不到两年,却始终不忘那一个烂柯山下、望涛楼上的浙西县城。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今日衢州

他说他的“许多创作灵感来自衢州”。


他这就把衢州写进了他的武侠世界。


如果说,金庸的十四部武侠代表作,可以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来概括;


那么,十四字中,至少有三个字与衢州息息相关。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第一个字是“射”,即《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里有——

岛上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紫,端的是繁花似锦。


他焦急起来,跃上树巅,四下眺望,南边是海,向西是光秃秃的岩石,东面北面都是花树,五色缤纷,不见尽头,只看得头晕眼花。花树之间既无白墙黑瓦,亦无炊烟犬吠,静悄悄的情状怪异之极。


这是郭靖初上桃花岛时的情景,而这桃花岛,据说大侠生前亲口认证,正是而今舟山群岛中的桃花岛。


其实不然。


当年大侠写《射雕英雄传》,需要一个海上小岛,既离大陆不远,又不太近;于是,在地理书上找,确实找到了那么一个点。


但这一个点的真正雏形却是衢州市石梁镇静岩村的溪中岛。


舟山只是给了一个外表的名字,其内在的灵魂则在衢县。


第二个字是“碧”,即《碧血剑》。


一部《碧血剑》,至少有近40处提到石梁,甚至还有了一个虚构的“石梁派”,于是,书中便就有了“石梁离衢州二十多里,是一个小镇,附近便是烂柯山。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石梁现貌

相传晋时樵夫王质入山采樵,观看两位仙人对弈,等到一局既终,回过头来,自己的斧头柄已经烂了,回到家来,人事全非,原来入山一去已经数十年。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烂柯山上两峰之间有一条巨大的石梁相连,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搬上,当地故老相传是神仙以法力移来,石梁之名,由此而来”。


至于《碧血剑》中的诸多风云人物、江湖大佬,无论龙游帮帮主荣彩、沙老大及其帮众,还是石梁派温氏五祖及温家众人、金蛇郎君之妻温仪与女儿温青青等,那就一概都是衢州人。


第三个字是“倚”,即《倚天屠龙记》。


2009年1月18日,张纪中新版《倚天屠龙记》在龙游举办开机仪式。


据说完全是大侠意思,金庸亲自推荐了龙游石窟,那一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那一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


事实上,龙游地处浙江中部,属衢州境内。站在那一名叫石岩背的小山村口,放眼远眺衢江的“西岸小梅春”、“万古身潺湲”,还就真有“日多好景谁同咏,樽有清醪且自倾”的心境。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衢州境内的龙游


2004年,大侠重回衢州,重回母校,重回现已改名衢州一中的原浙江省立衢州中学,恍如隔世,不免对青春年少的而今学子,动情说道:


“我是你们的大师兄!我曾经在很多大学里演讲,虽然别人也叫我大师兄,但你们才是我真正的师弟师妹!”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004年金庸重回衢州母校


于是,大侠当场挥毫,赋诗一首——


温雅豪迈衢州人,同学少年若弟兄;

六十年中常入梦,石梁静岩夜夜心。

大侠入梦,衢州在心,多的是萧峰的叩问:“我来自何处,我是谁?”


萧峰,即乔峰,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男主,天下丐帮帮主,一生有情有义,心系苍生,第一悲剧英雄。


萧峰的名言是:“我已不做大哥好多年!萧峰必须死,这是改变不了的结局。”


萧峰以必死的信念笑傲江湖。


我们的一线医护人员则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决绝奋战疫情。


同样是人,同样有对家的思念。


一线医护人员在防护服上写的是:“我想家。”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一线医护人员有泪不轻弹,生怕哭了会花防护镜。但一说到家,他们还是止不住泪如雨下。


对于很多患者而言,我们的一线医护人员,就是乡音和乡容,一个碰肘礼,一条微信,一个微笑,一句加油,都是倍感亲切,让人振奋。


家,总是人心中最暖的一块,最软的一块。


家,总是人之心灵的最好归宿。


所以,金庸生前亦言:“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有时回忆小时候在这里的生活,有一些是很美丽的。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


大侠终老异乡,但魂兮归来,应已回到浙西衢州,应已回到石梁静岩,应已回到海宁查家老宅。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伫立在衢州一中内的金庸楼


所谓“亲常在,不远游”的反面,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是大侠的不幸。

乡音无改是金庸的幸运。


陈年往事,过眼云烟,大侠的世界可以有残缺,可以有不尽完美的江湖过客,可以有不相守的爱,不消弭的仇。


但侠义永存,英雄永存、情谊永存,终是大侠的一生执念。


生活总要继续。


所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彭银华倒下了,彭银华的妻子说,她会告诉未出生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是英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彭银华与妻子的婚纱照

所以,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医生、副主任医师黄文军倒下了,黄文军的妻子一直保留着他的请战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黄文军发给科室主任的“请战短信”


所以,湖北省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夏思思倒下了,爱人吴石磊牢牢记着她的“笑容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夏思思夫妇与孩子在海边玩耍


所以,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倒下了,刘智明的女儿刘洋在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中说:“你们这一生早就将我第一天踏进大学校园、步入临床专业时所许的誓言,烙印在了本能之中。”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刘智明的女儿刘洋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总之,侠义之下,是牺牲、是成全、是眼观天下、是心存天下。


一个8岁的小读者问金庸,何为“侠气”。


金庸回答道:“侠气就是帮助人家。不会武功的人,也可以有侠气。”


大侠之为大侠,不是因为武艺高强,打遍天下无敌手。


金庸不会武功, 害怕是本能,勇敢却是选择。


没有人生来就是大侠。


但一事当先,国难当头,挺身而出,不避艰险,就是大侠。


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任在肩,各司其职,就是大侠。


总之,谁都可以是一个大侠,一个英雄,


只要血总是热的,


总要人活着,就是为了让更多人活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