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现在喜剧电影特别受欢迎,情景喜剧衰落下去了为什么?

三国英雄曹操


我看过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老房新客》等等,我觉得情景喜剧没落最大原因是现在不管是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剧,导演都是选流量小生,人气高,颜值高,观众也喜欢看这种大制作,明星阵容,现在的年轻偶像,演技差,脾气大,不愿吃苦,找替身,抠图,情景喜剧对演员要求本来就高,要是找小鲜肉去拍,没有那个预期效果,票房不好,导演当然不会去碰这个题材,当导演的肯定想让票房卖的好,投资人也是要票房分成的,没有利益没人愿意投资,所以情景喜剧会慢慢没落,喜欢情景喜剧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导演不会为了小部分人的喜好,不挣钱去拍一些没有利润的片子,也会影响自己的声誉,再给封个烂片之王就更不划算了。偶像演员也不愿意拍情景喜剧,偶像演员也怕被定义为谐星,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喜剧电影这几年发展的风生水起,以黄渤,邓超,沈腾,等演员为例,他们的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观众愿意看,电影笑料足,内容符合当下观众口味,所以喜剧电影发展的越来越好。





小品相声综艺汇


在现在的物质生活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处在比较忙碌的状态,很多人看中精神生活,忙碌了一天下了班多少心中都有些累,更需要的喜剧来填充生活,给自己绷紧一天的神经好好放松放松,所以喜剧更迎合当代的多数人比较受欢迎,无论是什么时代,从古希腊的阿里斯托芬时代,直到今天的我们,通过戏剧,包括悲剧和喜剧,认识生活,是一条不变的道理。尤其是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同样由于人们忙忙碌碌,很少能够坐下来安静地思考,养心、养神,而喜剧能够让人们在连续不断地笑声中,获得某种严肃的生活哲理,寓教于乐。

回到1992年,此时的王朔、英达、英宁为了拍摄《我爱我家》四处游说,忽悠自己的远房表舅投下几百万,用了各种裙带关系才凑齐演员,在深山老林里躲避应酬埋头写剧本。或许此时此刻的遭遇,恰巧预示着情景喜剧未来面临的各种窘境,那时的情景剧真的是特别难的,不仅投资方难找,演员也是很少接这种戏,情景剧在这个时代中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逐渐没落,任何一种题材的电影,要么是开辟时代的精品引领时代潮流,要么就是在迎合时代中翻腾这一时的浪花,总有去旧迎新的东西,比如新媒体的发展造就了电商,让更多的有趣的东西快速直接地迎合人们的需求,这样才会有利益链的扩展,我们需要什么就会有什么新事物的诞生,时代发展的趋势,有谁又愿意放弃利益而存在的!


爱电影推电影


我是新语,针对问题说到的喜剧电影受欢迎,喜剧情景剧衰落的问题,简单谈下自己的看法。

一、时代变化

情景剧依托于电视媒体,在情景剧兴盛的时代,以电视为主的家庭休闲娱乐方式占据了人们的多数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情景剧会发源于美国,由于美国的电视产业发达,创作者乐见于通过电视方式实现壮大发展电视的各类剧作,所以在那个年代成就了像我们熟知的美国《老友记》、中国的《我爱我家》这样的经典之作。

二、市场导向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休闲娱乐的媒介、方式更加多元,电视逐渐退出了主导地位,电脑、手机、大荧幕开始兴起,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影视作品观看方式和途径也相应的有了新的调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情景剧显然已经不能独霸一方了,当然在此过程中仍不乏精品之作,《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爱情公寓》可以算是国内情景剧最近的一次大发展。

三、专业素养

情景剧相对于电影、电视剧,其每一集的时间控制的更短,所要表现得内容又足够要多,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赢得观众的认可,直白的说是一乐,这就有赖于剧本的创作和演员的表演功底。但是现在社会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流量,流量明星更多看的是颜值,在舞台实力、人物性格把握上的用心程度自然不如过去。如果故事情节不足以打动观众,收到的效果自然很是一般,也不会被市场认可,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创作能力和演员素质

总之,不论是各种表现形式,其实都是在不同时代根据人们不同需要做出的一种方式选择,孰优孰劣其实没有必然的标准。


视说新语


要说国产情景喜剧是怎么衰落的,就得先从他的诞生说起。三十年前,内地人能看到的电视剧种类不多,比如《敌营十八年》《西游记》《济公》《红楼梦》《上海滩》《四世同堂》等,几乎都是历史题材和严肃题材,和普通人的生活距离很远,人民群众迫切希望看到讲日常生活的电视剧。直到1991年,第一部国产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才算填补了这个空白。

《编辑部的故事》由赵宝刚、金炎执导,王朔、冯小刚、马未都领衔编剧,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主演,将目光聚焦在《人间指南》编辑部几位编剧的身上,剧情通俗搞笑,又杂糅了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其中优秀的片段即使今天看也不过时。《编辑部的故事》的大获成功,让留美归来的英达看到了机会,他将美国风靡已久的“sitcom”引入中国,王朔则直译作“情景喜剧”。

1993年,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播出。这部电视剧由英达指导,梁左、英壮等人编剧,汇集了文兴宇、宋丹丹、梁天、杨立新、关凌等演员,讲述了北京一家六口人的柴米油盐生活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下中国社会的一个横截面。得益于当时开放的言论环境和整个剧组互帮互助式的集体创作,《我爱我家》的台词造诣和剧情内核可谓高山仰止,兼顾喜剧效果的同时不失辛辣讽刺,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时至今天也没有一部国产电视剧能在这方面超过《我爱我家》。

