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故事的啟發

讀《哈佛家訓》感想之一

我們每個人兒時都有夢想,但大多數人的夢想隨著時間的推移,夢想也隨之消失在雲霄之中。下面這則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有一位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時,無意間發現時隔50年前,曾經執教過的幼兒園孩子寫的一疊作文,作文的題目《未來我是xXx》,50年過去了,這群孩子實現他們的夢想了嗎?這位老師重新翻開這些作文,孩子們千奇百怪的理想深深的吸引了老師,31個孩子都描述著自己的未來,有的孩子想當作家,有的孩子想當王妃,有的想做宇航員……,孩子們的夢想五花八門。

有的想當海軍大臣,有位孩子熟記法國27個城市名想當法國總統,其中有個盲童孩子的理想深深吸引了老師,他的理想是做英國的一位內閣大臣,他將是第一個進入英國內閣的盲人。

這位老師目睹這時隔五十年前孩子們的夢想,萌生一個奇特想法,何不把這些作文重新發到每個孩子們手中,看看他們自己現在是否實現了五十年前的夢想。老師把自己的想法與報社溝通,並刊登了一則啟事,昔日的同學們看到啟事後,書信象羽毛一樣紛紛揚揚飛向老師手中,這些書信中有商人,有學者,有政府官員,當然,也有些不乏身份低微的人,這些人都很想拿回兒時的作文,看看兒時自己的夢想,老師根據他們的地址將作文及他們兒時的夢想一併寄還給了他們,一年多過去了,只剩下那個盲童孩子的作文沒來索要,老師想,畢竟己過去五十年了,這期間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何許這孩子己不在人世,老師正準備把這本作文捐給一家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的一封信。

這位大臣給老師信中寫到,他就是那位盲童孩子,感謝老師還一直保存著他的作文和兒時的夢想,信裡其中有一段話讓老師感慨萬千,“我已經不需要那本子了,因為從50年前起我的夢想就一直紮在我的腦海裡,我一直沒有放棄過,50年過去了,我已實現了我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其他同學,只要不要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隨風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兒時的夢想,青春的憧憬,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夢想能否實現,最終取決於我們是否堅持,看似簡單的道理,在我們大多數人中,有的青春憧憬的夢想隨時空變化早已蕩然無存,有的在尋夢過程中,遇到挫折而放棄與夢想成功擦肩而過。中國有句熟語“只要功夫真,鐵桿也能磨成鏽花針”,“滴水穿石”這些闡述同樣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你的夢想,持之以恆不畏艱難去追求,你一定會到達理想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