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窗: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


知识窗: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

一直以来,在重要人物逝世后,都设置哀悼日,以表达对逝者的崇敬和追思。下半旗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志哀方式,是公众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

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确规定了哪些人士逝世,可以降半旗志哀;同时,还规定: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降半旗致哀的领导人是1950年10月27日逝世的任弼时;至今已有20多位领导人逝世后降半旗志哀。

在伤亡惨重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也会宣布设立全国哀悼日,以显示对普通民众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第一次全国哀悼日于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三天举行,深切哀悼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

第二次全国哀悼日于2010年4月21日举行,对4·4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第三次全国哀悼日于2010年8月15日举行,对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第四次全国哀悼日于2020年4月4日举行。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所谓下半旗,并不是将国旗下降至旗杆的一半处,也不是直接把国旗升至旗杆的一半处,而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

知识窗: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


知识窗: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


知识窗: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


知识窗: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


知识窗: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


知识窗: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