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好评,创下了年度第一的收视纪录。英达乘势成立了“英氏影视公司”,后来推出一系列耳熟能详情景喜剧,比如《家和万事兴》《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地下交通站》等,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喜剧演员和编剧,成为情景喜剧界的一面旗帜。

1999年,由北京亚环影音制作有限公司、全国有线台协作体、英国格兰纳达集团联合创办的节目《630剧场》在全国百余家电视台同时开播。《630剧场》瞄准晚间六点档,主打“家庭生活情景喜剧”,捧红了一大批情景喜剧,其中有《闲人马大姐》、《中国餐馆》、《幸福街》等,收视率最高时甚至超过12%。

情景喜剧的持续火热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03年底,中国情景喜剧产业研讨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将情景喜剧提升到产业链的级别讨论未来情景喜剧的发展战略。站在今天看这件事不禁有些惋惜,如果情景喜剧真的能完成产业链升级,不至于会如此迅速的衰落。

国产情景喜剧从兴起到衰落二十年,一直靠优秀的创作团队支撑,没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当人才陆续退出后继无人时将不可避免的衰落,最后被网络时代彻底击溃。


迷戀Ni


锦衣之下

天赋异禀的六扇门女捕快袁今夏(谭松韵 饰)因为一桩案件和性情狠辣的锦衣卫陆绎(任嘉伦 饰)结下梁子,今夏本以为此生与他再无交集,奈何冤家路窄。朝廷十万两修河款不翼而飞,今夏奉命协助陆绎一起下扬州查案,替朝廷找回丢失的官银。本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却因惊天密案联手。两人从势同水火到刮目相看再到情难自已,命运的齿轮从此旋转在一起。然而事与愿违,今夏竟是当年夏言案的遗孤,背负家族血仇的她与陆绎之间横生了无法跨越的鸿沟。最后,两个有情人历经苦难,为救百姓、抗倭寇、锄奸佞,放下家族仇怨,联手对敌,冲破世俗枷锁,勇敢地走到了一起

爱的迫降

某天因遭受飓风及滑翔伞事故、在北韩不得不进行紧急迫降的财阀女继承人尹世莉(孙艺珍 饰),及因为爱她而将她好好隐匿并守护著的特级军官李正赫(玄彬 饰),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的爱情故事

想见你

以寻人为起点的旅程,雨萱往返20几年的时空,是否能够找到改变关键?在某个时空裡走丢了的雨萱与诠胜,最后会是注定以另一种形式厮守吗?由爱编织的谜局,在穿梭流年中,越来越清晰

精英律师

罗槟是全景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戴曦为了闺蜜的一场官司去律所找罗槟理论,误打误撞,机缘巧合成了罗槟的助理。在共事过程中,俩人因在为人处世上的见解差异,频发冲突。同时,出于对律师这个职业的热爱,戴曦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上,最终引起男友的不满,二人分手。在经过几个项目上的相互协作后,戴曦和罗槟对对方都有了更多的了解,戴曦由最初讨厌罗槟,逐渐对他产生尊敬,而罗槟也受戴曦感染,不仅在关心输赢,也变得去关爱他人。历经磨炼,戴曦最终成长为一个优秀富有正义感的律师,在工作上,和罗槟也有了更多的默契,两人成了一对颇得业界认可,所向披靡的最佳搭档。

剑王朝

乱世之年,诸国百姓纷纷尚武而存。风鸣梧桐落酒铺里身患顽疾的丁宁因半日通玄,十日破境等一系列天才举动,一时间成为江湖最炙手可热的存在,伪装成其小姨的长孙浅雪愈发感到这个少年像极了她爱慕多年的巴山剑首梁惊梦。从鹿山会盟到岷山剑会,丁宁和太子元子初以及白羊洞师兄弟们的友谊日渐深厚,他逐渐成长为少年们的领袖。蘅王元武和王后叶甄开始感到不安,昔日两人背叛梁惊梦和巴山剑场的真相正被逐渐揭开,一场旷世决战蓄势待发。此时蘅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国难当前,生死变得那么微不足道,时间更让原本简单的仇恨复杂起来,离别与苦痛将丁宁洗练得愈发稳重,这一次,他不想再重来

一夜新娘

女主角花溶与多位性格迥异、身份背景截然不同的男性之间发生的情感纠葛。出身富贵世家的花溶励志成为侠女,在闯荡江湖过程中与秦尚城、金逸文等人相遇。共同经历一次次的历练成长后,花溶与秦尚城、金逸文三人间的情感交织日渐复杂,一众青年热血儿女的情感归处也成为该剧最大的看点

身为一个胖子

胖女孩甄圆圆瘦身成功后摇身一变成为超模界新星Eva,与男神阮东升再次相遇,上演了一段啼笑皆非、相爱相杀的浪漫爱情故事...

