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意象分享:王謝燕,又雙飛,半滴豔羨半淚垂


古詩詞意象分享:王謝燕,又雙飛,半滴豔羨半淚垂

清明前後,春已到盛期,百花齊放,百鳥齊鳴,一派生機盎然。

這其中,銜泥築巢的雙飛燕,是你必然不會錯過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燕子,這北歸的精靈,拖著獨特的尾巴,穿著黑白舞裙,成雙成對,無論冬天在多遙遠的天邊,春天一到,便總是振翅,回到故里。

一路上,鶯歌燕舞,斜風細雨,好不熱鬧。


古詩詞意象分享:王謝燕,又雙飛,半滴豔羨半淚垂

傍著春天這個流量大咖,定時回巢,雙對出入,再加上清雅俏麗的外表,清脆如歌的鳴聲,燕子,在古詩詞中的地位,從一開始,就不容忽視,雖身形小巧,卻有王者般的影響力!

當然,提起燕子,“趙飛燕”和“燕子樓關盼盼”也是必須帶上的話題。

因著燕子的這些特性,在古詩詞意象中,燕子的文化屬性主要是三大類。走進詩詞世界,我們來具體品一品。

古詩詞意象分享:王謝燕,又雙飛,半滴豔羨半淚垂

01微雨雙燕和風飛,春光短暫,太遺憾

既然是春歸故里,那燕子,少不了是要在所有春日詩詞中,頻頻登場的。於是,許多詩人詞人,在見到春日新燕時,或者表閒情逸致,或者頌春光明媚,或者傷春惜春。

在“春日明星”這個文化屬性下,燕子,就不自覺地,讓詩人又生髮出很多種情緒來。

錢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青草如煙迷醉,緩緩踱步,看早鶯爭樹枝,看新燕啄春泥,這一派生機!

採桑子(宋代:歐陽修)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你是從什麼時候,發現春天正在慢慢遠去的?是看到紅雨落滿地時,還是看到笙歌散盡遊人時?

傷春之情難排遣,索性垂下簾子,誰知還偏巧看到,細雨中,雙燕歸來。

遺恨,更添一重。

古詩詞意象分享:王謝燕,又雙飛,半滴豔羨半淚垂

02又是一年王謝燕,斷魂飄零,太惆悵

年年歲歲,燕去燕來,無論漂泊多遠,第二年的春天,燕子總是會歸巢,這是自然現象,可是,落在詩人的眼裡,心上就會有千般情緒,萬種惆悵。

為何?

因為,歸太難!

看著燕子回到故里,此時的詩人,可能正客居異鄉,也可能正漂泊羈旅,還有可能,不僅身在異鄉,志氣,也四散飄零,心中大業難成,斷魂難歸正位。

好一個“多情卻被無情惱”啊!

失題(唐代:徐璧)

雙燕今朝至,何時發海濱。窺簷向人語,如道故鄉春。

如常的清晨,一抬頭,忽然發現,屋簷下的巢裡,那對燕子回來了,嘰嘰喳喳的,偷偷探出頭來,好像要和我說話,他們好像在告訴我,故鄉的春天,是如何的繁花似錦呢!

你看,看著燕子親切,看著燕子俏皮,只是你再讀一遍,就會鼻子一酸,想家了。

白燕(明代:袁凱)

故國飄零事已非,舊時王謝見應稀。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

柳絮池塘香入夢,梨花庭院冷侵衣。趙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陽殿裡飛。

寫燕子,這真的是我最喜歡的一首了。

袁白燕的名號,不是白叫的。這一首詩,人燕合一,情緒與環境,巧妙交融。

袁凱是明初詞人,但他在元末便開始做官了。

朱元璋上位之後,疑忌之心漸濃,大肆屠戮開國重臣,袁凱都看在眼裡,他最終雖靠裝瘋賣傻,苟活壽終,但是內心始終秉承“忠於故國”的信念。

一開口便是“故國飄零事已非”,化用典故為燕子的出場,渲染了一種悲痛的氣氛。

他心中的那隻潔白雨燕,如高懸的白月,如皚皚白雪,這哪裡是說燕子,分明就是在寫自己!

古詩詞意象分享:王謝燕,又雙飛,半滴豔羨半淚垂

03卿自雙飛我自獨,夢裡夢外,太豔羨

出雙入對,在詩人看來,可能是濃情蜜意,也可以是心酸淚流。

思念早逝的佳人,或者等待未歸的另一半,在這時候,看到雙宿雙飛的燕子,那心情,該是三分豔羨,三分淒涼,三分期盼,還剩一分不知所措吧。

臨江仙(宋代: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我自獨立於此,冷看雨燕雙飛,想起我們的初見,更覺這燕子無情。

怎麼辦?只能在琵琶弦上,低眉訴說,對你的思念,可是說著說著,又想起來,當時的明月,照著易散的彩雲,唉,好難過。


古詩詞意象分享:王謝燕,又雙飛,半滴豔羨半淚垂

說到燕雙飛,千古傷心盼盼情,只怕是沒人會抗議了。

唐多令·柳絮(清代:曹雪芹)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球。

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

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飛簷形如燕子的小樓,曾經迴盪著關盼盼的多少巧笑倩兮,張郎一去,又縈繞著她的多少哀泣,玉簫聲斷,燕子樓上燕雙飛,卿自沉睡我自頹!

這樣的故事,這樣的衷情,如何讓千古詩人詞人,抗拒得了?


​本文參考文獻:

1、《君可曾識古詩“燕”》,齊殿貴,著於《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10-30

2、《唐宋“燕”詩詞研究》,申明鏡,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3-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