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我的孩子好像有人格分裂!”當看到孩子性情大變的時候,父母要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當然,這也只是父母的過度猜測,年幼的孩子,怎麼會患有多重人格呢?

父母的解釋是這樣的:以前孩子一直都是聽話懂事,直到有一天,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偷跑出去玩耍惹了禍。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孩子犯了錯,作為媽媽當然要嚴厲地批評孩子,讓孩子認知到自己的錯誤。

但是爸爸疼孩子,不願意看到孩子受到傷害,就出面袒護孩子說:孩子小不懂事,你跟孩子一般見識做什麼。”

媽媽聽到這話,也沒有對孩子過多地批評,就放過了孩子。

但是從那以後,孩子的性格就變了一個人,在家裡遇到一丁點委屈就和父母發脾氣,還喜歡摔東西威脅父母。

讓孩子去做作業,孩子猛地鎖上房間的門,然後對著父母罵罵咧咧,言語和態度極其偏激。

每天放學後,不告訴父母就和小夥伴出去玩耍。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家長要注意了,你的孩子可能已經落入了“破窗效應”。

什麼是破窗效應呢?

破窗效應最初源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

他找來了兩臺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環境優美的富人區,另一輛停在比較混亂的窮人區。

實驗者摘掉了停在窮人區車的車牌,打開了頂棚,第二天發現車子被偷走了。

而停在窮人區的車,過了一個星期依然完好無損。

後來實驗者用錘子砸壞了車子的玻璃,幾天以後,車子也被偷了。

以這個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經典的“破窗效應”理論。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破窗效應認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且打破後沒有及時修理,其他人就會受到一些示範性的縱容從而去打破更多的玻璃。

漸漸地破窗多了,就會帶來無序,在這種公共氛圍下就會滋生犯罪。

孩子也是如此,假如孩子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地引導教育,孩子就會習慣性地犯錯。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破窗效應”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危害呢?

  • 多次嘗試父母禁止的事情

現在很多兒童教育專家表示:在孩子三歲之前定家規非常重要。比如要尊重長輩、不能說髒話、不能撒謊、不能在河邊玩耍等等。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第一次犯錯”沒有制止,孩子的意識裡就會想要嘗試其他“違規”的事情。必然玩火、玩水得等等。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 孩子犯錯成為習慣

年幼的孩子雖然有了自我意識,但是對自己的行為沒有分辨對錯的能力,做事都按照自己的意願。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教育,孩子並不覺得自己的錯誤很嚴重。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無意識的習慣。比如孩

子第一次說髒話,家長覺得無所謂。孩子今後會習慣性的說髒話,而且很難在短時間內改正。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 孩子會養成更多的壞習慣

小孩子的心理和性格都會被外界因素所影響而改變,家長如果沒有第一時間阻止孩子。

他們的行為習慣會“自由發揮”,養成更多的壞習慣。

比如孩子第一次撒謊沒有被制止,會逐漸撒謊成癮,然後學會誣陷他人、威脅別人等等。

身上的壞習慣也會被無限延伸,最終可能會誤入歧途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家長要如何避免孩子落入“破窗效應”呢?

  •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生活習慣的培養也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塑造,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是獨自穿衣服、打掃房間、整理玩具、做家務等等。

尤其是做家務,孩子通過勞動,不但可以體會到生活的來之不易,父母的辛苦,也會體會到勞動的快樂。

在勞動者,孩子養成了堅毅的品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自我約束性也就更強。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如果孩子已經落入破窗效應,家長要如何補救呢?

  • 及時改正孩子的壞習慣。

如果孩子出現了破窗效應,父母應該做的就是指出孩子的錯誤,防止孩子出現更大的錯誤。

孩子身上的各種壞習慣,都要讓教育孩子改正,告訴孩子好習慣的益處,讓孩子逐漸擺脫破窗效應。

  • 讓孩子自己反思,承擔責任。

孩子犯了錯之後,父母首先要讓孩子意識到犯錯的原因和嚴重性,之後應該會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知道了犯錯需要承擔的責任,孩子有了親身教訓,下次也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當然,在教育的時候,父母不要用偏激的方式,像是訓斥打罵,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抗拒情緒。

家長要耐心地引導孩子反思,然後不斷改正進步。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孩子原本像是一汪清泉,家長要引導孩子流入江河湖海,不要讓孩子被“汙染”,成為一灘汙水。孩子改掉了壞習慣,嚴於律己,將來才會大有出息。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10冊不過是6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孩子已經踩中了破窗效應?堵住第一次破窗,讓孩子成功“逃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