陈情令

十六年前,天下五分,姑苏蓝氏,云梦江氏,清河聂氏,岐山温氏,兰陵金氏共治天下。温氏一家独大,其余四家均受其苦。众家青年中,江氏故人之子魏无羡性格开朗,和以雅正闻名的姑苏蓝氏弟子蓝忘机相识并引为知己。一次偶然的机会,二人发现了蓝氏一直以来守护的秘密,二人继承遗志,为苍生消除隐患。但没想到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温氏家主温若寒。众家不堪其辱,合力讨伐温氏。温氏覆灭后,魏无羡却为保护温氏无辜之人不惜与众家对立,最终被奸人所害酿成大祸,误害师姐江厌离,自己也不知所踪。十六年后,消失已久的魏无羡在莫家庄出现,偶遇故人蓝忘机。莫家庄一桩桩诡异的凶案显得扑朔迷离。随着真相一步步揭开,身处幕后的金光瑶渐渐难以隐藏。最后金光瑶身死,蓝忘机承担起了匡扶天下的使命,而魏无羡不忘初心,最终潇洒世间。



推荐20194月份最近看的10部剧


麒麟影视阁


这个问题可以分做两部分来回答:喜剧电影为何受欢迎,情景喜剧为何在走下坡路。

首先说一下喜剧电影为什么受欢迎,我个人认为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喜剧电影的受众面积特别广,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

第二、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太大,需要一个宣泄口来释放自己的情绪,一部喜剧电影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休闲放松方式,起码在这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大家是放开身心投入电影让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大笑,没有什么忧愁和苦恼,也可以说是让大家暂时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第三、喜剧电影的制作或者要求并没有其他种类的电影那么高,只要能让大家开心的笑就可以了,是否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其实大家的并不是特别在乎,因为本来也就是图一乐呵,笑过就好。

其次聊一下为何情景喜剧为何在走下坡路,我认为也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情景喜剧对于演员的要求很高,是需要演员对人物进行剖析和研究的,需要演员能够深入到角色当中,这是需要演员下功夫琢磨,甚至融入角色当中去生活,但是现在电视剧的套路基本上就是走流量,谁红用谁,反正有粉丝买单,这也导致了不单单是情景喜剧,可以说是大部分的电视剧,都无法让观众满意。

第二、一个饱满的情景喜剧,重点在剧情,有趣的剧情穿插和让人捧腹大笑的梗尤为重要,这也就对编剧的要求比较高了,一个好的编剧也是一部好的情景喜剧的灵魂,反观现在的情景喜剧,梗都是从网络上直接复制粘贴下来,没有新意,再加上让人反感的罐头笑声,只能让观众感觉到满屏的尴尬,并不能让观众真正的开心。

第三、投资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娱乐圈的钱好赚,所以这也就导致了一大部分其他行业的人进军娱乐圈,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商人的目的就是赚钱,对于剧本之类的,根本不会在乎,有流量明星,有个剧本就投资开拍,粉丝买单,回收资金,根本不会考虑这个剧是否符合观众的需求,一个不尊重观众需求的投资人又怎么会拍出符合观众心意的情景喜剧呢。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点观点,也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点点想法,如有冒犯之处,请大家谅解,谢谢!


靓丶靓丶靓仔


一句话总结:国产情景喜剧从兴起到衰落二十年,一直靠优秀的创作团队支撑,没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当人才陆续退出后继无人时将不可避免的衰落,最后被网络时代彻底击溃。

0.开始之前

要说国产情景喜剧是怎么衰落的,就得先从他的诞生说起。三十年前,内地人能看到的电视剧种类不多,比如《敌营十八年》《西游记》《济公》《红楼梦》《上海滩》《四世同堂》等,几乎都是历史题材和严肃题材,和普通人的生活距离很远,人民群众迫切希望看到讲日常生活的电视剧。直到1991年,第一部国产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才算填补了这个空白。

《编辑部的故事》由赵宝刚、金炎执导,王朔、冯小刚、马未都领衔编剧,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主演,将目光聚焦在《人间指南》编辑部几位编剧的身上,剧情通俗搞笑,又杂糅了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其中优秀的片段即使今天看也不过时。《编辑部的故事》的大获成功,让留美归来的英达看到了机会,他将美国风靡已久的“sitcom”引入中国,王朔则直译作“情景喜剧”。

1.出道即巅峰

1993年,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播出。这部电视剧由英达指导,梁左、英壮等人编剧,汇集了文兴宇、宋丹丹、梁天、杨立新、关凌等演员,讲述了北京一家六口人的柴米油盐生活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下中国社会的一个横截面。得益于当时开放的言论环境和整个剧组互帮互助式的集体创作,《我爱我家》的台词造诣和剧情内核可谓高山仰止,兼顾喜剧效果的同时不失辛辣讽刺,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时至今天也没有一部国产电视剧能在这方面超过《我爱我家》。

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好评,创下了年度第一的收视纪录。英达乘势成立了“英氏影视公司”,后来推出一系列耳熟能详情景喜剧,比如《家和万事兴》《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地下交通站》等,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喜剧演员和编剧,成为情景喜剧界的一面旗帜。

1999年,由北京亚环影音制作有限公司、全国有线台协作体、英国格兰纳达集团联合创办的节目《630剧场》在全国百余家电视台同时开播。《630剧场》瞄准晚间六点档,主打“家庭生活情景喜剧”,捧红了一大批情景喜剧,其中有《闲人马大姐》、《中国餐馆》、《幸福街》等,收视率最高时甚至超过12%。

情景喜剧的持续火热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03年底,中国情景喜剧产业研讨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将情景喜剧提升到产业链的级别讨论未来情景喜剧的发展战略。站在今天看这件事不禁有些惋惜,如果情景喜剧真的能完成产业链升级,不至于会如此迅速的衰落。

2.变则生,不变则死

2000年后的内地电视剧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专业的电视剧制作公司纷纷成立,电视剧的质量、产量和种类都大幅增长。电视台愈发重视节目收视率和商业价值,黄金档的概念被不断强化。越来越商业化的电视剧市场,让当时的情景喜剧面临危机。

低成本是情景喜剧摆脱不掉的属性,但人人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没有钱,就请不到明星;没有明星,电视台就不愿意播;播不出去,就卖不出好价钱;卖不出高价,投资方要么赔钱,要么索性收手。这一连串问题说明情景喜剧的商业价值很低,难以得到资本和平台的青睐。一时间,情景喜剧竟与电视台黄金时段几乎无缘。

情景喜剧从业者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尝试从各个角度对现有的情景喜剧进行改良和包装,削减了针砭时弊、社会讽刺等严肃内容,加入了更多轻松时尚的内容。有走本土化战略的,比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湖南的《一家老小向前冲》;有走差异化题材的,比如军旅题材的《炊事班故事》系列、职场题材的《都市男女》、抗日题材的《地下交通站》,还有儿童题材的《家有儿女》。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国产情景喜剧界的另一座大山——《武林外传》。

2006年1月,《武林外传》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首播。本剧由尚敬指导,尚敬和宁财神编剧,闫妮、沙溢、姚晨、喻恩泰、姜超等人出演,在一个虚构的明朝客栈里以后现代的方式讲述传统的武侠传奇。喜剧有两大方向:讽刺和解构,如果说《我爱我家》是讽刺喜剧的泰斗,那么《武林外传》就是解构喜剧的巅峰。《武林外传》通过“古今错乱”的方式将情景喜剧和古装武侠结合起来,并深入解构传统武侠世界,把刀光剑影的江湖浓缩在欢乐的小小客栈之中。幽默搞笑又不失内涵的故事,加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使得《武林外传》播出后迅速引起广泛讨论,甚至出现《武林外传》和春晚抢收视率的盛况。可以说,《武林外传》是对国产情景喜剧商业价值的一次彻底挖掘。但《武林外传》的成功仿佛是国产情景喜剧的一次“回光返照”,此后情景喜剧江河日下,几乎毫无起色可言。

3.一地鸡毛

前面说过,国产情景喜剧始终摆脱不了“没有钱,就请不到明星;没有明星,电视台就不愿意播;播不出去,就卖不出好价钱;卖不出高价,投资方要么赔钱,要么索性收手”的恶性循环。缺乏资本的注入使得国产情景喜剧一直没法建立起成熟的产业链,既无法吸引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宋丹丹、蔡明、闫妮、姚晨、沙溢、张一山、杨紫。。。从情景喜剧这个舞台走红又离开的人太多太多。

演员留不住,编剧则被市场和审查双重背刺。熟悉中国影视产业的都知道,中国影视产业对于商业利润的过度追求将资金大幅偏向演员和制作方,编剧一直不受重视,和当年《我爱我家》剧组编剧酬劳最高形成了鲜明对比;审查的不断收缩则极大限制了编剧的自由发挥,《我爱我家》已成绝唱,导演吕小品接受采访时曾说:“光我自己经历的戏,被毙的就太多了。”

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岌岌可危的情景喜剧来了一次釜底抽薪。网络上的笑话段子紧跟热点、反应及时、贴近生活,相比之下所有线下的喜剧创作都难以匹敌;《生活大爆炸》《老友记》《老爸老妈罗曼史》等高质量的美国情景喜剧通过网络广泛传播,拉走了大部分年轻受众,进一步挤占了国产情景喜剧的市场。此时,两位编剧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一部饱受争议之作诞生。

2009年,《爱情公寓》播出。此剧播出后收视率爆红,到第三季达到人气巅峰,随即爆发了广泛争议,因为这部剧抄袭了许多经典美剧的内容,每集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抄的。撇开这点不谈,《爱情公寓》的每集长度和制作周期远长于一般的情景喜剧,制作环节也更注重后期处理而非现场调度,除了观众笑声外也几乎没有任何情景剧的要素,严格来说应该归类于偶像剧而非情景喜剧。就连导演本人也强调自己是偶像剧而非情景喜剧。但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爱情公寓》是他们记忆里最后一部成功的国产情景喜剧。

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说来有些讽刺,国产情景喜剧本来就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根基不深,最终却被“国货”和“舶来品”共同击败,最后留下的“门面”还是个山寨货。2014年,英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有时间重操旧业,振兴国产情景喜剧,如今六年过去了,情景喜剧依然没有任何起色。最后的“门面”《爱情公寓》第五季姗姗来迟,情景喜剧行业曾面临的演员流失问题《爱情公寓》也没躲过去,而且这一部的情景剧元素少得可怜,给这个不是情景喜剧的情景喜剧画下一个勉强的句号。让人不禁感叹:国产情景喜剧真的完了。

回到1992年,此时的王朔、英达、英宁为了拍摄《我爱我家》四处游说,忽悠自己的远房表舅投下几百万,用了各种裙带关系才凑齐演员,在深山老林里躲避应酬埋头写剧本。或许此时此刻的遭遇,恰巧预示着情景喜剧未来面临的各种窘境,一切在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雾冷笙箫


泻药

没人拍

没剧本

关键是没有电影来钱快

电视剧从拍摄到后期没有电影来的快

喜剧电影基本低成本高收益

可是在低的成本也得有人拿钱出来拍吧?

不是没人喜欢了,是没人拍了

真怀念武林外传 炊事班 都是经典

要说国产情景喜剧是怎么衰落的,就得先从他的诞生说起。三十年前,内地人能看到的电视剧种类不多,比如《敌营十八年》《西游记》《济公》《红楼梦》《上海滩》《四世同堂》等,几乎都是历史题材和严肃题材,和普通人的生活距离很远,人民群众迫切希望看到讲日常生活的电视剧。直到1991年,第一部国产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才算填补了这个空白。《编辑部的故事》由赵宝刚、金炎执导,王朔、冯小刚、马未都领衔编剧,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主演,将目光聚焦在《人间指南》编辑部几位编剧的身上,剧情通俗搞笑,又杂糅了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其中优秀的片段即使今天看也不过时。《编辑部的故事》的大获成功,让留美归来的英达看到了机会,他将美国风靡已久的“sitcom”引入中国,王朔则直译作“情景喜剧”。1.出道即巅峰1993年,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播出。这部电视剧由英达指导,梁左、英壮等人编剧,汇集了文兴宇、宋丹丹、梁天、杨立新、关凌等演员,讲述了北京一家六口人的柴米油盐生活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下中国社会的一个横截面。得益于当时开放的言论环境和整个剧组互帮互助式的集体创作,《我爱我家》的台词造诣和剧情内核可谓高山仰止,兼顾喜剧效果的同时不失辛辣讽刺,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时至今天也没有一部国产电视剧能在这方面超过《我爱我家》。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好评,创下了年度第一的收视纪录。英达乘势成立了“英氏影视公司”,后来推出一系列耳熟能详情景喜剧,比如《家和万事兴》《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地下交通站》等,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喜剧演员和编剧,成为情景喜剧界的一面旗帜。1999年,由北京亚环影音制作有限公司、全国有线台协作体、英国格兰纳达集团联合创办的节目《630剧场》在全国百余家电视台同时开播。《630剧场》瞄准晚间六点档,主打“家庭生活情景喜剧”,捧红了一大批情景喜剧,其中有《闲人马大姐》、《中国餐馆》、《幸福街》等,收视率最高时甚至超过12%。情景喜剧的持续火热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03年底,中国情景喜剧产业研讨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将情景喜剧提升到产业链的级别讨论未来情景喜剧的发展战略。站在今天看这件事不禁有些惋惜,如果情景喜剧真的能完成产业链升级,不至于会如此迅速的衰落。2.变则生,不变则死2000年后的内地电视剧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专业的电视剧制作公司纷纷成立,电视剧的质量、产量和种类都大幅增长。电视台愈发重视节目收视率和商业价值,黄金档的概念被不断强化。越来越商业化的电视剧市场,让当时的情景喜剧面临危机。低成本是情景喜剧摆脱不掉的属性,但人人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没有钱,就请不到明星;没有明星,电视台就不愿意播;播不出去,就卖不出好价钱;卖不出高价,投资方要么赔钱,要么索性收手。这一连串问题说明情景喜剧的商业价值很低,难以得到资本和平台的青睐。一时间,情景喜剧竟与电视台黄金时段几乎无缘。情景喜剧从业者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尝试从各个角度对现有的情景喜剧进行改良和包装,削减了针砭时弊、社会讽刺等严肃内容,加入了更多轻松时尚的内容。有走本土化战略的,比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湖南的《一家老小向前冲》;有走差异化题材的,比如军旅题材的《炊事班故事》系列、职场题材的《都市男女》、抗日题材的《地下交通站》,还有儿童题材的《家有儿女》。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国产情景喜剧界的另一座大山——《武林外传》。2006年1月,《武林外传》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首播。本剧由尚敬指导,尚敬和宁财神编剧,闫妮、沙溢、姚晨、喻恩泰、姜超等人出演,在一个虚构的明朝客栈里以后现代的方式讲述传统的武侠传奇。喜剧有两大方向:讽刺和解构,如果说《我爱我家》是讽刺喜剧的泰斗,那么《武林外传》就是解构喜剧的巅峰。《武林外传》通过“古今错乱”的方式将情景喜剧和古装武侠结合起来,并深入解构传统武侠世界,把刀光剑影的江湖浓缩在欢乐的小小客栈之中。幽默搞笑又不失内涵的故事,加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使得《武林外传》播出后迅速引起广泛讨论,甚至出现《武林外传》和春晚抢收视率的盛况。可以说,《武林外传》是对国产情景喜剧商业价值的一次彻底挖掘。但《武林外传》的成功仿佛是国产情景喜剧的一次“回光返照”,此后情景喜剧江河日下,几乎毫无起色可言。3.一地鸡毛前面说过,国产情景喜剧始终摆脱不了“没有钱,就请不到明星;没有明星,电视台就不愿意播;播不出去,就卖不出好价钱;卖不出高价,投资方要么赔钱,要么索性收手”的恶性循环。缺乏资本的注入使得国产情景喜剧一直没法建立起成熟的产业链,既无法吸引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宋丹丹、蔡明、闫妮、姚晨、沙溢、张一山、杨紫。。。从情景喜剧这个舞台走红又离开的人太多太多。演员留不住,编剧则被市场和审查双重背刺。熟悉中国影视产业的都知道,中国影视产业对于商业利润的过度追求将资金大幅偏向演员和制作方,编剧一直不受重视,和当年《我爱我家》剧组编剧酬劳最高形成了鲜明对比;审查的不断收缩则极大限制了编剧的自由发挥,《我爱我家》已成绝唱,导演吕小品接受采访时曾说:“光我自己经历的戏,被毙的就太多了。”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岌岌可危的情景喜剧来了一次釜底抽薪。网络上的笑话段子紧跟热点、反应及时、贴近生活,相比之下所有线下的喜剧创作都难以匹敌;《生活大爆炸》《老友记》《老爸老妈罗曼史》等高质量的美国情景喜剧通过网络广泛传播,拉走了大部分年轻受众,进一步挤占了国产情景喜剧的市场。此时,两位编剧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一部饱受争议之作诞生。2009年,《爱情公寓》播出。此剧播出后收视率爆红,到第三季达到人气巅峰,随即爆发了广泛争议,因为这部剧抄袭了许多经典美剧的内容,每集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抄的。撇开这点不谈,《爱情公寓》的每集长度和制作周期远长于一般的情景喜剧,制作环节也更注重后期处理而非现场调度,除了观众笑声外也几乎没有任何情景剧的要素,严格来说应该归类于偶像剧而非情景喜剧。就连导演本人也强调自己是偶像剧而非情景喜剧。但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爱情公寓》是他们记忆里最后一部成功的国产情景喜剧。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来有些讽刺,国产情景喜剧本来就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根基不深,最终却被“国货”和“舶来品”共同击败,最后留下的“门面”还是个山寨货。2014年,英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有时间重操旧业,振兴国产情景喜剧,如今六年过去了,情景喜剧依然没有任何起色。最后的“门面”《爱情公寓》第五季姗姗来迟,情景喜剧行业曾面临的演员流失问题《爱情公寓》也没躲过去,而且这一部的情景剧元素少得可怜,给这个不是情景喜剧的情景喜剧画下一个勉强的句号。让人不禁感叹:国产情景喜剧真的完了。回到1992年,此时的王朔、英达、英宁为了拍摄《我爱我家》四处游说,忽悠自己的远房表舅投下几百万,用了各种裙带关系才凑齐演员,在深山老林里躲避应酬埋头写剧本。或许此时此刻的遭遇,恰巧预示着情景喜剧未来面临的各种窘境,一切在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猫猫腻


情景喜剧为什么会衰落下去?诚邀回答。

中国电视剧若有编年史,《武林外传》无疑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06年1月2日,这部自带颠覆精神的国产情景喜剧横空出世,开播后的第10天收视率便飙升至9.49%,其大结局甚至被安排在除夕夜与央视春晚正面“刚”收视。时至今日,《武林外传》的豆瓣评分仍停留在9.4,豆瓣网友评价其“从包装到内在都是里程碑式的”。

时隔13年,关于《武林外传》的集体记忆再次被唤醒。

2月7日,00后小戏骨们出演的《天真派:武林外传》上线,还原度极高的剧情再现了七侠镇上发生的一个个啼笑皆非的江湖故事。随后,喻恩泰在《声临其境》中的数段配音视频登上微博热搜,前有猪年春晚大放异彩的“佟掌柜”闫妮,后有将《亨利五世》演绎的炉火纯青的“吕秀才”,他们串连起来的,是活跃在来福客栈中一个个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跑堂的白展堂、暴脾气的郭芙蓉、稚拙厨子李大嘴、机灵少女莫小贝……

《武林外传》里“流淌”着的,不仅是天马行空的侠义世界,更是中国情景喜剧最辉煌鼎盛的岁月——往前是《我爱我家》《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儿女》,往后是曾陷入抄袭风波的《爱情公寓》,而所有的嬉笑怒骂、鬼马荒诞以及被乾坤挪移至家长里短中的暗喻和戏谑,都随着情景喜剧黄金时代的落幕戛然而止。

中国情景喜剧的萌芽与诞生

三十年前,内地电视剧市场还是“严肃作品”的天下。82版的《西游记》、84版的《武则天》、85版的《济公》、86版的《聊斋》、87版的《红楼梦》……

几乎所有8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品都在宏伟厚重的年代感、历史感中穿梭前行,单就内容而言,与观众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割裂严重。

直到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上映,这部由赵宝刚、金炎执导,王朔、冯小刚、马未都领衔编剧,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将叙事视角缩小到《人间指南》杂志编辑部的几名编辑身上,剧情杂糅进社会热点话题,台词风格诙谐幽默,在严肃作品占据C位的电视剧市场中注入了“轻喜剧”的新活力。

《编辑部的故事》的成功为中国情景喜剧的诞生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留美归来的英达正是睥准这个时机,将在美国风靡已久的“Sitcom”引入中国,王朔则将“Sitcom”直译为“情景喜剧”。

1993年夏天,《我爱我家》开机,现场沿袭了美式情景喜剧的布置——一半是演员表演场地,一半是可以容纳几百人的观众席。英达找来写出了《虎口遐想》《小偷公司》的梁左做编剧,戏里,傅老爷子、大儿子贾志国、媳妇和平等人演绎了北京六口之家的市井生活故事,120集剧情包罗万象,对社会各个横断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戏外,一闪而过的摄像机摇臂和观众后背、NG镜头、与剧情相辅相成的现场掌声和笑声成为“标志”。

《我爱我家》出道即登顶,创下了年度第一的收视纪录,其台词造诣与戏剧内核至今难以超越。此后,英达成立“英氏影视公司”,先后推出《家和万事兴》《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地下交通站》等十余部情景喜剧,一批经历了剧场考验的优秀演员和编剧诞生,“英氏”也成为情景喜剧市场的一面旗帜。

1999年10月,《630剧场》上线,该剧场由全国有线电视协作体和亚环影音制作有限公司联合运作,是国内首个“家庭生活情景栏目剧场”,在全国近百家电视台18:00-19:00的“下饭”时段开播,《闲人马大姐》《中国餐馆》《天才保姆》等大量优秀作品通过这个平台曝光。情景喜剧对观众的吸引更甚,据公开资料,《闲人马大姐》一上映便将该时段收视率从2%提升到7%至9%,在北京一地的收视率甚至超过12%。

情景喜剧在内容市场的地位和在观众群体中的号召力再难忽视。2003年底,中国首个聚焦情景剧的产业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情景剧的投入、产出、编播和广告策略等在本次会议上被提升到产业链的高度上审视

《武林外传》大获成功,“尚氏”也由此成为情景喜剧市场的另一面旗帜。

黄金时代的落幕

情景喜剧因《武林外传》再次走入巅峰,与上次“登顶”后市场佳作迭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不同的是,此次“登顶”,市场后继乏力,遭遇了“滑铁卢”。被网友质疑内容与《IT狂人》《老友记》《寻妈记》等美剧雷同而深陷“抄袭”风波的《爱情公寓》,成为了中国情景剧市场最后的“颜面”。

近些年来,“喜剧”在中国内容市场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观众对喜剧的需求也前所未有的强烈。以电影市场为例,截至目前,2019年贺岁档票房前五的电影中,《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三部都是喜剧片,周星驰、黄渤、沈腾、王宝强等顶尖喜剧人“集体上线”。

唯独电视剧市场、尤其是情景喜剧市场,在这股喜剧浪潮中渐行渐远仅在地面频道剩下些许声量,究其原因——回过头看,情景喜剧在中国的出现并无“冥冥注定”般的必然性。它的萌芽与诞生与人为的“推波助澜”有着莫大关系。无论是“英氏”、“尚氏”,还是王朔、梁左、梁天、吕小品、宁财神等人,在这股浪潮中都功不可没。“个体功劳”使得中国情景喜剧从无到有,当优秀人才打造的优秀作品不再时,情景喜剧无可避免地由盛转衰。

诞生之后,“低成本”始终是情景喜剧难以摆脱的标签,大部分作品无法获得可观的议价空间,如《家有儿女》总编剧李建宏曾因酬劳问题与制片方产生矛盾,转而加入提供高薪的广东电视台,宋丹丹等剧中演员也因剧集购买价格过低决定不再参与后续拍摄。或许也是因此,“资本”主动忽略了这块内容“宝藏”,资本的缺位也使得能够覆盖全流程的行业产业链一直未真正形成。

更遗憾的是,情景喜剧因表现形式的特殊性,原本可以成为孕育优秀演员的“温床”,宋丹丹、蔡明、沙溢等老戏骨,甚至张一山、杨紫等小戏骨均是从这个“窗口”走向观众视野。然而自始至终,情景喜剧行业都未将“造星”当成衍生产业进行规范运作。


Dreamer说电影


一句话总结:国产情景喜剧从兴起到衰落二十年,一直靠优秀的创作团队支撑,没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当人才陆续退出后继无人时将不可避免的衰落,最后被网络时代彻底击溃。

0.开始之前

要说国产情景喜剧是怎么衰落的,就得先从他的诞生说起。三十年前,内地人能看到的电视剧种类不多,比如《敌营十八年》《西游记》《济公》《红楼梦》《上海滩》《四世同堂》等,几乎都是历史题材和严肃题材,和普通人的生活距离很远,人民群众迫切希望看到讲日常生活的电视剧。直到1991年,第一部国产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才算填补了这个空白。

《编辑部的故事》由赵宝刚、金炎执导,王朔、冯小刚、马未都领衔编剧,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人主演,将目光聚焦在《人间指南》编辑部几位编剧的身上,剧情通俗搞笑,又杂糅了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其中优秀的片段即使今天看也不过时。《编辑部的故事》的大获成功,让留美归来的英达看到了机会,他将美国风靡已久的“sitcom”引入中国,王朔则直译作“情景喜剧”。

1.出道即巅峰

1993年,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播出。这部电视剧由英达指导,梁左、英壮等人编剧,汇集了文兴宇、宋丹丹、梁天、杨立新、关凌等演员,讲述了北京一家六口人的柴米油盐生活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下中国社会的一个横截面。得益于当时开放的言论环境和整个剧组互帮互助式的集体创作,《我爱我家》的台词造诣和剧情内核可谓高山仰止,兼顾喜剧效果的同时不失辛辣讽刺,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时至今天也没有一部国产电视剧能在这方面超过《我爱我家》。

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好评,创下了年度第一的收视纪录。英达乘势成立了“英氏影视公司”,后来推出一系列耳熟能详情景喜剧,比如《家和万事兴》《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地下交通站》等,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喜剧演员和编剧,成为情景喜剧界的一面旗帜。

1999年,由北京亚环影音制作有限公司、全国有线台协作体、英国格兰纳达集团联合创办的节目《630剧场》在全国百余家电视台同时开播。《630剧场》瞄准晚间六点档,主打“家庭生活情景喜剧”,捧红了一大批情景喜剧,其中有《闲人马大姐》、《中国餐馆》、《幸福街》等,收视率最高时甚至超过12%。

情景喜剧的持续火热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03年底,中国情景喜剧产业研讨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将情景喜剧提升到产业链的级别讨论未来情景喜剧的发展战略。站在今天看这件事不禁有些惋惜,如果情景喜剧真的能完成产业链升级,不至于会如此迅速的衰落。

2.变则生,不变则死

2000年后的内地电视剧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专业的电视剧制作公司纷纷成立,电视剧的质量、产量和种类都大幅增长。电视台愈发重视节目收视率和商业价值,黄金档的概念被不断强化。越来越商业化的电视剧市场,让当时的情景喜剧面临危机。

低成本是情景喜剧摆脱不掉的属性,但人人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没有钱,就请不到明星;没有明星,电视台就不愿意播;播不出去,就卖不出好价钱;卖不出高价,投资方要么赔钱,要么索性收手。这一连串问题说明情景喜剧的商业价值很低,难以得到资本和平台的青睐。一时间,情景喜剧竟与电视台黄金时段几乎无缘。

情景喜剧从业者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尝试从各个角度对现有的情景喜剧进行改良和包装,削减了针砭时弊、社会讽刺等严肃内容,加入了更多轻松时尚的内容。有走本土化战略的,比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湖南的《一家老小向前冲》;有走差异化题材的,比如军旅题材的《炊事班故事》系列、职场题材的《都市男女》、抗日题材的《地下交通站》,还有儿童题材的《家有儿女》。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国产情景喜剧界的另一座大山——《武林外传》。

2006年1月,《武林外传》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档首播。本剧由尚敬指导,尚敬和宁财神编剧,闫妮、沙溢、姚晨、喻恩泰、姜超等人出演,在一个虚构的明朝客栈里以后现代的方式讲述传统的武侠传奇。喜剧有两大方向:讽刺和解构,如果说《我爱我家》是讽刺喜剧的泰斗,那么《武林外传》就是解构喜剧的巅峰。《武林外传》通过“古今错乱”的方式将情景喜剧和古装武侠结合起来,并深入解构传统武侠世界,把刀光剑影的江湖浓缩在欢乐的小小客栈之中。幽默搞笑又不失内涵的故事,加上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使得《武林外传》播出后迅速引起广泛讨论,甚至出现《武林外传》和春晚抢收视率的盛况。可以说,《武林外传》是对国产情景喜剧商业价值的一次彻底挖掘。但《武林外传》的成功仿佛是国产情景喜剧的一次“回光返照”,此后情景喜剧江河日下,几乎毫无起色可言。

3.一地鸡毛

前面说过,国产情景喜剧始终摆脱不了“没有钱,就请不到明星;没有明星,电视台就不愿意播;播不出去,就卖不出好价钱;卖不出高价,投资方要么赔钱,要么索性收手”的恶性循环。缺乏资本的注入使得国产情景喜剧一直没法建立起成熟的产业链,既无法吸引人才,也留不住人才。宋丹丹、蔡明、闫妮、姚晨、沙溢、张一山、杨紫。。。从情景喜剧这个舞台走红又离开的人太多太多。

演员留不住,编剧则被市场和审查双重背刺。熟悉中国影视产业的都知道,中国影视产业对于商业利润的过度追求将资金大幅偏向演员和制作方,编剧一直不受重视,和当年《我爱我家》剧组编剧酬劳最高形成了鲜明对比;审查的不断收缩则极大限制了编剧的自由发挥,《我爱我家》已成绝唱,导演吕小品接受采访时曾说:“光我自己经历的戏,被毙的就太多了。”

与此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岌岌可危的情景喜剧来了一次釜底抽薪。网络上的笑话段子紧跟热点、反应及时、贴近生活,相比之下所有线下的喜剧创作都难以匹敌;《生活大爆炸》《老友记》《老爸老妈罗曼史》等高质量的美国情景喜剧通过网络广泛传播,拉走了大部分年轻受众,进一步挤占了国产情景喜剧的市场。此时,两位编剧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一部饱受争议之作诞生。

2009年,《爱情公寓》播出。此剧播出后收视率爆红,到第三季达到人气巅峰,随即爆发了广泛争议,因为这部剧抄袭了许多经典美剧的内容,每集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抄的。撇开这点不谈,《爱情公寓》的每集长度和制作周期远长于一般的情景喜剧,制作环节也更注重后期处理而非现场调度,除了观众笑声外也几乎没有任何情景剧的要素,严格来说应该归类于偶像剧而非情景喜剧。就连导演本人也强调自己是偶像剧而非情景喜剧。但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爱情公寓》是他们记忆里最后一部成功的国产情景喜剧。

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说来有些讽刺,国产情景喜剧本来就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根基不深,最终却被“国货”和“舶来品”共同击败,最后留下的“门面”还是个山寨货。2014年,英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有时间重操旧业,振兴国产情景喜剧,如今六年过去了,情景喜剧依然没有任何起色。最后的“门面”《爱情公寓》第五季姗姗来迟,情景喜剧行业曾面临的演员流失问题《爱情公寓》也没躲过去,而且这一部的情景剧元素少得可怜,给这个不是情景喜剧的情景喜剧画下一个勉强的句号。让人不禁感叹:国产情景喜剧真的完了。

回到1992年,此时的王朔、英达、英宁为了拍摄《我爱我家》四处游说,忽悠自己的远房表舅投下几百万,用了各种裙带关系才凑齐演员,在深山老林里躲避应酬埋头写剧本。或许此时此刻的遭遇,恰巧预示着情景喜剧未来面临的各种窘境,一切在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